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測又沉穩的機殼 旋剛隱密者II S28開箱分享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qxxrbull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qxxrbull

進階會員
已加入
8/28/11
訊息
238
互動分數
12
點數
18
年齡
37
==============================前言==============================
原本我家的舊機殼 因為散熱不好(PSU採用上置設計的) 而且硬碟只能裝兩顆
由於需要裝下更多的硬碟,所以買了新機殼
============================外包裝介紹============================
W7p8d7H.jpg

↑這是機殼的外包裝
旋剛的機殼,外包裝都是差不多這個黑白色的樣子
正面有這款機殼的概圖,右邊並且有這款機殼的特色。包括兩個前置USB2.0和兩個USB3.0,以及兩個5.25吋的設備
XUw1DK7.jpg

↑上方則有這款機殼的名字,沒有其他東西
x1ywQir.jpg


eeldlSd.jpg

↑側邊有該機殼的詳細規格,以多國語言撰寫,就連顯卡長度都有記載,算是比較細心的
dOckdVy.jpg


KbO9Waz.jpg

↑當然繁體中文標示也是一定有的
mCm70RQ.jpg

↑下方有看到兩個型號,看起來這款機殼還有比較便宜的無透測版
如果不喜歡透測或是預算考量了話,其實可以考慮無透測款,不過不確定代理商是否會引進就是
PnikbaQ.jpg

↑機殼包裝拆開時的樣子,同樣建議用倒置的方式卸出
7RfiCF4.jpg

↑拆開的樣子
emHyCSn.jpg

↑機殼側邊的部分,可以看到透明側板,出場時貼有膠膜
X8xI0fH.jpg

↑機殼上方,則是沒什麼特別的,走樸素路線
BUtb7XZ.jpg

↑機殼背面,可以看到電源採下置的設計,並且有兩個水冷孔
更特別的是機殼左右側板有手把,方便拆卸側板,算是前所未見的設計
9QBTJUB.jpg

↑側板另外一邊,基本上也是採樸素設計
RgnTPAr.jpg

↑機殼下方,可以看的有兩個濾網,可以拆卸下來方便清潔,並且底部有橡膠防震墊
llyVbY2.jpg

↑濾網部分是採用扣楯式的方式設計,並不是抽取式的
VeRrPhu.jpg

↑機殼前面的樣子,設計偏向沉穩,
XsOOakz.jpg

↑上方前置I/O有四個USB。兩個USB2.0、兩個USB3.0、音源孔,以及電源鍵
不過並沒有reset鍵就是,電源鍵旁邊有硬碟讀取燈
CMHaazs.jpg

↑拆開側邊,該機殼的內構
o9lbRnX.jpg

↑側板特寫
相較於一般千元左右,甚至不到500元的機殼,這款機殼的側板算是比較厚實的
邊角做工也比較細緻
KTSNZ3r.jpg

↑後方PCI擋板的部分,全部都是採用可二次更換的擋板
url]

↑機殼裡面的各種連接線特寫,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19Pin USB3.0的接頭,有另外做出2.0的相容接頭
如果使用比較舊款或是比較低價的主機板,就算沒有前置19pin U3,也不必再購買19PinU3轉U2的轉接頭
Q9gIedi.jpg

