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GT73VR_7RE 改液態金屬散熱大躍進

嘉義胖哥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6/8/07
訊息
122
互動分數
14
點數
18
大家都知道微星的筆電散熱好
但是如果搭配了頂規的CPU又沒有用溫度牆和功耗牆去檔的話
溫度其實也是不低的
我們來看一下GT73VR_7RE原廠散熱膏的一些實測圖
i202347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3D11P20171221Sport.JPG

用原廠的SPORT設定的測試
I7-7820HK跑3D11的物理分數9290,CPU的溫度最高76度,功耗最高47.13W

i202348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3D11P20171221Turbo.JPG

用原廠的TURBO設定的測試 CPU加速到滿核4G
I7-7820HK跑3D11的物理分數10230,CPU的溫度最高88度,功耗最高62.67W

i202349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3D11P20171221Turbo4.1G.JPG

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
I7-7820HK跑3D11的物理分數10561,CPU的溫度最高91度,功耗最高64.28W
可以看到越高的效能代價就是更高的耗電量和溫度
I7-7820HK這個CPU拉到滿核4.1G的條件下
就算是強如GT73這種等級的散熱跑3D11的溫度都會到91度C了,功耗也會來到64.28W
大多數的筆電CPU跟本沒有辦法供到那麼高的耗電量
就算是配到這個CPU也就是看規格爽的而已

在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的條件下用AIDA64 FPU燒機
i202350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FPU20171221Turbo4.1G.JPG

散熱能力強大如GT73還是發生過熱過載的降頻運作狀況了
因為供電元件溫度過高,最高供電瓦數剩下60.59
滿核時脈也因為過熱和供電不足只能跑到滿核3.5G了

i202351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R1520171221Turbo4.1G.JPG

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跑R15的測試
71.25W超高功耗飆出了849CB的高分,但是溫度也來到了96度C

由上面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GT73這台筆電是能發揮出該有的效能的
但是高負載使用下高溫和風扇高轉速帶來的噪音是原廠散熱膏無法避免的
我們來將CPU的散熱膏給換成液態金屬吧
i202352_GT73VR.jpg

就是這樣薄薄的一層 晶片接觸面拋光一下

i202353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3D11P20171221Turbo4.1G.JPG

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CPU用液態金屬散熱加強)
I7-7820HK跑3D11的物理分數10381,CPU的溫度最高69度,功耗最高62.48W
效能的表現在誤差值之內,但是溫度由91度降到剩下69度C

i202354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R1520171221Turbo4.1G.JPG

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跑R15的測試 (CPU用液態金屬散熱加強)
69.63W高功耗飆出了852CB的高分,最高溫度只有75度C
之前使用原廠散熱膏的溫度是高達96度C,整整低了21度

i202355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FPU20171221Turbo4.1G.JPG

TURBO設定CPU加速到滿核4.1G(CPU用液態金屬散熱加強)
使用AIDA64 FPU燒機,可以看到都沒有降頻運作了
最高溫度只有82度C,對比原本高達97度C並發生降頻狀況是好多了
但是這台筆電對CPU的持續供電能力是不足的
我們可以看到燒機的當下CPU的供電只剩下63.73W
因此滿核運作時脈只能頂到3.7G去運作,供電不夠也沒有辦法

透過對CPU降電壓是可以讓功耗降低的
經過測試這台的7820HK在降低0.145V的電壓之後是可以穩定滿核4.1G的
i202356_GT73VR7RE10708Gi77820HK1616GD42400FPU20171221Turbo4.1G145mV.JPG

這個CPU的體質應該算是不錯,在降了145mV還能穩定的燒機
由這2張測試圖可以看出這台筆電對CPU的持續供電能力大約在63W
滿核運作4.1G燒機溫度也可以壓在82度C那邊

由以上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液態金屬對於這款高階GT筆電一樣是非常有幫助的
筆電CPU本身就是裸晶的設計,改用液態金屬也不需要開蓋
只要做好防護或是塗抹技術有到位
基本上使用液態金屬來加強散熱處理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達達 無論你在哪裡發文 可以請你就專注一篇文章 介紹液態金屬就好 不要換個裝置 就又要發一篇文章

你就好好一篇 介紹你認為業界沒有人做得到 而你們做到的 液態金屬

內容豐富了 大家能更加瞭解 也會覺得你專業

而不是每篇都是 放幾張燒機溫度截圖 然後就沒了

因為你的排版與文字敘述 較亂 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如集中介紹 也能總結出個表格 更清楚

這是我很認真地給你建議 如果不知從何改善起 可以先參考版上其他文章
 
哈不同的機器不同的表現
分享給大家知道有甚麼不好嗎
今天我有分享另外一篇是桌機I7-8700K的喔
歡迎你在過去看看了解一下
真的是天差地遠的表現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