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無隔閡,享受無限制 Thecus N4810 & Seagate Iron Wolf

qazwsx741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23/08
訊息
155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30603003753_298e309503_o.jpg


伴隨著影音時代的發展,多媒體裝置也逐漸普及,而儲存裝置更是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高畫質、高容量已經是常見的趨勢了,足以儲存高容量、與家人共享資料以及兼具資料保護性的裝置,那就會讓人聯想到NAS

今天要來與各位分享的是Thecus N4810及搭載Seagate NAS專用硬碟,相信會到此瀏覽這篇文章的各位對於NAS應該都不陌生吧!NAS的品牌大致分為四大家,會挑選色卡司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基於個人的喜愛,且在使用介面上的開發,都有蠻不錯的進步,因此就選擇它囉!

廢話不多說,在說下去就快睡著了,還是趕緊進入主題吧!

本次介紹分成七大主題:
【1】NAS主機及硬碟開箱

【2】ThecusOS系統設定
➤【軟體安裝及NAS設定】
➤【於網頁設定NAS】
➤【Thecus OS使用說明】

【3】傳輸速度實測
➤【NAS performance tester 1.7】
➤【Crystal Disk Mark 3.0.2】
➤【FastCopy】
➤【FTP】
➤【Samba網路硬碟】

【4】APP軟體應用 -系統端
➤【Transmission】
➤【rTorrent】
➤【MariaDB】
➤【Piwigo】

【5】APP軟體應用 -手機端
➤【T-OnTheGO】

【6】HDMI應用實測
➤【Kodi】
➤【VLC Media Player】
➤【LocalDisply】

【7】心得分享



〖NAS主機及硬碟開箱〗

【▼】主機及硬碟包裝都使用最傳統的包裝方式,因考量了主機的防護,所以外盒看起還蠻有份量的。
31374181676_a1085d9b7b_o.jpg


【▼】這次它的搭檔是Seagate Iron Wolf 2TB,是NAS的專用硬碟,這類型的硬碟本身都是針對NAS的使用做過優化,因此可靠度也會比較高一點喔!
30603004663_71e5fd8161_o.jpg


【▼】背面可以看到,針對效能和全天候的運作以及硬碟放置的方式做了優化處理
30588991404_bd15c404ce_o.jpg


【▼】內包裝使用氣泡袋及抗靜電袋包裝
30603005273_114b76655d_o.jpg


【▼】硬碟外觀,與一般硬碟比較起來沒有太大的差異
31374182626_5452c3b053_o.jpg


【▼】製造地為中國,已經是目前的趨勢了。只要硬碟能頭好壯壯,就心滿一足了
30588991974_fcd6c12897_o.jpg


【▼】標籤上能直接看到硬碟容量為2TB,型號是ST2000VN004,韌體版本為SC60
31374183236_59ba66f37b_o.jpg


【▼】背面電路板,採用背藏式的方式安裝,避免使用者直接碰觸,另一方面也能防止IC撞到損壞,目前很多廠牌的硬碟也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的設計了
30588992364_51f67f9746_o.jpg


【▼】雖然不想讓人碰,但手癢還是要來給它拆一下
31374184006_cffac5f5b2_o.jpg


【▼】硬碟馬達及IC的控制,都採用接觸式來做傳輸,已經捨棄了傳統的排線傳輸方式。好處就是不需要擔心排線的損壞
30588992784_028162f27b_o.jpg


【▼】硬碟PCB板的設計,在這裡就不細部探討了,我們針對幾樣關鍵元件來看看就好
31374184656_66a85ea642_o.jpg


【▼】快取記憶體使用的是華邦電(winbond) W9751G6KB-25 DDR2記憶體
30588993714_875494e020_o.jpg


【▼】PCB上預留了PRO版才會有的RV感應器的安裝位置,一般版的IronWolf是沒有這項功能的
31374186096_c6d9a1ca14_o.jpg


【▼】等了這麼久,終於輪到N4810主角上陣囉!外包裝稍微華麗了一點,基本的規格幾乎都標在外箱上了,可說一目了然
30588994504_5041a5905c_o.jpg


