評測主機板

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開箱試用, X570 靜音版

AMD X570S 晶片組其實已經傳了許久,但一直未見有推出,最近 GIGABYTE 已率先發佈了 X570S 晶片組系列,這系列也就是 X570 的小改版,X570 晶片組主機板大部分都會配上一顆小風扇,是說也有無風扇版本,不過散熱面積就會做的比較大一點,但那也比較少見,而 X570S 後綴的 "S" 應該是代表靜音的意思,這版本的晶片組就不帶有風扇,晶片組製程可能有變,在功耗上相對低一些,可以不用上主動式風扇,當然另外的好處就是不會有額外的噪音。

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01.jpg


主要也就是 X570 AORUS MASTER 的改版。
02.jpg


相較於先前推出非S版的 X570 AORUS MASTER 其實有那麼點不太一樣,在供電的部分採用了更高的14+2相數位電源設計,供電散熱配上更先進的 NanoCarbon Fins-Array II 散熱片以及直觸式的熱導管導熱,並墊上 9 W/mK 高傳導係數的導熱墊,主機板背部一樣有著大大一塊的鋁質背板強化兼輔助散熱,擴充埠支援 PCIe 4.0,4個 M.2 擴充槽皆有散熱片,另外也有 USB 3.2 Gen 2×2 Type-C 快速傳輸埠,網路的部分是採用 Intel 2.5 GbE 加上 Intel WiFi 6E 802.11ax + 藍牙5無線,音效則沿用了 ALC1220-VB 加上 ESS SABRE DAC ES9118 晶片。
03.jpg


配件有說明書、快速安裝手冊、無線天線、溫度偵測線、燈效接線、一大張的貼紙、AORUS 銘板貼紙、噪音偵測線、M.2 螺絲、4條 SATA、兩條可重複使用的束帶。
04.jpg


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採用標準9孔 ATX 尺寸,PCB 上面是滿滿堆料,散熱片的部分也占了快半張主機板,整體為黑色,部分灰色綴飾。
05.jpg


06.jpg


供電上採用新的 NanoCarbon Fins-Array II 散熱片,下方有直觸式的熱導管 NanoCarbon Direct-Touch Heatpipe II。飾蓋僅在 IO 後方延伸一部份,並沒有披覆到熱導管上面。
07.jpg


08.jpg


接觸的導熱墊相當厚實,有 9 W/mK 高傳導係數。
09.jpg


Fins-Array II 採用百葉堆疊式散熱鰭片設計,相較一些造型式的散熱塊可以有更大的散熱面積,當然在散熱效能上就會比較好許多。
10.jpg


11.jpg


CPU 為 8+8pin 供電。
12.jpg


4個記憶體插槽,側邊帶有金屬護甲,記憶體時脈可支援到 DDR4 5400MHz+(OC),容量最高4×32=128GB,支援 ECC 記憶體。
13.jpg


記憶體側邊有快速開關、重置鍵、DeBug 燈。
14.jpg


有 USB 3.2 Gen 2 Type-C。
15.jpg


6個 SATA,支援 RAID 0、RAID 1 和 RAID 10。
16.jpg


USB 3.2 Gen 1 有兩個,一個在 SATA 旁邊。主板側邊也有2組 USB 2.0、TPM、燈效埠。
17.jpg


晶片組上面的散熱片是直接延伸到後方披覆在 PCIe 插槽的中間。散熱片也有一些斜切溝槽,一來造型,二來散熱。
18.jpg


晶片組散熱片上方有線條組合成的老鷹標。
19.jpg


3個 PCIe x16 插槽,支援 x16、x8、x4。支援 PCIe 4.0 取決於使用的處理器,Ryzen 5000、Ryzen 3000 系列可以用上 PCIe 4.0 x16模式。
20.jpg


靠近處理器的第一條 M.2 散熱片上有比較特殊的溝槽造型,質感散熱兼具。
21.jpg


有4個 M.2。
22.jpg


音效隔離區域設計,上方有一塊飾板,音效採用 Realtek ALC1220-VB 加上 ESS SABRE DAC ES9118 晶片,搭配日系 Nichicon 以及 WIMA 音效電容,支援 DTS:X Ultra。
23.jpg


