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2/7/12
- 訊息
- 51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 年齡
- 35
您SSD了嗎? 現在還用傳統式硬碟來當系統?,不但速度慢且還有壞掉的可能,我想SSD從2009剛推出的時候,OCZ算是獨領風騷,不算是第一個推出但卻具有話題性,代表作:Vertex 採用Indilinx 控制器搭配RAM快取, 取代JMicron控制器,在當時最快的SATA2 SSD,過沒多久也推出VERTEX 2
緊接著併購Indilinx ,2011年推出採用SandForce 2281 控制器的SATA3 VERTEX3
相對的市場上也有許多相同控制器的產品,因此沒啥競爭力<<<<圖片來自OCZ官方 擷取coolaler.com
而我從2010第一季購買VEREX 第一代,當初30GB特價$1999 ,趕快買了兩個組RAID0
使用到現在還是頭好壯壯,但是使用RAID0的缺點是,在WIN7 下無法啟動TRIM功能,導致寫入效能下降許多
且平台也升級到P67,擁有原生SATA3*2頻寬,並非第三方SATA3控制晶片走PCI-E 頻寬
購買了VERTEX 4 ,至於在眾多SSD中為何要選OCZ的VERTEX4 ,考量了許多因素,在之前我參加了OCZ所舉辦的體驗會
活動於彩虹3C廣場3樓的藝文倉庫,華碩皇家俱樂部就在隔壁
活動現場還準備飲料供大家飲用,當然也要OCZ一下啦
活動開始由OCZ原廠 技術行銷工程師 Johnny Preston,內容非常專業,無法文字轉達也大家,因此以影片呈現
前半段沒有錄影到,這邊大家講解一下,控制器部分!其實目前有兩家主導>SandForce V.S. Marvell
控制器決定SSD的讀寫表現、耐用度、壽命、穩定性等等,但是控制器只是一顆ARM架構處理器
若沒有完善的Fireware 來控制處理器的能力!!! 不然怎能稱他為控制器,
所以一顆的SSD 除了擁有好的硬體架構,也要有完善的fireware
這也是OCZ 兩年前併購Indilinx 的原因,並非要設計硬體,而是要擁有相關技術,來撰寫出好的韌體
這可以從VERTEX 韌體不斷更新到1.7版可以看出OCZ很重視韌體的維護與更新
其他廠商也積極在韌體的更新,當然也要硬體廠商的支援,因此與Marvell合作,並且採用Marvell 控制器9187
沒錯!!! Vertex4 所標榜的Indilinx Everest 2 就是以Marvell9187 為硬體架構 搭配Indilinx 所研發的Fireware
接下來就是講解測試軟體要如何判讀,來選出好的SSD
其中有介紹ATTO、AS SSD Benchmark &IOPS 、CrystalDiskMark、IOMeter
http://www.youtube.com/embed/_zvKLC1YX6k
接下來實際操作軟體現場DEMO
http://www.youtube.com/embed/FMN-VCakIJA
http://www.youtube.com/embed/n8RYDXZn6wo
聽完演講後,在之前也是在等更好的SSD產品上市,其實已準備好銀彈,就等產品解說給予信心
於是就去慶聲,敗了VERTEX4 128GB回家嚕~
SSD放置於聯力PC-K59機殼內,目前有四顆WD6400AAKS RAID10/ST2000DM001 2TB
主機板採用MSI P67A-GD65
擁有良好的硬體設備,SATA傳輸線也不能太差,主機板內附的SATA線才通通不用
接OCZ VERTEX4 的線材採用銀欣CP04,其餘採用安費諾反轉90度,無鐵扣設計 一條48cm $100而已
安費諾線材不偷工減料採用26AWG,且為8條傳輸線
使用CrystalDisk分別測試 隨機讀寫<預設,ALL0x00,0Fill & 0xFF,1Fill > 可以發現採用Marvell 控制器測試出來的數據皆一樣,如果是SandForce 的控制器,因採用壓縮式運算,會有高低落差
畢竟不是所有檔案都可以壓縮,如同WINRAR:影片、音樂、圖片、ISO映像檔,這些都不能壓縮
此測試已在VERTEX 4系統下 已使用67GB,且背景執行瀏覽器等等,應該不響影整體測試
使用AS SSD Benchmark 測試出來的結果也差不多
一定會有人覺得奇怪,怎麼寫入與512GB差這麼多!!
很明顯的與顆粒等級有關係,256/512GB版本採用的顆粒2CE
128GB因容量較小採用1CE,至於裡面有幾顆NAND FLASH 就要打開來才知道,但至少一定是雙面16顆
不然P/E 寫入次數 無法平均分攤在每顆上,VERTEX 4 採用INTEL ME3顆粒 P/E測試約3000次左右
一個NAND FLASH可以承受3000次寫入,透過控制器分攤到16顆上,而每次P/E計算方法,並不是寫一個4KB的檔案就算一次,詳細寫入次數計算方法還在研究中,希望網友也可提出
CE Pin 通常也意味著 IC 是由幾個晶圓顆粒(Die)所堆疊(Stack)而成的
1CE 有一個 CE(Chip Enable)Pin,2CE 有兩個 CE(Chip Enable)Pin...以此類推。
比較重視的IOPS 每秒輸入輸出能處理的資料量,對於使用Vmware 多系統,同時處理多個系統,會很有幫助
一般使用者:開網頁同時玩遊戲聽音樂
工作者:繪圖軟體 開好幾個,同時要讀寫都相當重要
心得:
在VERTEX 4 推出之前想買INTEL 520,但是考慮到控制器採用SandForce 控制器,相關壓縮式寫入並不是很喜歡
並且多方比較,還是頃向Marvell 控制器,當然美光 M4 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且最近價格很親民,
另外M3P也小降1000,與剛上市的VERTEX 4 售價一樣,因此有鑑於OCZ 的後韌體更新與整體未來發展,選擇VERTEX4 ,M3P 128GB在seq 寫入表現比VERTEX 4 還要亮眼,但是VERTEX 4 的4K寫入卻大幅度領先
再來保固部分!! OCZ 秉持 有限保固內換心這部分,當然我也有送修過記憶體的經驗,就是換新,沒現貨等個一周
相信也有人等過1個月,不過我只買OCZ的SSD,至少代理商從沒變過
結論:Vertex 4 這次主要強調IOPS能力,還有4K寫入能力
所以希望大家挑到適合自己的SSD
翻外篇
利用微軟的FBWF 來提升系統效能
這就是配合FBWF 我配置8GB的記憶體,速度很可怕唷!!,配合SSD 系統變得飛快
緊接著併購Indilinx ,2011年推出採用SandForce 2281 控制器的SATA3 VERTEX3
相對的市場上也有許多相同控制器的產品,因此沒啥競爭力<<<<圖片來自OCZ官方 擷取coolaler.com