【▼】左下角,可以看到這台為4-Bay機種,搭載的是Intel CPU
31374186826_fbfa137d4e_o.jpg


【▼】側面用簡單的圖示說明主機的搭接方式及系統的版本
30588994994_4f5f11d8f7_o.jpg


【▼】另一面則是列出了主機支援的 I/O介面
31040973460_77c5e513ed_o.jpg


【▼】大部份人的會關心的產地,一樣是Made in China
30588995374_cfde06177e_o.jpg


【▼】上面比較簡約的設計,僅標示了LOGO及NAS主機型號
30603009513_e07577332b_o.jpg


【▼】開箱囉!內部左右兩側使用發泡棉保護,中間紙盒裝了配件
30588995764_0dd03963f6_o.jpg


【▼】下面就能看到NAS主機了,被保護的很好
31040973900_abebf15377_o.jpg


【▼】所有內容物,主機、網路線、電源線、變壓器、鑰匙、整線束帶、硬碟螺絲及說明書和安裝光碟
30588996224_cc2bc8a0fd_o.jpg


【▼】N4810主機本體,基本的指示燈、前置USB3.0及硬碟安裝槽,比較特別的是這台是有LED螢幕顯示器,可以不需透過電腦來做基本的設定
31040974350_c2a8d0c712_o.jpg


