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固態硬碟使用 PCIE Gen4 x4 傳輸頻寬,其 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 主控晶片搭配 Toshiba 218L 3D QLC 顆粒使連續讀寫性能可達 6000 / 5000 MB/s,固態硬碟本體使用輕薄單面顆粒配置與長度較短的 2230 (22x30mm) 外觀尺寸,為安裝空間有限的筆記型電腦和掌上型遊戲裝置等小型系統擴充更多儲存容量!可選 500GB / 1TB / 2TB 三個容量版本,並提供五年售後保固與 Acronis 硬碟複製軟體可用。
本文章同步發表於無廣告開箱評測網站 PC Unboxing 上,請參考超連結。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固態硬碟規格:
傳輸介面:PCI-Express 4.0 x4
NVMe:1.4
介面尺寸:M.2 2230
連續讀取速度:6000 MB/s
連續寫入速度:5000 MB/s
可選儲存容量:500GB / 1TB / 2TB
控制器: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
NAND Flash:Toshiba 218L 3D QLC 顆粒
DRAM Cache:Host Memory Buffer (HMB) 技術
尺寸:30 x 22 x 2.2 mm
保固:5 年有限保固
TBW 耐用性:640 TB(2 TB 容量版本)
輕巧擴充大容量!金士頓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固態硬碟開箱
繼去年開箱過 M.2 2280 尺寸的《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SSD 2TB 固態硬碟》,其主打性價比定位的價格且有著 500GB、1TB、2TB、4TB 等容量規格可選,連續讀寫速度最高可達 6000 與 5000 MB/s,而今年金士頓則宣布旗下 NV3 PCIe 4.0 NVMe 固態硬碟系列產品擴增 M.2 2230 規格新型號“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系列,長度較短的 M.2 2230 尺寸會與原有 M.2 2280 尺寸並存同時販賣,打造更完善的產品陣容供消費者選購,全新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固態硬碟將滿足薄型筆記型電腦與掌上型遊戲機使用者對於儲存空間升級的需求,為行動裝置提供靈活且高效的儲存解決方案。
雖說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尺寸較小,但連續讀取與寫入速度性能依然與 2280 尺寸相同,可選儲存容量提供 500GB / 1TB / 2TB 三種規格,最大的 2TB 容量連續讀寫速度最高也是 6000 與 5000 MB/s,且同樣使用 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 主控方案,售後保固則是 5 年有限產品保固及 640 TB 的 TBW(根據容量版本不同 TBW 也不同)。

∆ 尺寸較小的金士頓 NV3 2230 固態硬碟,可以選擇 500GB / 1TB / 2TB 三種容量擴充。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因為長度尺寸較小,長度僅有 30 mm 所以更適合擴充在筆電、掌機、迷你系統主機、外接式固態硬碟盒等等設備上使用,以掌機來說像是 Steam Deck、共碩 ROG Ally、小蜥蜴 MSI Claw 等等,都可以透過擴充 M.2 NVMe 2230 SSD 來升級掌機本身的儲存空間,使用 M.2 NVMe 2230 SSD 性能與耐用度壽命上也比 MicroSD 記憶卡更好,但缺點就是要拆機手動擴充對於手動能力沒自信的人來說就比較麻煩。
固態硬碟本體僅有寬 22 mm、長度 30 mm 為空間有限的設備系統提供儲存擴充方案,本體使用單面顆粒布局而主控晶片表面使用純粹黑白標籤貼。
售後部分提供五年有限保固,2TB 版本的資料寫入總位元數 TBW(Tera Bytes Written) 為 640 TB,以 2048 GB(2 TB) 來換算的話,這五年間的每日資料寫入量 (DWPD_Drive Writes Per Day) 要每天都寫入 350.6 GB 才會超過標定的 TBW 值。

∆ NV3 2230 正面僅有標籤貼。

∆ 單面顆粒布局。
在移除標籤貼後,就可以看到 NV3 2230 也使用 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2 主控晶片,搭載雙核心 ARM Cortex R8 CPU,支援四個 NAND 通道每個通道最高可達 3,200 MT/s。
搭載慧榮科技全新第八代 NANDXtend ECC 技術,結合 4K+ LDPC ECC 引擎和 RAID 功能,提供更好的錯誤校正能力,快取功能則是透過 64MB 的主機記憶體緩衝技術 (HMB[Host Memory Buffer]) 由系統 DRAM 提供緩衝空間,本體本身並沒有設置 DRAM cache,也就是走所謂的 DRAM less 方案。
3D NAND Flash 顆粒上面印有 Kingston FP01T08UCT1-89 文字,透過 SSD utils 軟體來檢視的話可以看到是東芝 Toshiba 218L QLC BiCS8 顆粒。

