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了一段時間,上禮拜終於有了夏天的感覺,在台灣好像只有兩個季節,冬天過完就是夏天了,隨著氣溫的回升,散熱器市場也開始蠢蠢欲動,市面上好像又多了幾款散熱器推出了。曜越Tt最近也發佈了Contac系列的散熱器,一共有Contac 39、Contac 30、Contac 29BP、Contac 21 與 Contac 16 五款型號,依照規格、大小、風扇而有所區別,至於後面的數字倒是沒有什麼規則可循,大概只是為了區隔產品等級之分。
入手的這款為Contac 30,基本上與Contac 39一樣,大概只差在所搭載的風扇數量,39為雙風扇可解180W的熱,而30為單風扇可解160W的熱。
Tt Contac 30可相容於目前任何平台腳位,包括AMD的 FM1 / AM3+ / AM3 / AM2+ / AM2 以及Intel的LGA1366 / LGA1155 / LGA1156 / LGA 775 甚至目前最新的LGA2011腳位。
散熱的部份則是採用3根8mm的熱導管以直接貼底HDT的方式來帶走廢熱。
背面有規格表及特點介紹。
Tt Contac 30的體積為120x76.9x159mm(LxWxH),高度15.9公分與一般塔型散熱器差不多。
配件有扣具零件包、支撐背板、安裝說明書、保固說明書...等等。
扣具及固定用配件的部份與先前Tt的散熱器相同,還附上四個固定風扇用的橡膠拉釘及散熱膏。
Tt Contac 30採塔型設計,僅搭配一個12公分的散熱風扇,轉速為800~2000RPM,噪音值為15.0~33.2dBA。
整體配置三根8mm的熱導管,搭配鋁質散熱鰭片進行散熱。
鰭片最上頭有浮凸的Tt字樣。
另一面可以自行加裝散熱風扇。
密集的鋁鰭片。
安裝時注意要記得移除保護貼,話說在好幾年前,就有人幹過這種事...然後一直熱當...
底部安裝扣具的基座是採用鋁材質。
HDT型式設計,三根熱導管直接與CPU鐵蓋接觸散熱,散熱可以更有效率。
接著實際安裝,以Intel LGA1155為平台。基本上Tt的散熱器安裝方式幾乎都相同。
先找出背板,然後四邊穿過長型的螺絲。
之後翻到正面用塑膠螺帽固定,因為塑膠本身就不會導電,可以不需要襯上墊片。
然後把適合的扣具放上。因為Intel的孔位有些只差了一些些,所以扣具上的開孔是有一些可調整的距離,基本上只要對稱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鎖上固定用的螺帽,這樣固定座就已經完成了。
接著把固定用的螺絲鎖上散熱座。
別忘了塗一些散熱膏,要塗在CPU或散熱底座都可以,不要過量或太少就好,暈開之後薄薄的一層即可。
然後將散熱器固定在扣具上。
最後再裝上風扇就完成了。
來看看是不是會檔到記憶體,如果記憶體散熱片太高,最靠近的那根會去卡到,勉強上是可以,只是會歪歪的,用起來應該很不放心吧。
另外的插槽就不會卡到了。
準備上機測試....
後側的空間雖然比較寬敞不會卡到東西,不過礙於風扇出力的方向,如果單一顆風扇還是裝在記憶體那一邊會比較洽當。
運轉的時候會有藍光效果。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CPU Cooler: Tt Contac 30
RAM: GSKILL DDR3 2200 2GBx2
MB: GIGABYTE GA-Z68XP-UD3P
VGA: AMD HD6670
HDD: Seagate Barracuda 7200.12 1TB
PSU: PC Power & Cooling MK III 600W 模組化電源
OS: Windows 7 64bit
室溫:26度
測試方式以HyperPI 32M x8,讓CPU的使用率達到100%,並以Core Temp記錄最低與最高溫度。
首先是超頻至4.3GHz,CPU電壓1.33V左右,電壓的部份請參考EasyTune6的介面,CPU-Z在這張主機板上並不準。
待機溫度最高為36度,HyperPI 32M x8 燒機時最高為60度。測試時間約14分鐘。
接著是超頻至4.9GHz,因為手上這顆體質實在很糟糕,CPU電壓得催到1.55V左右才有辦法過測。
待機溫度最高為41度,HyperPI 32M x8 燒機時最高為84度。測試時間約12分鐘。
Tt Contac 30的外觀中規中矩,整體做工有不錯的水準,不過那個風扇的藍燈效果喜不喜歡就見仁見智了。整體散熱表現還算是不錯,以這顆體質差需加大壓的處理器來看,4.9GHz最高84度,雖然整體壓制力不如一些大型天霸王的雙風扇散熱器,但要拿來小小超頻一下應該是沒太大的問題。
Tt Contac 30將在近期內鋪貨,官方表示預定售價會在1050台幣,以上供各位參考。
入手的這款為Contac 30,基本上與Contac 39一樣,大概只差在所搭載的風扇數量,39為雙風扇可解180W的熱,而30為單風扇可解160W的熱。