【▼】左側為指示燈,需要顯示的幾乎都有做上去
30588996744_eb94433cb2_o.jpg


【▼】左下設計了一個USB3.0及主機電源鈕
31040974910_ba55cbef81_o.jpg


【▼】硬碟插槽是採用有鑰匙孔的設計,開啟方式則是用按壓的方式
31374190686_55727e3476_o.jpg


【▼】硬碟槽內有設置彈簧,按壓後外殼彈開再拉出來即可,非常安全的設計
31040975440_2f1cdc6a9c_o.jpg


【▼】背面的I/O接埠,雙網孔設計、USB3.0 C-Type、Displayport、HDMI
31374191406_ff91e0e841_o.jpg


【▼】底部則設置了防滑防震塑膠腳
31040975930_84b05547fb_o.jpg


【▼】內部硬碟轉接PCB
31374191956_73cf7913f0_o.jpg


【▼】色卡司NAS是可以自行更換記憶體的,所以當然要來看看內部用料囉!
31295368321_00a34ced03_o.jpg


【▼】主板設計於左側,採用直立放置來節省空間
30588998384_d28a07f9c2_o.jpg


【▼】上方還預留了安裝2.5”的硬碟安裝空間,可安裝ssd來提升使用效率
31374193056_36f038d110_o.jpg


【▼】主板背面使用塑膠片貼附,防止短路發生
30588998754_7c70bbf329_o.jpg


【▼】主板與LED介面使用中繼線做串連
31374193586_825866d0a0_o.jpg


【▼】硬碟sata插槽也使用PCIe轉接從主板做垂直轉接
30588999274_d247e9aa7f_o.jpg


【▼】要拆卸主板前,需要先將sata轉板拆掉才能順利拆下主板
30603014933_4a0b1f26d3_o.jpg


【▼】別忘了,拆下連接線時也要紀錄一下,避免方向裝錯了
31374194246_78e8797b22_o.jpg


【▼】自行拆解並不會很難,只是要花點時間。整台NAS內主要使用了三塊電路板
31374194596_20425c3066_o.jpg


【▼】主機板,中間CPU使用鋁片散熱,並沒有額外掛載風扇
31295370401_8f01064628_o.jpg


【▼】I/O部分,常使用的接埠幾乎都有提供
31374195216_6f5b45eb69_o.jpg


【▼】雙網孔的晶片採用intel的WGI210AT
30603017073_494c9d37f4_o.jpg


【▼】記憶體設計於主機板的背面,讓使用者不需拆下主板也能直接擴充或更換記憶體
31295371171_ace244a330_o.jpg


【▼】記憶體採用Samsug K4B4G08460顆粒,容量為4GB
30589000684_7836935011_o.jpg


【▼】sata轉接板,共五個sata插槽,使用PCIe傳輸介面
31374196106_89bac36cd4_o.jpg


【▼】好了,到了安裝硬碟的時刻了,硬碟安裝基本上為免螺絲安裝,將固定板從兩側扳開,硬碟就可以放入囉!
30603018173_e16518b790_o.jpg


【▼】將硬碟直接推入卡槽中就可以了
31295372301_c105e75a56_o.jpg


【▼】記得將硬碟槽使用鑰匙鎖上,避免不小心誤觸PUSH按鈕
31040983460_ab0f9a6dc9_o.jpg


【▼】準備上機實測囉!接上電源及網路線,按下開關
31374197216_448379b8a4_o.jpg


【▼】LED螢幕會顯示系統目前的狀態
31040984140_4dc681284b_o.jpg


【▼】看到System Ready就表示系統開機完成囉!
30589001594_f8c104ed03_o.jpg


【▼】另外,也會顯示這台NAS的系統IP,預設是192.168.1.100,用這組IP登入就可以開始設定主機了
31040984770_4738b59557_o.jpg


〖ThecusOS系統設定〗
設定方式共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官方內附的光碟,另一種則是直接登入瀏覽器頁面做設定。

這次雖然不透過軟體來做設定,但還是概略來說明一下吧!

➤【軟體安裝及NAS設定】
【▼】將光碟放入光碟機就能自動執行囉!直接往下一直點選就能順利安裝完成,過程中不需要特別改什麼設定,很簡單吧!
30603020463_5f5939f685_o.jpg


【▼】安裝完後,在桌面可以看到路徑,點選開啟。這個軟體是Step by Step,不需要繁複的設定;開啟軟體,點選Rescan後,即可在上方找到區網內的這台NAS,從圖片中看不到有掃到NAS主機,這也不用過於擔心,軟體掃不到還能使用網頁來做設定,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網頁安裝設定吧!
31040985270_4d9152ecc5_o.jpg


➤【於網頁設定NAS】
【▼】開啟瀏覽器,於網址列輸入預設IP:192.168.1.100;帳號密碼預設都為admin
31040985410_08321a4a14_o.jpg


【▼】登入後,會先掃描韌體版本,並詢問是否安裝
31374198396_596cf200be_o.jpg


【▼】一進入系統內,會先顯示一段免責聲明,看過就點選OK
31040985810_fb32fc9e48_o.jpg


【▼】使用網頁來設定,系統一樣會一步一步的引導您使用,首先必須先建立磁碟陣列
31374198526_d76d46616f_o.jpg


【▼】選擇要做陣列的硬碟,然後進行下一步
31040986020_5eae9ab2f3_o.jpg


【▼】總共有三種Raid可以選擇,前兩項(JBOD和Raid0)是沒有保護作用的,因此既然使用NAS了,當然是要選有資料保護的Raid1(鏡像)囉!
31295375141_df60476b76_o.jpg


【▼】接著會針對沒做Raid的硬碟,可以選擇是否要做備用硬碟,當Raid硬碟有損壞可以自動使用備用硬碟還做回復
31040986310_3d7c5d5114_o.jpg


【▼】接著給它一個Raid名稱及選擇資料格式就完成硬碟的Raid建置囉!資料格式有四種type可選,但常用的還是EXT4,所以就不做變更了
31040986930_e08fa25d54_o.jpg


【▼】硬碟陣列建置成功時,在右上方會跳出Raid creation successful的字樣
30603021563_f9850b8e51_o.jpg


【▼】接下來要來建立使用者
31374198826_b3bf261a90_o.jpg


【▼】個人習慣會先建立一個主管理者,然後再把原本的admin停用,這樣是比較安全的。要創建主管理帳號,只要把使用者名稱及密碼打上後,把右邊的「set this user as administrator」打勾即可
31040986800_d84cf9a958_o.jpg