∆ 使用 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2 主控晶片。

∆ NAND Flash 顆粒上印有 Kingston FP01T08UCT1-89。

∆ 筆者手上的 Kingston NV3 2230 使用 Toshiba 218L QLC 顆粒,HMB 容量為 64 MB。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固態硬碟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使用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搭配 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主機板,並將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安裝在主機板第一槽 M2A_CPU 安裝位置,該插槽由處理器直連通道提供完整 PCIE Gen5 x4 頻寬來進行性能實測,但因為本次的測試硬碟走 PCIE Gen4 x4 所以插槽會自動降低頻寬,另外提醒各位測試性能可能會因為 SSD 的韌體版本、系統硬體配置以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異,因此這邊成績僅提供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PBO 啟動)
散熱器:LIAN LI GA II Trinity SL-INF 360(全速)
水冷風扇:3x XPG VENTO PRO 120 PWM(全速)
主機板: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BIOS 版本:F4b)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oyal Neo DDR5-8000 CL40-48-48-128 1.40V 48GB (2x24GB)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4H2
系統硬碟: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2TB
測試硬碟: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格式化空碟)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首先透過 CrystalDiskInfo 軟體來檢視 M.2 固態硬碟的基本資訊,採用 PCIe 4.0 x4 傳輸模式以及 NVM Express 1.4 標準,支援的功能包含 S.M.A.R.T.(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TRIM 以及 VolatileWriteCache,筆者測試的韌體版本為:SDX01100。

∆ 儲存品牌標示容量通常使用十進制,但 Win11 等系統內使用的是二進制容量顯示方式,因此在格式化並經過不同位制單位換算後,再扣除掉硬碟內韌體所需空間後,實際在電腦中可以使用的容量為 1.81 TB。

∆ CrystalDiskInfo 軟體檢視資訊。
在空碟狀態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 軟體來測試 M.2 固態硬碟的讀取寫入性能,在 NVMe SSD 設定模式下測試檔案容量設置為 1GiB,在預設設定檔所測得的連續讀寫速度為 6342 MB/s 以及 5803 MB/s。
第一欄的 Q8T1 測試成績所代表的是一個執行緒有八個佇列深度,表示工作列表中有八個 1MB 大小的存取項正在等待存取完成,對應實際狀況例如把八個不同檔案的 1MB 檔案,同時從硬碟中讀取或是寫入硬碟裡面,但一般來說平常比較少會進行這樣的作業。
隨機存取預設項目 RND4K Q32T16 項目的隨機讀寫成績為 3633 MB/s 以及 1261 MB/s。
RND4K Q32T16 為 32 個執行緒中有 16 個佇列深度的運作模式,檔案類型為隨機存取 4 KB 大小的檔案寫入或是讀取進 SSD 內。

∆ CrystalDiskMark 設定:NVMe SSD / 設定檔:預設,連續讀寫與隨機讀寫測試成績。
而日常使用情境或是遊戲玩家比較可以參考的是 QD1 到 QD4 這個區間項目,我們將 CrystalDiskMark 設定檔切換成真實世界效能測試,第一欄位就會變換成 Q1T1 雖然跑出來的成績會比 Q8T1 低一些,但成績會更符合實際日常使用體驗的性能。
原因是因為大多數日常操作中作業系統較常使用 Q1T1,也就是 1 個執行緒有 1 個佇列深度的運作模式,因此 Q1T1 相比 Q8T1 會更能夠符合日常使用的狀況,在 Q1T1 模式下把測試檔案容量設置為 1GiB 後,讀寫速度為 3758 MB/s 以及 5209 MB/s。

∆ CrystalDiskMark 設定:NVMe SSD / 設定檔:真實世界模式 1GiB 設定檔測試成績。
接著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來測試不同大小檔案的連續讀寫性能及穩定度,最大值為寫入 5.42 GB/s、讀取 5.96 GB/s。

∆ ATTO Disk Benchmark。
專業性質的影片多媒體檔案寫入、讀取效能測試,使用 AJA System Test 來模擬情境測試,測試設定以 5120×2700 5K RED 格式 64GB 及 1GB 檔案來進行,Codec Type 以預設的 10bit YUV 測試,最終成績為 1GB 模式寫入 5122 MB/s、讀取 5459 MB/s,64GB 模式為寫入 5162 MB/s、讀取 5400 MB/s。

∆ AJA System Test 1GB。

∆ AJA System Test 64GB。
接下來透過 TxBENCH 進行測試在預設測試檔 512MB 模式下,獲得讀取 Read 6154 MB/s、寫入 Write 5986 MB/s 的成績。