Tt Contac 30可相容於目前任何平台腳位,包括AMD的 FM1 / AM3+ / AM3 / AM2+ / AM2 以及Intel的LGA1366 / LGA1155 / LGA1156 / LGA 775 甚至目前最新的LGA2011腳位。

散熱的部份則是採用3根8mm的熱導管以直接貼底HDT的方式來帶走廢熱。

背面有規格表及特點介紹。

Tt Contac 30的體積為120x76.9x159mm(LxWxH),高度15.9公分與一般塔型散熱器差不多。

配件有扣具零件包、支撐背板、安裝說明書、保固說明書...等等。

扣具及固定用配件的部份與先前Tt的散熱器相同,還附上四個固定風扇用的橡膠拉釘及散熱膏。

Tt Contac 30採塔型設計,僅搭配一個12公分的散熱風扇,轉速為800~2000RPM,噪音值為15.0~33.2dBA。

整體配置三根8mm的熱導管,搭配鋁質散熱鰭片進行散熱。


鰭片最上頭有浮凸的Tt字樣。

另一面可以自行加裝散熱風扇。

密集的鋁鰭片。

安裝時注意要記得移除保護貼,話說在好幾年前,就有人幹過這種事...然後一直熱當...

底部安裝扣具的基座是採用鋁材質。

HDT型式設計,三根熱導管直接與CPU鐵蓋接觸散熱,散熱可以更有效率。

接著實際安裝,以Intel LGA1155為平台。基本上Tt的散熱器安裝方式幾乎都相同。
先找出背板,然後四邊穿過長型的螺絲。

之後翻到正面用塑膠螺帽固定,因為塑膠本身就不會導電,可以不需要襯上墊片。

然後把適合的扣具放上。因為Intel的孔位有些只差了一些些,所以扣具上的開孔是有一些可調整的距離,基本上只要對稱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鎖上固定用的螺帽,這樣固定座就已經完成了。

接著把固定用的螺絲鎖上散熱座。

別忘了塗一些散熱膏,要塗在CPU或散熱底座都可以,不要過量或太少就好,暈開之後薄薄的一層即可。

然後將散熱器固定在扣具上。

最後再裝上風扇就完成了。

來看看是不是會檔到記憶體,如果記憶體散熱片太高,最靠近的那根會去卡到,勉強上是可以,只是會歪歪的,用起來應該很不放心吧。

另外的插槽就不會卡到了。

準備上機測試....

後側的空間雖然比較寬敞不會卡到東西,不過礙於風扇出力的方向,如果單一顆風扇還是裝在記憶體那一邊會比較洽當。

運轉的時候會有藍光效果。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CPU Cooler: Tt Contac 30
RAM: GSKILL DDR3 2200 2GBx2
MB: GIGABYTE GA-Z68XP-UD3P
VGA: AMD HD6670
HDD: Seagate Barracuda 7200.12 1TB
PSU: PC Power & Cooling MK III 600W 模組化電源
OS: Windows 7 64bit
室溫:26度
測試方式以HyperPI 32M x8,讓CPU的使用率達到100%,並以Core Temp記錄最低與最高溫度。
首先是超頻至4.3GHz,CPU電壓1.33V左右,電壓的部份請參考EasyTune6的介面,CPU-Z在這張主機板上並不準。
待機溫度最高為36度,HyperPI 32M x8 燒機時最高為60度。測試時間約14分鐘。

接著是超頻至4.9GHz,因為手上這顆體質實在很糟糕,CPU電壓得催到1.55V左右才有辦法過測。
待機溫度最高為41度,HyperPI 32M x8 燒機時最高為84度。測試時間約12分鐘。

Tt Contac 30的外觀中規中矩,整體做工有不錯的水準,不過那個風扇的藍燈效果喜不喜歡就見仁見智了。整體散熱表現還算是不錯,以這顆體質差需加大壓的處理器來看,4.9GHz最高84度,雖然整體壓制力不如一些大型天霸王的雙風扇散熱器,但要拿來小小超頻一下應該是沒太大的問題。
Tt Contac 30將在近期內鋪貨,官方表示預定售價會在1050台幣,以上供各位參考。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