【▼】選擇帳戶的群組,方便後續權限管理
31295375531_13f962d6aa_o.jpg


【▼】選擇資料夾使用權限,因為這裡還沒創建屬於自己的資料夾,因此看不到任何資料夾選項
31040987030_709b76dd70_o.jpg


【▼】再次確認帳戶的基本設定,如正確選擇「Create」就完成新帳戶建立囉!
31040987310_7900b9b9d2_o.jpg


【▼】看到這裡,一直都是全英文介面,想必頭上都長滿了問號;嘿嘿,官方當然不會對我們那麼不友善啊!系統當然是內建多國語言的,在右上角人像的按鈕給他按下去,就有正體中文可以選擇囉!
31295375771_c1f19c6c1f_o.jpg


【▼】切換成繁體中文介面,是不是又回到熟悉的世界了,設定上也變簡單許多吧!
31374199246_a927eb701f_o.jpg



➤【Thecus OS使用說明】
【▼】NAS中所有的設定,都離不開「控制面板」,就等同於電腦上的控制台,設定的類別官方系統都將它們一一分類好了,很容易找到要設定選項
30603022333_f8f219cc01_o.jpg


【▼】先來驗明正身,系統型號為N4810,韌體版本:3.01.00.2.k401
31374199376_29069b378d_o.jpg


【▼】網路狀態,WAN/LAN1使用狀況正常
31374199446_a0f81cae3d_o.jpg


【▼】網路服務狀態,可以查看目前已開啟的網路服務有哪些,基本只會開啟常用的四種,其餘的依照個人使用習慣去開啟吧!
30603022463_1172191f82_o.jpg


【▼】硬體資訊也別忘了確認一下,CPU採用Intel Celeron N3160四核心;記憶體容量是4GB
31374199536_731cb0f6a6_o.jpg


【▼】還記得一開始登入時,有先建立磁碟陣列。我們也來看一下是否有在乖乖運作!從磁碟陣列進入,第一個標籤頁就show出了硬碟陣列資訊,目前還在建置中......,但系統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31374199656_3d634717bc_o.jpg


【▼】從硬碟的標籤頁中,可以瀏覽各個硬碟的S.M.A.R.T資訊,當然包含硬碟的轉速、S.M.A.R.T的詳細資訊以及硬碟的自我檢測結果
30603022603_19b4b70d17_o.jpg


【▼】好了,接下來要去體驗一下NAS的實際應用囉!在開始前,我們需要先來瞭解它的資料夾架構,內建資料夾共有五個,這些資料夾會在電腦中的網路硬碟內顯示出來
31040988070_0c22fea565_o.jpg


【▼】根據使用的習慣,我會先建立自己專用的資料夾來管理檔案。這裏只要點選「新建」就能創建新的資料夾囉!
31374199856_96e023d8b6_o.jpg


【▼】資料夾的使用者權限會讓您一併做設定,可以針對使用者做限制
30603022893_0f28de054f_o.jpg


【▼】或是針對整個群組做限制,都沒問題喔!確認後,點選「執行」
31374199946_8b170d9d4f_o.jpg


【▼】創建完成後,在共用資料夾內就能看到剛剛建立的資料夾,之後也能在進行權限的設定
30603023003_ee049b9948_o.jpg


【▼】使用者及共用資料夾都設定完畢後,要先去確認Windows或Mac的檔案服務是否有開啟,另外也順便設定一下資源回收桶是否要啟用
31295376751_7c133dcb9e_o.jpg


【▼】系統內都已經設定完畢,接著就能來連接NAS網路硬碟囉!在我的電腦直接使用「連線網路磁碟機」,輸入NAS路徑,點選完成
31374200176_e00b7742a8_o.jpg


【▼】輸入已經建立的使用者名稱及帳號
31295377101_fe384e9054_o.jpg


【▼】完成後,在網路磁碟中就能看到NAS的網路硬碟囉!
31374200346_b2d46e2f98_o.jpg



〖傳輸速度實測〗
【▼】使用NAS performance tester 1.7來測試NAS的傳輸速度,模擬100MB的檔案,跑10迴圈,平均寫入速度為111.38 MB/s,讀取速度則為88.55 MB/s
31040988970_52302b9863_o.jpg


【▼】模擬1000MB的檔案,跑10迴圈,平均寫入速度為107.15 MB/s,讀取速度則為94.34 MB/s
31374200576_813d54b37f_o.jpg