∆ TxBENCH 預設測試檔 512MB 模式成績。
3DMark 存儲基準測試以遊戲啟動載入、複製遊戲檔案、遊戲存檔、安裝遊戲、OBS 遊戲紀錄進行測試,其情境主要使用多款遊戲進行實際測試,讓玩家可以清楚參考硬碟在遊玩使用上的成績,上述測試過程中以時間單位紀錄,但是最終成績則是使用頻寬與平均存取時間來計算,最後的存儲基準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 3DMark 存儲基準測試。
3DMark DirectStorage 功能測試可協助遊戲玩家了解 Microsoft 的 DirectStorage 技術,在 PC 遊戲載入上的效能提升,DirectStorage 是 Microsoft 針對配備 PCIe SSD 的 Windows PC 所推出的技術,可以減少載入遊戲資料時所消耗的資源。
DirectStorage 可以透過 BypassIO 帶來更多好處,透過減少傳輸資料時會用到的 CPU 負載量,來降低遊戲的 CPU 使用率,而當 DirectStorage 與 GDeflate 資料壓縮技術結合使用時,可再進一步減少遊戲載入花費時間,GDeflate 最終透過 GPU 來解壓縮遊戲資料給 VRAM,帶來更多傳輸頻寬獲得更優秀遊戲資料傳輸效率。
測試結束後會得出三種得分首先是 DirectStorage 開啟與關閉之間的性能差異,會以百分比來表示。接著是啟動 DirectStorage 功能後從 SSD 到 GPU 記憶體 (VRAM) 的遊戲資料平均傳輸頻寬,最後是停用 DirectStorage 情況下從 SSD 到 GPU 記憶體 (VRAM) 的遊戲資料平均傳輸頻寬,停用項目分數同時代表了標準 Windows API 在傳輸遊戲資料的平均頻寬。

∆ 3DMark DirectStorage 功能測試開啟和關閉分數提升。
以 PCMARK 10 來測試三種存儲性能,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完整系統碟基準測試)使用一系列日常應用程式和軟體,包含有 Windows 10、Adobe 系列軟體、遊戲啟動、Microsoft 文書軟體與相關應用等項目,以真實使用情境來測試硬碟性能。

∆ 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完整系統碟基準測試)。
最後使用 AIDA64 進行 Read Test Suite、Linear Read 測試,Read Test Suite 主要使用線性讀取、隨機讀取、緩存讀取等,透過這三種讀取方式來測試硬碟的讀取性能。

∆ AIDA64 Read Test Suite 讀取性能組合測試。
AIDA64 的 Linear Read 與 Linear Write 全磁碟讀寫測試,會讀寫硬碟 MAX 容量大檔案讓使用者觀察其讀寫穩定度,在 Linear Read 測試中固態硬碟大多數時候約在平均讀取 6047 MB/s 左右,但前期有一段掉落之最低 2183 MB/s,後續則恢復至原有水準。

∆ AIDA64 Linear Read。
總結
本次實際測試開箱尺寸規格為 M.2 2230 專為移動式設備等客群所推出的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2TB 固態硬碟,使用了與 2280 尺寸版本相同的 SiliconMotion(SMI) 慧榮 SM2268XT 主控晶片,兩者在紙面規格的連續讀寫性能上也沒有差異,2 TB 容量版本皆是最高 6000 / 5000 MB/s,但 2230 版本的最大選擇容量只有 2 TB 可以選擇而已,2 TB 對於掌機等行動設備來說已經夠用了。
實際開箱過後 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2230 SSD 同樣是使用 64MB 的主機記憶體緩衝技術 (HMB[Host Memory Buffer]) 由系統 DRAM 提供緩衝空間,也就是本身並沒有設置實體 DRAM cache,也就是走所謂的 DRAM less 方案,並搭配 Toshiba 218L QLC BiCS8 顆粒,實際上 M.2 2230 SSD 基本上也沒空間再放實體 DRAM cache 了,也很難再去要求它要有實體 DRAM cache。
性能實測部分筆者原本是想搭配筆電進行開箱的,結果筆電到手了才發現沒有擴充插槽可用,只好繼續用 PC 來進行測試,實際測試過後於CrystalDiskMark 跟 TxBENCH 軟體上都超過了官網標示的連續讀寫性能水平,而售後則有五年售後保固以及 640 TB 的資料寫入總位元數 TBW(Tera Bytes Written),每日資料寫入量 (DWPD_Drive Writes Per Day) 使用 2048 GB 來換算,等於要五年內每一天都要往 SSD 裡面寫入 350 GB 也就是硬碟容量的 17 % 檔案量才會超過標定 TBW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