有 Q-Flach Plus 技術,裸板下,也就是不用 CPU、RAM、VGA 就能更新 BIOS。後方 IO 埠提供 Q-Flach Plus 鍵、CMOS 鍵、天線連接埠、4個 USB 2.0、2個 USB 3.2 Gen 1、5個 USB 3.2 Gen 2、1個 USB 3.2 Gen 2×2 Type-C、1個 RJ45、5個音源輸出入、S/PDIF 光纖輸出。
24.jpg


背部有大片的金屬散熱兼強化板。
25.jpg


可以看到內側對應功電位置也有墊上導熱墊。
26.jpg


RGB 燈效的部分可以看到只有在飾板上方那一塊。
27.jpg


音效區域。
28.jpg


燈效的部分相較於無S版更低調一點,只在 IO 上方飾蓋,AORUS 下方的波浪狀。
29.jpg


30.jpg

BIOS簡介
以下是 Easy Mode 簡易模式的畫面,可以看到系統的一些資訊,以及能快速調整。
31.jpg


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第一頁是 Favorites,常用選項可以加到這個頁面上,免得找半天或是得按好幾層。
32.jpg


Tweaker,主要超頻調校頁面,可以調整 CPU 倍頻、外頻、進階 CPU 選項、記憶體時脈、參數、電壓等。
33.jpg


CPU 進階選項。
34.jpg


完整的記憶體參數調整。
35.jpg


供電選項。
36.jpg


有 Re-Size BAR 支援。
37.jpg


Smart Fan 6,風扇轉速調整,可依需求來調整各部位風扇轉速對應溫度。
38.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PRO 4750G
CPU Cooler: EK Predator 240
RAM: KLEVV CRAS XR RGB DDR4 4000MHz 8GBx2
MB: 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VGA: GIGABYTE RTX 3060 Ti Gaming OC
HDD: KLEVV N610 1TB、Seagate 2TB
PSU: IN WIN SI 1065W
OS: Windows 10 64bit
效能測試
手上只有一顆能對應的 Ryzen 7 PRO 4750G,不能免俗的還是看一下效能,雖然能預期大概就是那樣了XD。

CPU-Z
CPU Single:534.7
CPU Multi:5697.5
41.jpg


SupertPI 1M & CPUmark99
SuperPI 1M:9.508s
CPUmark99:777
42.jpg


SuperPI 8M:2m08.190s
43.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58684 MB/s
Write:58185 MB/s
Copy:51592 MB/s
Latency:68.4 ns
44.jpg


7-Zip 19.00:4653 / 71898 MIPS
45.jpg


x264 FHD Benchmark:59.7
46.jpg


POV-Ray:58.73s
47.jpg


CINEBENCH R15
OpenGL:115.58 fps
CPU:2049 cb
CPU 單核心:198 cb
48.jpg


CINEBENCH R20
CPU:4723 cb
CPU 單核心:501 cb
49.jpg


V-Ray:8514
50.jpg


V-Ray GPU CUDA:1043
51.jpg


V-Ray GPU RTX:1581
52.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3413
Graphics:13925
Physics:24272
53.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7319
Graphics:7182
Physics:24008
54.jpg


3DMark Time Spy:11516
Graphics:11832
CPU:10006
55.jpg


小結
撰稿的時候還沒看到 X570S AORUS MASTER 開賣,所以也不確定會賣多少錢,不過目前技嘉似乎已經都把高階讓出,準備補上 X570S 系列,應該近期就會上市。當然晶片組支援度是沒有差別,但少了風扇就少了噪音,尤其是那種小風扇在高轉速的時候是相當明顯,也沒有故障以及積塵的問題,個人是比較偏好無風扇版本,就官方給的資料來看,目前 X570S 系列還會有 X570S AORUS PRO AX、X570S GAMING X 以及偏向創作取向白色風格的 X570S AERO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