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測試】活用多餘的5.25"儲存擴充裝置 ICY DOCK MB171SP-B (圖多,不喜勿入)

Day_knigh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3,818
互動分數
125
點數
63
隨著儲存裝置縮小化加上光碟機愈來愈少人用,機殼中多餘的5.25"儲存
裝置擴充槽擺著沒用挺浪費的,有些人拿來當作3.5" HDD抽取盒用,但
市面類似產品甚多,除非有自己的特色,否則幾乎就以價格PK。用過便
宜的抽取盒裝置,有的使用短暫時間後卡榫或其它零件就出現故障,最
近在店面中看到中銨也推出類似產品,價格不算太貴,就跟店家買了一
咖來試試。


以下為簡單數位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正面照,右上角註明產品型號,左半部幾乎花了大半版面介紹產品
特色,會買這咖最大的因素再於它額外提供散熱裝置及支援4TB HDD及免
螺絲熱抽換功能。
1057461806_x.jpg



外盒背面循例是九國文字說明及產品詳細規格,最高傳輸率支援SATA 6Gb/s。
1057465491_x.jpg

1057459172_x.jpg

1057462102_x.jpg

1057459174_x.jpg



外盒四側簡述圖示產品的特色介紹。
1057462686_x.jpg



開箱囉,抽取盒以氣泡袋仔細包裝好。
1057460057_x.jpg



移開氣泡袋就是這樣靜靜地讓人仔細品嚐。
1057462297_x.jpg



把說明書拿開就可看到主要的機構裝置。
1057461306_x.jpg



安裝螺絲及抽取盒鎖匙。
1057460060_x.jpg



正面長這樣。
1057458764_x.jpg



正面右下角讓人亮眼處,附抽取盒電源開關及散熱風扇轉速鈕。
1057461392_x.jpg



背面電路板設計。
1057462105_x.jpg

1057461395_x.jpg



底部安裝風扇示意圖,當然您也可自行更換它牌8cm風扇。
1057463979_x.jpg



鎖孔預設位置及對應機構示意圖。
1057461811_x.jpg

1057460713_x.jpg



往右轉就可以開鎖囉。
1057460064_x.jpg

1057458961_x.jpg



面板打開後,機構變動示意圖。
1057461508_x.jpg

1057460715_x.jpg

1057462201_x.jpg



放入受測的硬碟,為Toshiba 2TB HDD。
1057461399_x.jpg

1057459184_x.jpg



若要把硬碟拿出來,扳開面板把手。
1057461310_x.jpg



透過底部的機構設計,讓HDD與抽取盒電路板分離。
1057460798_x.jpg

1057460892_x.jpg



簡單開箱到此為止。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8Z77-V Deluxe BIOS 1908
CPU: i7-3770K
RAM: Team Xtrem DDR3-2400 8G*2
HDD: Toshiba 2TB
SSD: Sandisk Extreme Pro SATA 6Gb/s 240GB 透過ICY DOCK MB482轉接
OS: Windows 7 Ultimate x64


因為外盒強調支援SATA 6Gb/s,因此拿SSD來測試極速,且考慮部分舊的
HDD僅為SATA 3Gb/s,因此同步測試SATA 3Gb/s的速率差異。但部分軟體
僅測試SSD,有些軟體則是兩種環境均測試。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
1057462696_x.jpg



設定檔案容量8MB時,觀察內外接的速率差異。
1057460146_x.jpg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
1057460894_x.jpg


1057460718_x.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y設為預設Compression 100%模式,把容量值從
1GB~32GB全測試一輪。
1057460147_x.jpg


1057461817_x.jpg


1057459678_x.jpg


1057461887_x.jpg


1057461819_x.jpg


1057461511_x.jpg


1057460895_x.jpg


1057460719_x.jpg


1057460801_x.jpg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Benchmark。

1057460071_x.jpg


1057461890_x.jpg


1057461314_x.jpg


1057458968_x.jpg


1049021360_x.jpg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針對了64K、64MB、256MB、512MB、
1GB及2GB等不同檔案長度分別測試。

1057461512_x.jpg


1057460073_x.jpg


1057461316_x.jpg


1057461317_x.jpg


1057460898_x.jpg


1057461513_x.jpg


1057460725_x.jpg


1057460149_x.jpg


1057462789_x.jpg


1057460721_x.jpg


1057460804_x.jpg


1057462306_x.jpg


1057461895_x.jpg


1057461895_x.jpg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測試50MB~4000MB的全數容量測試。

1057462415_x.jpg


1057461326_x.jpg


1057461325_x.jpg


1057461828_x.jpg


1057462888_x.jpg


1057461322_x.jpg


1057458972_x.jpg


1057462414_x.jpg



NetworkDLS DiskMark。
1057462416_x.jpg



HDTune v5.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循序讀寫方面。
1057461329_x.jpg


1057458977_x.jpg


Extra 額外讀寫測試。
1057462418_x.jpg


1057462312_x.jpg


Random 隨機讀寫測試。
1057460078_x.jpg


1057462423_x.jpg


HDTune 檔案基準測試(File Benchmark)測試圖,分別測試32KB、64KB、
64MB及256MB。
1057459682_x.jpg


1057462422_x.jpg


1057461519_x.jpg


1057458975_x.jpg


1057462419_x.jpg


1057460731_x.jpg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讀取測試。
1057462891_x.jpg


32mb讀取測試。
1057458973_x.jpg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讀寫測試。
1057460806_x.jpg


32mb讀寫測試。
1057461327_x.jpg



InHouse DiskBenchMark
循序讀寫測試。
1057460733_x.jpg


各隨機讀寫項目測試結果。
1057460154_x.jpg


1057460080_x.jpg



PCWizard 2013測試結果。
1057462315_x.jpg



風扇轉速開到最高,看看長期使用下的HDD及SSD的溫度最高約多少?
1057462470_x.jpg


1057463696_x.jpg



將所有的數值作個總結表,比較內接或透過抽取盒後的損耗率差異,HDD的
損耗約4%、SSD透過一層MB482再接在MB171的損耗率還不到1%。
1057461523_x.jpg

1057462795_x.jpg




測試結論

優點
1. 精準的機械設計,讓多餘的機殻5.25"擴充槽有新的功能。
2. 提供HDD/SSD免螺絲安裝。
3. 提供額外的散熱設計及熱抽換功能,更添使用面的彈性。
4. SATA 6Gb/s環境的損耗率少,讓人印象深刻。


缺點
1. 鎖孔設計讓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歡。
2. SATA 3Gb/s環境的HDD損耗率超過4%,目前尚不知其它牌子的HDD
這樣接法損耗率約多少?有機會再多試看看。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
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