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linx的復仇者聯盟 - OCZ VERTEX 4 128GB 測試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在SATA III的控制器雙雄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Sandforce與Marvell兩家,兩家在對控制器韌體的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SATAIII產品的競爭上十分多樣化。但在過去效能還算不錯的Indilinx,自從被OCZ收購以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甚麼新產品發表,直到去年十月發表的Octane 發表以後,大家都期待接下來比較貼近大眾的VERTEX會有甚麼新產品。直到前一段時間VERTEX 4的正式發表,正式的公布使用了Indilinx Everest 2。

不過在推出不久之後,一些網站爆料Indilinx控制器其實是Marvell公司的製品,當然在這方面OCZ也大膽不諱言,晶片本體的確是Marvell所製造,但是韌體以及一些核心IP都還是Indilinx自己的,此外也有傳言EVEREST 2甚至是全新的Marvell 9187晶片,因此OCZ才敢大膽地打上”Indilinx Infused”。這樣應該也可以說是…復仇者聯盟了吧?XD要來向SF討回從SATA 2開始稱霸的局面了。

接下來便簡單的對OCZ VERTEX 4進行開箱與測試!

產品外包裝:
DSC_1926.JPG


特色一覽:代理商還貼上了貼紙簡介如何設定SSD最佳工作狀態。
DSC_1932.JPG


配件一覽:轉接架、貼紙、螺絲
DSC_2074.JPG


這個貼紙我只能說...趣味:
DSC_2076.JPG


本體一覽:跟VERTEX 3代顏色不同,4代是灰色調設計。
DSC_2077.JPG


DSC_2080.JPG


拆開內部:感覺上控制器與NAND FLASH的走線有調整過。
DSC_2082.JPG


鋁殼上的導熱貼片:將控制器的熱導出到外殼上,降低控制器熱當造成錯誤的風險。
DSC_2106.JPG


Intel 29F64G08ACME3 NAND FLASH ,25nm 單顆8GB同步顆粒:
DSC_2083.JPG


快取記憶體為美光D9PBW,DDR1333單顆512MB:
DSC_2084.JPG


供電晶片為立琦Richtek RT991 LDO低壓差線性供電:
DSC_2085.JPG


PCB背面一樣具有FLASH與DRAM:因此容量總共為128GB與1GB快取。
DSC_2091.JPG


這邊不是mSATA:是工廠回修時快速檢查、修復用的治具接口。
DSC_2086.JPG


介紹完畢接下來就是進行測試了,為了比較起見,派上SF方的代表ADATA S511 12GB一起加入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7-3960X@4GHZ
主機板:X79-EX9
記憶體:Gskill RIPJAWS-Z 2133 4G*4
顯示卡:HD7770
散熱器:空冷
電源:THORTECH Thunderbolt 800W 金牌
硬碟:ADATA S511 120GB、OCZ VERTEX 4 128GB
作業系統:Windows7 ACHI+Intel rapid storage

先從基本的 Crystal Disk Mark玩起,分別測試隨機資料、全0與全1資料。
S511:
s511cdm.JPG


Vertex 4:
cdm.JPG



AS SSD,主要為測試隨機資料,另外提供壓縮資料效能測試與不同類型的檔案測試。
S511:
s511asssd.JPG


Vertex 4:
as%20ssd.JPG


ATTO Disk bench,提供各種檔案大小資料的讀寫測試,Queue depth較淺。
S511:
s511atto.JPG


Vertex 4:
atto.JPG




Anvil’s Storge Test,近來新竄起的測試軟體,提供相當多的測試項目與選項,更可以與IO METER連結,IOPS測試也和IOMETER很像,測試條件如下,資料類型選擇46%可壓縮,此外除了QD16的測試以外,更增測4K的QD32 讀/寫/獨與寫之下的IOPS效能測試。
anvilset.JPG

S511:
s511anvil.JPG


Vertex 4:
anvil.JPG



PCMARK 7 Storge TEST,幾乎都是測試一般電腦會使用的應用,包含掃毒、分頁瀏覽、圖片處理等等。
S511:
s511pcmark.JPG


Vertex 4:
pcm.JPG



最後是每個人換SSD最希望能最先享受到的….開機速度,這邊使用BOOT RACER來測試,執行五次並統計截圖。而SSD OS的來源則是同一份系統透過備份軟體直接映射,因此資料內容完全相同。
S511:這邊要特別加註,由於先前摸索測試方法的緣故,數據只有最上方五筆資料有效。
s511boot.JPG