【▼】Crystal Disk Mark 3.0.2測試,測試基礎:模擬500MB的檔案,跑5迴圈
測試資料:
隨機亂數:平均寫入速度為103 MB/s,讀取速度則為94.05 MB/s
0Fill:平均寫入速度為102.8 MB/s,讀取速度則為94.93 MB/s
1Fill:平均寫入速度為102.1 MB/s,讀取速度則為96.08 MB/s
31040990170_db5e0b6915_o.jpg




【▼】FastCopy實際檔案傳輸測試,檔案大小9.98GB,平均傳輸速率99.79 MB/s,傳輸時間約一分半鐘。
31374201446_93d04307ed_o.jpg


【▼】FTP於內部區網環境下的傳輸,檔案大小2GB,平均傳輸速率約100 MB/s上下;外網(20M的網路環境)則平均傳輸速率約200 KB/s,於理論值的最大上限
31040990380_12b97bbf9e_o.jpg


【▼】透過Samba直接傳輸,區網底下傳輸22.6GB檔案,平均速率降為70 MB/s
31295378391_ceb3b5db20_o.jpg


【▼】外網(20M的網路環境),透過Samba直接傳輸,突破最大速率到335 KB/s,但速度不太穩定
31040990650_7864706703_o.jpg


〖APP軟體應用 -系統端〗
【▼】ThecusOS系統中,提供了許多的APP軟體讓使用者隨自己喜好安裝使用
31040990800_ebd2400a9f_o.jpg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是NAS內著名的BT軟體,安裝完後可以直接進到軟體中使用
30590106824_12815dc87c_o.jpg


【▼】軟體的網頁介面,輸入http://NAS IP:9091/transmission/web/就能開始使用囉!
31040990830_7dd98ed4f2_o.jpg


【▼】使用前,可以先到設定內進行相關設定,不設定也行,看個人習慣。在這裡會先更改一下,下載的資料夾,方便檔案的分類管理
31295379251_7ba1881212_o.jpg



【▼】當然不想太複雜的設定,在軟體內也提供簡易的設定模式
31374202626_c7692358cc_o.jpg



【▼】設定完後就能開始找種子下載了喔!只要選擇開啟資料,可以瀏覽電腦內的種子或是直接貼上種子的下載網址,選擇「Upload」就能開始下載,盡情地抓您想要的東西囉!
31040992110_eed4207290_o.jpg


【▼】下載中或下載完成,都能在預設的下載資料夾內看到檔案
31295379521_9c9c61ae9b_o.jpg


➤【rTorrent】
【▼】rTorrent也是NAS中的另一套簡易的BT下載器,首先還是必須從APP中去下載
31040992580_ca85916a18_o.jpg


【▼】安裝完後,點選程式進到設定頁面,如果不想更改設定可以直接進入下載程式
31040992660_46766e62c3_o.jpg


【▼】rTorrent內一樣可以做設定,將自己習慣使用的參數設定好
31374202976_087bd370c2_o.jpg


【▼】接著,可以選擇電腦內的種子或直接貼上種子的連結,就可以開始抓檔囉!
31040992940_8d38727a02_o.jpg


【▼】下載速度,只要種子健康度高,速度幾乎都可以達到最高速,與電腦下載BT別無差異
31374203076_49368ba277_o.jpg




➤【Piwigo】
大部份的人都會把貴重的回憶照片放在NAS中保護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能達到保護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要達到多方共享又能隨時觀看,那就非「Piwigo」莫屬了,雖然前期安裝設定比較複雜些,但完成後就能簡單使用囉!

【▼】安裝Piwigo,需要先安裝資料庫,這裏就使用MariaDB
31374203216_aa9a3632ba_o.jpg


【▼】進入資料庫後,一樣要先新增使用者
31040993210_0dcd2cec47_o.jpg


【▼】輸入帳號、主機、密碼,並將使用者的權限都開啟
31295380321_a2567c3081_o.png


【▼】新增成功就能在使用者中看到剛剛建立的ID
31374203556_ab91524934_o.jpg


【▼】接著就要來安裝「Piwigo」
31040993600_b8d0f8c805_o.jpg


【▼】進入軟體使用頁面,須先安裝主要模板,將數據庫輸入剛剛在MariaDB建立的資料,以及Piwigo的登入資料,這裏可以隨意設定,不需要與資料庫登入帳密一樣,設定完後點選開始安裝即可
31374203666_febdfa4120_o.png