而我從2010第一季購買VEREX 第一代,當初30GB特價$1999 ,趕快買了兩個組RAID0
使用到現在還是頭好壯壯,但是使用RAID0的缺點是,在WIN7 下無法啟動TRIM功能,導致寫入效能下降許多
且平台也升級到P67,擁有原生SATA3*2頻寬,並非第三方SATA3控制晶片走PCI-E 頻寬
購買了VERTEX 4 ,至於在眾多SSD中為何要選OCZ的VERTEX4 ,考量了許多因素,在之前我參加了OCZ所舉辦的體驗會
活動於彩虹3C廣場3樓的藝文倉庫,華碩皇家俱樂部就在隔壁
活動現場還準備飲料供大家飲用,當然也要OCZ一下啦
活動開始由OCZ原廠 技術行銷工程師 Johnny Preston,內容非常專業,無法文字轉達也大家,因此以影片呈現
前半段沒有錄影到,這邊大家講解一下,控制器部分!其實目前有兩家主導>SandForce V.S. Marvell
控制器決定SSD的讀寫表現、耐用度、壽命、穩定性等等,但是控制器只是一顆ARM架構處理器
若沒有完善的Fireware 來控制處理器的能力!!! 不然怎能稱他為控制器,
所以一顆的SSD 除了擁有好的硬體架構,也要有完善的fireware
這也是OCZ 兩年前併購Indilinx 的原因,並非要設計硬體,而是要擁有相關技術,來撰寫出好的韌體
這可以從VERTEX 韌體不斷更新到1.7版可以看出OCZ很重視韌體的維護與更新
其他廠商也積極在韌體的更新,當然也要硬體廠商的支援,因此與Marvell合作,並且採用Marvell 控制器9187
沒錯!!! Vertex4 所標榜的Indilinx Everest 2 就是以Marvell9187 為硬體架構 搭配Indilinx 所研發的Fireware
接下來就是講解測試軟體要如何判讀,來選出好的SSD
其中有介紹ATTO、AS SSD Benchmark &IOPS 、CrystalDiskMark、IOMeter
http://www.youtube.com/embed/_zvKLC1YX6k
接下來實際操作軟體現場DEMO
http://www.youtube.com/embed/FMN-VCakIJA
http://www.youtube.com/embed/n8RYDXZn6wo
聽完演講後,在之前也是在等更好的SSD產品上市,其實已準備好銀彈,就等產品解說給予信心
於是就去慶聲,敗了VERTEX4 128GB回家嚕~
SSD放置於聯力PC-K59機殼內,目前有四顆WD6400AAKS RAID10/ST2000DM001 2TB
主機板採用MSI P67A-GD65