Vertex 4:
vertex4boot.JPG





測試至此,對於控制晶片的看法,個人認為沒什麼不好,讓專業分工的概念更好的發揮,Marvell專心做晶片,Indilinx專心製作韌體以及優化,這樣的合作或許有助於Indilinx能夠更快的發表更好的控制器現世,產業龍頭Intel也認為韌體才是SSD的靈魂所在。

更重要的是,我們得到了表現相當不錯的OCZ VERTEX 4。OCZ表示他們韌體優化的重點在於小檔寫入以及深QD下的表現,因此在系統碟常見的碎檔,與多重儲列的測試中,都是完勝SF產品的表現,而且在無法被壓縮的檔案測試與可壓縮的檔案表現相差無幾,這或許代表著OCZ Vertex 4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夠相當穩定的表現,這點似乎可以從BOOT RACER的測試中看出一點端倪。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保固的因素在內 Vertex 4在同級效能產品價錢中算是相當實惠,在其他家保固還是不太明朗的情況下,OCZ向來合作的代理商大衛肯尼已經為人所知,應該是經得起考驗。後面更多採用Marvell/Indilinx 控制器產品將會推出,將有希望攻城掠地拿下江山,而OCZ VERTEX 4或許會是這反攻的號角也說不定吧。

簡單測試至此,謝謝收看。
 
感謝分享
最近這顆滿多人在開箱的
 
我比較care反而是以後韌體更新時是否依然會造成SSD裡的資料消失、
或者不需要按照韌體版本順序來更新到最新版

如果這點如果到現還沒有改善的話....實在會造成很多麻煩...也會減低購買的意願
 
我比較care反而是以後韌體更新時是否依然會造成SSD裡的資料消失、
或者不需要按照韌體版本順序來更新到最新版

如果這點如果到現還沒有改善的話....實在會造成很多麻煩...也會減低購買的意願

OCZ在用EVEREST(MARVELL 9174)的OCTANE跟PETROL有這樣搞過一次

VERTEX4就不清楚了
 
讀和寫好像差太多
如果能均高就好
 
OCZ在用EVEREST(MARVELL 9174)的OCTANE跟PETROL有這樣搞過一次

VERTEX4就不清楚了

可惜大大完全命中,看來這可能是MARVELL系的宿命QQ 新的1.4RC韌體出來了 一樣會清空資料,好險先用TRUE IMAGE先備份了

----
這兩天OCZ發表了新的1.4RC版韌體,更強化了循序讀寫的效能,讓效能跟SF-2281系列的最大讀寫效能相近,對於一開始循序寫入較256/512GB差的128G版本更是吃了大力丸,馬上就來更新試看看。

在更新之前要注意幾點,一是韌體無法在做為系統碟下的模式更新,會更新失敗,與其相關的限制還有一個,不能插在DEVICE 0的SATA PORT上面,在更新之前可以先用磁碟管理工具看清楚,只要不是磁碟0就能夠正常工作。若是在磁碟0,就算連SSD不是用來當作系統碟一樣沒辦法更新。
其他要在ACHI模式下更新以及更新後資料會消失這些我想讀者應該都很清楚了,接下來馬上進行更新。

先確認SSD所在的PORT:
mp6.JPG


然後照著OCZ SSD TOOLBOX的步驟慢慢走下去:
mp1.JPG

mp2.JPG

mp3.JPG

mp5.JPG


完成之後關掉電腦然後重新啟動,系統會當作是新的SSD重新安裝一次以後就直接完成,接下來就進行效能測試。

Crystal Disk Mark,分別測試隨機資料、全0與全1資料:
vscdm14.JPG


AS SSD,主要為測試隨機資料,另外提供壓縮資料效能測試與不同類型的檔案測試:
v4as14.JPG


ATTO Disk bench,提供各種檔案大小資料的讀寫測試,Queue depth較淺:
v4atto14.JPG


Anvil’s Storge Test,資料類型選擇46%可壓縮,此外除了QD16的測試以外,更增測4K的QD32 讀/寫/讀與寫之下的IOPS效能測試:
v4anv14.JPG


PCMARK 7 Storge TEST,幾乎都是測試一般電腦會使用的應用,包含掃毒、分頁瀏覽、圖片處理等等:
v4pcm14.JPG


在測試的結果中,可以清楚看到最大的差別在於OCZ所宣布的循序寫入效能,直接翻倍成長,ATTO效能已經接近官方的標稱值READ 500MB/s 、Write 400MB/S,看來的確新韌體有其成效。另外的部分在於4K的小檔讀寫,QD1也就是單一小檔的效能下降了一些,但是在多QD的狀態之下卻是有大幅的成長。

目前的韌體只是1.4RC,但是成效已經是顯而易見。稍晚還會再更新一次到正式版,不過個人認為效能成長大概到此底定,想嘗鮮提升效能的使用者不妨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