【▼】安裝成功會顯示安裝完成的訊息頁面
31374203676_b064bf2d45_o.png


【▼】進入瀏覽畫面,就能開始在後台管理你的照片了
31040993780_b7faac2d4c_o.png


【▼】另外,也可去安裝各類平板裝置的相關應用軟體,來分享照片
31374203806_661cc05136_o.png


【▼】亦或是使用FTP的方式來同步電腦裡的照片
31040994020_786829d346_o.png


【▼】又或是直接使用網頁上傳,這個方式應該比單純吧!
31040994090_91f0455ea7_o.png


【▼】可以先建立相冊分類,將檔案用拖拉的方式匯入
31040994160_f9d1f813ce_o.png


【▼】直接瀏覽硬碟上傳也可以
31295381171_2d5dd5e46f_o.jpg


【▼】選擇好照片後就會自動上傳
31374204156_f8412d26cf_o.png


【▼】上傳完成,會將所有照片Show出來,這樣就完成後台的照片上傳囉!
31040994730_f348fa140b_o.png


【▼】要分享照片,當然不能讓人直接登入後台啊!因此會有一個登入網址以及port
在網址列輸入:http://NAS IP or Domain Name:13333/ 這樣就能進入Piwigo的主畫面囉!
31295381781_3880262ae9_o.png


【▼】這樣就可以觀看或分享剛剛在後台新增的所有照片了
31040995550_51ded284d8_o.png




〖APP軟體應用 -手機端〗
【▼】Thecus在手機上使用的軟體是「T-OnTheGO」,圖示為一朵雲,可見是主打雲端的應用。這裏直接取得即可,下載完在手機桌面就能看到軟體圖示了,給它用力點下去就對了
31374204876_f3e34fe278_o.jpg


【▼】登入的等待畫面設計的還蠻好看的,進入後會發現是英文介面,先去改為熟悉的中文吧!
31295382491_7f785f096f_o.jpg


【▼】改完語言介面後,就能來設定登入資料囉!主機登入選擇,幾乎目前常見的雲端硬碟都能加入,那這裡就來示範Thecus WebDAV的使用,選擇後輸入名稱、網址及帳號密碼即可,但要注意網址要輸入完整的網址列,也就是要包含開頭的http://,連線成功後會跳出成功訊息
31374205166_3d0305b907_o.jpg


【▼】連線成功後就能看到NAS的網路硬碟囉!接著就能跟PC共享檔案了,也能隨時將檔案帶著走
31040996370_2445873d96_o.jpg


【▼】來測試一下影片播放的功能,檔案以目前大宗的mp4格式為主,視頻、音訊、流暢度皆沒什麼問題,可安心在外食用新番影片囉!
31374205606_47de4f4f4d_o.jpg


【▼】至於大家常用的照片瀏覽功能,當然不能放過啊!進入後,照片可以選擇以條列式或縮圖的方式顯示,看個人喜好而定,點選單張照片可以放大瀏覽,也可以使用幻燈片的方式來播放照片喔!
31295383791_54137a6aba_o.jpg


〖HDMI應用實測〗
【▼】將主機後面HDMI接上,另一端直接接電視
31374206356_7725c5b622_o.jpg


【▼】前端或後端USB必須接上滑鼠及鍵盤,須使用它們來執行內部選單
31040998530_6c0272e7b5_o.jpg


【▼】開機前,我們要先來安裝幾套app必要的軟體,Kodi、LocalDisply、VLC Media Player(可選擇)
31374206716_6d8f61b727_o.jpg


