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Z CORE系列128GB SSD固態硬碟簡介及測試

LSI狼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1/8/04
訊息
2,28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46
最近越來越多廠商推出SSD(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這次要跟各位介紹的是美商OCZ所推出的Core系列2.5吋SSD,其標示的傳輸率,讀取最高可達140MB/S,寫入則可達93MB/S。

彩盒包裝,與一般3.5吋硬碟外盒大小接近,正面以大字體標示出容量為128GB。
01.jpg


彩盒背面則是以英文為主的產品簡介。
02.jpg


產品規格表也印刷於背面。
03.jpg


打開紙盒,取下固定於內部防震紙板上,以靜電袋包裝的SSD本體。
04.jpg


說明書上說明此產品為兩年保固。
05.jpg


SSD本體正面,外殼為霧面消光黑色鋁材,並貼上商標彩貼,其尺寸大小與一般9.5mm厚2.5吋硬碟相同,側面也有固定用鎖孔。
06.jpg


SSD本體背面以不鏽鋼蓋蓋住,保護內部電路板,並貼有規格及使用說明的標籤。
07.jpg


標準規格與位置的一體式SATA傳輸/電源座,可直接用來代換設備原有之硬碟。
08.jpg


標籤近照,可以看到產地為台灣。
09.jpg


內部構造,可以見到JMicron JMF602控制核心,以及八顆三星K9HCG08U1M 64Gbits MLC快閃記憶體。
10.jpg


背面也有八顆,總數十六顆構成128GBytes總容量。
11.jpg


接下來就是上機測試。

測試配備:
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 @ 2.66GHz
ASUS P5K Premium/WIFI(P35 + ICH9R)
OCZ Titanium VX2 DDR2-1000 1GB * 2
FOXCONN GEFORCE 8800GTS/320M
ENERMAX MODU 82+ 625W

將SSD裝上系統後,因為原廠已經預先分割及格式化,在裝置管理員內可以直接看到單一NTFS分區,其可用空間實際為112.67GB,有需要時使用者也可以如普通硬碟般,自行重新分割及格式化。
t01.jpg


使用EVEREST讀取相關資訊。
t02.jpg


測試方式:
以WD Raptor 36G(WD360ADFD)作為傳統機械式硬碟的對照組,並將作業系統安裝於另一獨立硬碟上(Excelstor J880 80G SATA2)。

HD Tach 3.0.1.0:
紅線為OCZ SSD,藍線為WD 36G。
t03.jpg


此測試中SSD勝過傳統機械式的暴龍36G。

EVEREST Disk Benchmark:
t04.jpg


這裡的數據除緩衝讀取外,也呈現一面倒向SSD的現象。

HD Tune Pro 3.1 Benchmark:

OCZ SSD讀取:
t05.jpg


其最高可達127MB/S,最低為72.5MB/S,平均為114.6MB/S,搜尋時間為0.4ms。

OCZ SSD寫入:
t06.jpg


寫入最快可到81.9MB/S,不過後段數據開始大起大落,最低僅有1.1MB/S,平均為45.1MB/S,搜尋時間維持於0.4ms。

暴龍36G讀取:
t07.jpg


暴龍36G寫入:
t08.jpg


傳統機械式硬碟仍維持外圈比內圈快的傳輸性能,以及存在著搜尋時間,不過相較於SSD,速率曲線無劇烈變化,平穩許多。

HD Tune Pro 3.1 File Benchmark:

OCZ SSD於檔案長度64MB下的讀寫圖表:
t09.jpg


暴龍36G於檔案長度64MB下的讀寫圖表:
t10.jpg


可以看到隨著檔案增加,SSD在讀取明顯超過寫入的性能表現。

Sandra File System Benchmark:

OCZ SSD:
t11.jpg


DRIVE INDEX為115MB/S,搜尋時間為0ms,緩衝讀取128MB/S,循序讀取137MB/S,隨機讀取130MB/S,緩衝寫入55MB/S,循序寫入47MB/S,隨機寫入25MB/S。

暴龍36G:
t12.jpg


這裡看到SSD的循序及隨機寫入數據表現,遜於高速傳統機械硬碟。

PCMARK 05 HDD Test:

OCZ SSD:
t13.jpg


暴龍36G:
t14.jpg


暴龍36G於File Write(檔案寫入)這項測試中,比SSD要快。

CrystalMark HDD test:

OCZ SSD:
t15.jpg


暴龍36G:
t16.jpg


這裡的測試,暴龍36G的循序寫入及隨機64K寫入小勝過SSD。

CrystalDiskMark 2.1:

OCZ SSD:
t19.jpg


暴龍36G:
t20.jpg


可以看到OCZ SSD只能在讀取性能上贏過暴龍,寫入部分均輸。

ATTO Disk Benchmark:

OCZ SSD:
t21.jpg


暴龍36G:
t22.jpg


這部分數據不太會看,不過可以見到OCZ SSD讀取明顯優於寫入。

耗電量測試:

使用勾表測量待機下、讀取下、寫入下的電流值,並計算出耗電量。

t17.jpg


SSD在耗電上大勝傳統機械式硬碟。

安裝OS測試:

以兩顆硬碟,分別對安裝作業系統及進入作業系統,進行計時。

t18.jpg


比起高速型硬碟,SSD雖比較快,不過還沒快到數倍的程度,可能與未上驅動程式以及最佳化有關。

結論:
SSD使用時,其耗電量、噪音、運作溫度、非作業/作業中抗震能力表現均相當突出,尤其是極低的搜尋時間,在隨機/亂數讀取上都有很不錯的表現,不過寫入方面是SSD主要的罩門,上面部份關於寫入的數據,SSD對上高速傳統機械硬碟,沒有太多的優勢,甚至有被超過的現象,而數據呈現忽高忽低的現象,在下推測原因可能是因為SSD內部由多顆Flash以多通道組合而成,在跨顆粒讀寫時的延遲所產生的數據突降。
不過雖然SSD有低耗電、靜音、低溫、抗震力強、低搜尋時間的優點,惟其容量價格比仍舊居高不下,雖然持續有在降價,不過要等到人人可接受的價位,相信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berry0105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16/05
訊息
18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ssd寫入跟讀取比起來差滿多的,不過整體表現還算滿優的,
感謝狼大專業的測試分享;face0;
 

ano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29/05
訊息
377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謝謝狼大分享.
價格還是有的等..另外保固也實在是太短了!
 

魔人阡

Eric
已加入
8/1/04
訊息
4,560
互動分數
0
點數
36
網站
造訪網站
看來SSD真的挺適合當系統碟~
資料碟還是用傳統硬碟即可
 

evenchen

初級會員
已加入
10/9/06
訊息
3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44
看來SSD真的挺適合當系統碟~
資料碟還是用傳統硬碟即可

現在Y購有特價,30G不到3000,120G不到萬元,還可以刷卡分18期,
毫不考慮就敗一顆120G給nb取代原本的7K200,省電又快。

正考慮要不要入手30G的當桌機的系統碟…
大小當系統碟剛好,但是服役中的迅猛龍開機還略勝一點…
MTBF也差不多,耗電優勢在桌機也不存在,
因為不可能換30G把300G迅猛龍送進博物館…
這樣顛倒還多一顆SSD的耗電…;em46;
 

tom7089

C/P之王
已加入
9/23/03
訊息
8,021
互動分數
1
點數
38
現在Y購有特價,30G不到3000,120G不到萬元,還可以刷卡分18期,
毫不考慮就敗一顆120G給nb取代原本的7K200,省電又快。

正考慮要不要入手30G的當桌機的系統碟…
大小當系統碟剛好,但是服役中的迅猛龍開機還略勝一點…
MTBF也差不多,耗電優勢在桌機也不存在,
因為不可能換30G把300G迅猛龍送進博物館…
這樣顛倒還多一顆SSD的耗電…;em46;

300G迅猛龍?那應該可以買3顆 30G SSD吧!
若是3顆SSD組RAID0的話,除了容量外,我想應該可以完勝迅猛龍才是
 

opopp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9/12/08
訊息
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不知何時寫入才能有較大程度的改善呢
 

以斯拉

高級會員
已加入
3/29/06
訊息
977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年齡
50
照這樣那也沒強到多少,價錢又貴。
可能得再等一等。
 

caddice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04
訊息
618
互動分數
0
點數
18
網站
造訪網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