↑5.25吋的地方則是採用了免工具的設計,不同於其他機殼,免工具是使用手轉的方式
這款機殼使用了彈簧卡楯的方式設計
S6W36Nx.jpg

↑機殼銅柱的部分已經預先鎖好一些,如果要拆卸可以使用盒子裡面的手轉工具拆下,不用另外準備老虎鉗之類的工具
liJLlIB.jpg

↑顯卡長度可以容納到32公分
hmCkAZT.jpg

↑如果將2.5吋的架子拆掉,可以容納到42公分,就算是高階的雙芯顯卡也不用擔心
uPjZ1Zt.jpg

↑拆掉2.5吋支架的方法比較麻煩,要先將上面兩個手轉螺絲用手進去轉開,並且準備一隻長度比較短的螺絲起子將下面兩顆螺絲轉開
5cromEt.jpg

↑機殼內附的風扇,有小3pin,與molex 4pin可以選擇,不用再另購轉接頭
2Hhuell.jpg

↑拆開前面板的樣子
T2T9BXG.jpg

↑這裡看到在下方5.25吋的地方,還有多一個支架,下方似乎還能放一枚散熱風扇加強零件的散熱
wSwB8NU.jpg

↑前方兩個風扇亦一樣有小3pin,與molex 4pin
1ak2Kry.jpg

↑前方I/O背面特寫
Kuigj56.jpg

↑將前置兩個風扇拆下,可以看到兩個風扇各有獨立的濾網,
並且使用長形的螺絲固定
就算要自行更換更好的風扇,也沒問題
ACbOAxa.jpg

↑前方拆下風扇的樣子
roqNgIg.jpg

↑這個盒子是放機殼的隨附零件和螺絲的地方
05kGpuY.jpg

↑內容物一覽,有5.25轉3.5的面板,一些螺絲、束帶、硬碟架、speaker、說明書
jx3nL7R.jpg


94hChdd.jpg

↑說明書有寫各個零件的組裝方式,這點做的還不錯,畢竟有些機殼都沒有附上說明書
對於新手來說,可能不太清楚組裝方式,有說明書的指導就比較不會遇到麻煩
V0q5sGp.jpg

↑機殼背面側板拆開的樣子,可以看到有留綁線用的勾勾
EFCuZJa.jpg

↑側板特寫
A61UizF.jpg

↑背板理線槽,寬度大約1.5公分,對於喜歡走背線的玩家,整線空間算是蠻足夠的

==============================裝機過程分享==============================
NB9CedE.jpg

↑一開始個人喜歡先裝主機板,當然擋板記得先裝上
每張主機板鎖孔可能會有一點點不同,建議先對一下銅柱的位置
t8CtJ6H.jpg

↑鎖主機板的螺絲也有提供墊片,也算是細心的地方
6eKGlci.jpg


892ZRuT.jpg


Vpj9FfX.jpg


h3kctxp.jpg


PhrB8iB.jpg


JFSVobl.jpg

↑安裝3.5吋或2.5吋硬碟的樣子,直接從盒子裡面拿出專用的支架,直接對準硬碟側邊的螺絲鎖孔壓進去即可
不用用到螺絲起子
K5y3KGm.jpg


RBQiBC1.jpg

↑該機殼最大可以容納三顆3.5吋設備,四顆2.5吋設備
當然如果使用者覺得不夠了話,還可以放在5.25吋那邊
Ans2Vkv.jpg


BsMYUYX.jpg

↑電源供應器可以選擇風扇要朝上還是朝下,一般來說,建議朝下
KdmGowT.jpg


Tr8Tk2e.jpg

↑安裝5.25吋設備的方法,先將機殼前面板拆掉,把5.25吋擋板從裡面左右一按,即可拆卸
拆卸完畢後,再將前面板裝回去
cAv5mbw.jpg


BcWS7sd.jpg

↑接著把5.25吋位置兩邊的卡楯按著,直接把設備從外面推進去即可,會自動固定,完全不用用到螺絲起子
UOxhFRZ.jpg

↑5.25吋光碟機安裝完成圖
NxUY3x9.jpg

↑背板的樣子,我個人整線並不是很講究就是,不過大部分的線材都走背線
YDoqL5v.jpg


uq5xGPo.jpg

↑透測的部分,裡面和外面都有貼膠膜,記得撕下。當然不撕也可以
1MrUzSp.jpg

↑最後整機的裝機完成的樣子

==============================心得結論==============================
這款機殼在做工和設計上,都算是不錯且創新的
尤其是幾個特別的地方,像是側板有把手,方便玩家拆卸
硬碟架採用免螺絲設計,光碟機那邊的固定方式也比其他產品還要來的創新
讓玩家不用用上工具即可組裝,更加方便

在做工方面,也沒有遇到像是廉價機殼公差過大,做工太差的情況
而且風扇部分,有附到三顆,很多機殼幾乎只有附兩顆而已

整體來說,該機殼的設計還不錯,如果想要選購高級一點的殼,其實算是很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只是要組裝比較入門的機器,那麼其實可以考慮其他比較低價的產品,例如旋剛防衛者,聖騎士P180等等產品

抑或者是如果選購的零件,會產生比較大的噪音了話(例如高發熱的高階顯卡,AMD的125W的CPU散熱風扇),建議可以考慮其他靜音機殼

但其實隱密者跟隱密者II最大的差別在前面板
有些人會認為隱密者前面板設計的開蓋式久了會卡住
所以才會推出隱密者II
但如果只是改前面板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所以這次在隱密者II的側板採用透明側板的設計
所以在價格上多100元
如果真的想要更便宜且一樣有透明側板的機殼 ,當然可以考慮較便宜的其他款機殼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