【▼】登入Thecus OS系統,進到app中心,找到Kodi直接安裝
30603030603_746865331b_o.jpg


【▼】安裝前會連同安裝相關模組,LocalDisply這個軟體主要是要讓NAS來支援鍵盤及滑鼠
31295384811_e84915c976_o.jpg


【▼】安裝完成後,須先進入管理頁面來做開啟的動作
30603030773_77c62a36d4_o.jpg


【▼】選擇Enable,按下Apply,就完成開啟囉!
31295384981_b29970b6e8_o.jpg


【▼】接著再把訊號切到電視,將NAS重新開機,就能順利看到開機畫面了
31374207316_d673bf3280_o.jpg


【▼】開機後,可以看到已經安裝的軟體,左邊的火狐及SSH已經是內建的,不需要另外安裝;這裡就先來測試一下KODI軟體吧!
31295385681_aef195e0e3_o.jpg


【▼】打開後,發現整個介面都是英文的,這時不用太緊張,先來去設定一下
30603031893_dd159f65cc_o.jpg


【▼】進到軟體設置頁面,找到International,就能看到Language
31295386501_ccfd41a0a9_o.jpg


【▼】把它改成Chinese (Traditional)就可以囉!繁體中文看起來果然舒服啊!
31374209056_5ecd485f5e_o.jpg


【▼】接著來測試已經事先放在NAS內的檔案吧!影音檔,分成常見的iso檔、mkv內外掛字幕及mp4內外掛字幕
31374209636_0b3ed04960_o.jpg


【▼】BD ISO檔,可以順利看到選單
30603033723_21d77f3423_o.jpg


【▼】播放流暢度及字幕顯示都沒有問題
31374211056_6b4a95585a_o.jpg


【▼】mkv內嵌字幕,字幕顯示及播放上測試OK
31295388701_6ba8340dfd_o.jpg


【▼】mkv外掛字幕,字幕顯示及播放上也測試OK
30589007124_0b5540f876_o.jpg


【▼】最後,mp4內嵌字幕,這個更不用說了,字幕及流暢度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31295389801_10ddd2302f_o.jpg


【▼】接著,也能使用KODI來瀏覽照片喔!單張觀看或幻燈片播放都能隨自己喜好做選擇
30589008294_bf450f0b65_o.jpg


【▼】當然,音樂的部分更是不能少了,幾乎常見音樂格式都能支援
31295392191_8871914a94_o.jpg


【▼】記得剛開始介紹的軟體還有另一套播放器,是VLC Media Player,這一套比較接近PC在使用的模式,只是在NAS內畫面精簡了一些,但功能一樣強大啊!開啟方式一樣是從NAS內的檔案來開啟
30589009064_0aa3372b0e_o.jpg


【▼】這裡就簡單拿mp4內嵌字幕來測試看看,播放上就如同PC一樣,沒有不順的理由啊!
31295393451_6e34847110_o.jpg


【▼】順帶一提,把它當成小PC來瀏覽網頁也是OK的喔!還蠻便利的
30589009794_1969c2ef5f_o.jpg




〖心得分享〗
持續了兩個多禮拜的使用心得,一連串的軟體使用及功能測試,這台Thecus N4810已經達到了一般家庭式分享的使用目的,由於主機搭載的是intel四核心處理器,再加上可更換的記憶體,效能可以稱得上是家用型的中高階NAS機種了,相信10人以上的共享都不是問題。除此之外,ThecusOS所提供的多樣性App軟體也不會遜色於其他廠牌,這對於更進階的使用著來說可是一個重要的取決點。

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ThecusOS內提供的設定項目並沒有太細微的選項,都需要透過安裝App來達成,這點對於比較不熟悉的使用者可能會是個難題,所以只能說有好有壞吧!

整體的使用,包含系統的操作、軟體的設定、檔案的共享或分享,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並沒太大的困難,很適合在小家庭中來使用這台。順帶一提,文章中所分享的HDMI連接電視,電視本身並不需要有什麼SmartTV或是使用多媒體播放器,這台NAS本身就是一個小PC,因此對於古老的電視,只要有支援HDMI的介面都可以使用,這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可是一大福音啊!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樣的使用方式。


好了,這次分享也到這裡告一段落了,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台NAS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各位一起來討論吧!雖然很多更細部的設定方式沒有寫出來,如果有提問我知道的話,一定會與各位分享,所以也請大家不要吝嗇的指教囉!

那麼,期待下次再與各位分享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