擁有良好的硬體設備,SATA傳輸線也不能太差,主機板內附的SATA線才通通不用
接OCZ VERTEX4 的線材採用銀欣CP04,其餘採用安費諾反轉90度,無鐵扣設計 一條48cm $100而已
安費諾線材不偷工減料採用26AWG,且為8條傳輸線

使用CrystalDisk分別測試 隨機讀寫<預設,ALL0x00,0Fill & 0xFF,1Fill > 可以發現採用Marvell 控制器測試出來的數據皆一樣,如果是SandForce 的控制器,因採用壓縮式運算,會有高低落差
畢竟不是所有檔案都可以壓縮,如同WINRAR:影片、音樂、圖片、ISO映像檔,這些都不能壓縮

此測試已在VERTEX 4系統下 已使用67GB,且背景執行瀏覽器等等,應該不響影整體測試

使用AS SSD Benchmark 測試出來的結果也差不多
一定會有人覺得奇怪,怎麼寫入與512GB差這麼多!!
很明顯的與顆粒等級有關係,256/512GB版本採用的顆粒2CE
128GB因容量較小採用1CE,至於裡面有幾顆NAND FLASH 就要打開來才知道,但至少一定是雙面16顆
不然P/E 寫入次數 無法平均分攤在每顆上,VERTEX 4 採用INTEL ME3顆粒 P/E測試約3000次左右
一個NAND FLASH可以承受3000次寫入,透過控制器分攤到16顆上,而每次P/E計算方法,並不是寫一個4KB的檔案就算一次,詳細寫入次數計算方法還在研究中,希望網友也可提出
CE Pin 通常也意味著 IC 是由幾個晶圓顆粒(Die)所堆疊(Stack)而成的
1CE 有一個 CE(Chip Enable)Pin,2CE 有兩個 CE(Chip Enable)Pin...以此類推。

比較重視的IOPS 每秒輸入輸出能處理的資料量,對於使用Vmware 多系統,同時處理多個系統,會很有幫助
一般使用者:開網頁同時玩遊戲聽音樂
工作者:繪圖軟體 開好幾個,同時要讀寫都相當重要

心得:
在VERTEX 4 推出之前想買INTEL 520,但是考慮到控制器採用SandForce 控制器,相關壓縮式寫入並不是很喜歡
並且多方比較,還是頃向Marvell 控制器,當然美光 M4 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且最近價格很親民,
另外M3P也小降1000,與剛上市的VERTEX 4 售價一樣,因此有鑑於OCZ 的後韌體更新與整體未來發展,選擇VERTEX4 ,M3P 128GB在seq 寫入表現比VERTEX 4 還要亮眼,但是VERTEX 4 的4K寫入卻大幅度領先
再來保固部分!! OCZ 秉持 有限保固內換心這部分,當然我也有送修過記憶體的經驗,就是換新,沒現貨等個一周
相信也有人等過1個月,不過我只買OCZ的SSD,至少代理商從沒變過
結論:Vertex 4 這次主要強調IOPS能力,還有4K寫入能力
所以希望大家挑到適合自己的SSD
翻外篇
利用微軟的FBWF 來提升系統效能
這就是配合FBWF 我配置8GB的記憶體,速度很可怕唷!!,配合SSD 系統變得飛快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