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2/8/08
- 訊息
- 51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當今的台灣世俗觀念,認為KUSO一詞是「惡搞」之意,對嗎?
日本由於菁英式的階級觀念相當濃厚,所以整體社會型態的生活壓力非常沉重,因此日本的綜藝節目早在七○年代的末期,就開始出現搞笑節目、搞笑劇場,例如當今仍活躍於舞台的志村健、吉本興業等等,都是當時候已經擁有相當實力的個人或是演藝公司。
但是隨著表演方式的改變,觀眾對於笑點也愈加要求,因此口味自然就越來越重,不合常理和惡搞式的演出,甚至略帶邪惡、葷料等等,也都成為搞笑人物的題材,因此對於以往講究禮教的日本人,忽然間無法適應這樣的低俗調性。
在日本的文化當中,對於「罵人」這種言詞是相當缺乏的國家,諸如大家熟悉的馬鹿(ばか),只是白癡笨蛋之類的意思(連馬和鹿都不會分辨的笨人),再惡毒的也只剩下死ね(しね)而已(死亡的命令型;就是叫什麼人去死!),因此對於這種奇怪但又不接受的風氣,一時間成為無法形容但是卻又尷尬的現象。
然而八○年代有部漫畫機器娃娃,劇中的主角丁小雨就經常以竹筷子撐著大便旋轉,也經常做一些奇怪不合常理的笨事,因此開始有人藉以「KUSO」一詞,用來形容這一類的演出,最常出現的橋段諸如:產生劇痛的懲罰、誇張的跌倒、嘗試食用骯髒又噁心的東西等等。
所以您應該猜想得到「KUSO」一詞為何了吧?沒錯,就是大便、排泄物(KUSO=くそ=糞)。
後來台灣社會語言文化,似乎漸漸接受KUSO就是惡搞、或者是新創意的意思,媒體、輿論便常以KUSO來形容這種文意,當中最為經典的事件,就是台北市文化局於去年(二○○七年),在西門町紅樓舉辦了一個創意市集式的活動,找來很多原來由走於創意市集的小眾創作者,而活動名稱就是「KUSO西門町」,這些參與者如果知道這樣的詞意,不曉得還會不會參加活動了。
台灣和日本其實擁有許多相似的社會性格,但是日本社會對於外來的語義,會加以熟悉核心意義之後,在演化為自己的文字,產生全新的意義,例如:エロ(色情的)、テロ(恐怖份子)、カン(罐子),而不會以表面的意義而妄加引用。
我們的各項外來詞彙用法,應該不至於寫SXXT西門町、或是FXXK西門町,會犯了KUSO西門町的錯誤,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執行者了解這個辭彙的原生意思,真正理解之後大概就了解意義等同於SXXT西門町了。
對於多元文化的體認,或許我們必須要多一些些包容力和理解力,從粗淺的內容再去尋找更深刻的意涵,自然就會有新的成長、新的體會和新的創造力。
日本由於菁英式的階級觀念相當濃厚,所以整體社會型態的生活壓力非常沉重,因此日本的綜藝節目早在七○年代的末期,就開始出現搞笑節目、搞笑劇場,例如當今仍活躍於舞台的志村健、吉本興業等等,都是當時候已經擁有相當實力的個人或是演藝公司。
但是隨著表演方式的改變,觀眾對於笑點也愈加要求,因此口味自然就越來越重,不合常理和惡搞式的演出,甚至略帶邪惡、葷料等等,也都成為搞笑人物的題材,因此對於以往講究禮教的日本人,忽然間無法適應這樣的低俗調性。
在日本的文化當中,對於「罵人」這種言詞是相當缺乏的國家,諸如大家熟悉的馬鹿(ばか),只是白癡笨蛋之類的意思(連馬和鹿都不會分辨的笨人),再惡毒的也只剩下死ね(しね)而已(死亡的命令型;就是叫什麼人去死!),因此對於這種奇怪但又不接受的風氣,一時間成為無法形容但是卻又尷尬的現象。
然而八○年代有部漫畫機器娃娃,劇中的主角丁小雨就經常以竹筷子撐著大便旋轉,也經常做一些奇怪不合常理的笨事,因此開始有人藉以「KUSO」一詞,用來形容這一類的演出,最常出現的橋段諸如:產生劇痛的懲罰、誇張的跌倒、嘗試食用骯髒又噁心的東西等等。
所以您應該猜想得到「KUSO」一詞為何了吧?沒錯,就是大便、排泄物(KUSO=くそ=糞)。
後來台灣社會語言文化,似乎漸漸接受KUSO就是惡搞、或者是新創意的意思,媒體、輿論便常以KUSO來形容這種文意,當中最為經典的事件,就是台北市文化局於去年(二○○七年),在西門町紅樓舉辦了一個創意市集式的活動,找來很多原來由走於創意市集的小眾創作者,而活動名稱就是「KUSO西門町」,這些參與者如果知道這樣的詞意,不曉得還會不會參加活動了。
台灣和日本其實擁有許多相似的社會性格,但是日本社會對於外來的語義,會加以熟悉核心意義之後,在演化為自己的文字,產生全新的意義,例如:エロ(色情的)、テロ(恐怖份子)、カン(罐子),而不會以表面的意義而妄加引用。
我們的各項外來詞彙用法,應該不至於寫SXXT西門町、或是FXXK西門町,會犯了KUSO西門町的錯誤,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執行者了解這個辭彙的原生意思,真正理解之後大概就了解意義等同於SXXT西門町了。
對於多元文化的體認,或許我們必須要多一些些包容力和理解力,從粗淺的內容再去尋找更深刻的意涵,自然就會有新的成長、新的體會和新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