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WIN迎廣 X-Fighter 星際戰艦機殼開箱及溫度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0,731
互動分數
1,915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對於機殼的挑選,有些人愛簡單俐落,也有人偏好有主題性,記得先前還有看過誇張貓型耳朵的機殼,不過關於這類主題性的機殼似乎比較少見一點。如果你是星際大戰或是變形金剛這類的迷,最近有個還不錯的選擇,迎廣(IN WIN)所推出的 X-Fighter。

迎廣所推出的 X-Fighter 是以星際戰艦為主題,源自於知名電影星際大戰的設計概念,個人覺得也有那麼點變形金剛風格。
01.jpg


迎廣 X-Fighter 的一些特點,ATX規格、符合ROHS環保、免螺絲、良好的散熱設計...等等,以下會一一介紹。
02.jpg


開箱吧!右邊那一包是擋板及螺絲。
03.jpg


X-Fighter 的造型相當前衛,跳脫以往你對機殼只有方正的印象,尤其是前面板,看起來就像隨時都會變形的感覺。
04.jpg


X-Fighter機殼的左側板,也相當的有造型,當然除了型之外,還兼具散熱作用。
05.jpg


通常都不會有造型的右側板。
06.jpg


底部的腳墊也相當有科技感。
07.jpg


三角錐形腳墊比一般機殼的腳墊要高許多,將機殼挑高,也有利於散熱。
08.jpg


X-Fighter後部,在電源供應器的旁邊有兩個為水冷玩家所留的水冷孔。
09.jpg


接著來看看兼具散熱的造型側板。
10.jpg


側板紅色的部份為蜂槽式鐵網。
11.jpg


塑膠鏡面的外框上方有X-Fighter的浮雕字樣。
12.jpg


在框內通風口是採用百葉窗設計,可調整角度讓機殼達到更好的通風效果。
13.jpg


14.jpg


X-Fighter側板也是採用免螺絲設計,直接用卡榫扣住。
15.jpg


開啟很簡單,只要用手扳開即可。當然,如果你覺得不保險,側板邊也有保留螺絲孔位。
16.jpg


以往前置IO的部分改到了機殼頂部,除了一般的音效及USB介面之外還多了一個1394及兩個eSATA。
17.jpg


X-Fighter的正面採用銀黑色搭配,5.25吋的擋板採用蜂槽式鐵網,有利於整體的散熱,整體造型相當有立體感。
18.jpg


19.jpg


20.jpg


電源開關的部份在中間塑膠鏡面的部份。
21.jpg


RESET重置鍵則是在內側的地方
22.jpg


23.jpg


側板內面的導風設計有兩個,有風罩的部份是於CPU上方,可以直接將CPU產生的熱量抽走,另一個導風孔是給直吹擴充卡槽的風扇使用。
24.jpg


因為每家主機板設計的CPU位置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CPU的風罩是設計成可以任意調整適當位置。
25.jpg


從X-Fighter的內部看來就可以知道散熱效果應該是相當不錯。X-Fighter在主動式散熱的部份採用前後兩個12公分陶瓷風扇,在側邊則有個引擎造型的立體風扇架,搭配兩個8公分陶瓷風扇,針對高熱的顯卡及其他擴充卡加強散熱。
26.jpg


引擎造型的散熱系統,這部份是可以打開的。
27.jpg


在右側有個開關卡榫。
28.jpg


打開卡榫之後在壓下左側的卡扣就可以掀開。
29.jpg


兩顆8公分的陶瓷風扇。
30.jpg


右側的風扇可以立起直吹硬碟,針對硬碟的部份加強散熱。
31.jpg


後側的12公分陶瓷風扇。
32.jpg


介面卡擴充槽的部份也是使用免螺絲設計。
41.jpg


X-Fighter的前面板是可以掀開,以往可拆式的面板都不怎麼好拆,有些卡榫卡得很緊,都需要很用力才能拆下,X-Fighter所使用的卡榫算是相當簡便,將側邊上下兩個卡榫扳開就可以掀開。
33.jpg


中間銀色的那一盒是擴充導軌的收納盒,相當貼心的一個設計,不用怕導軌亂放以後找不到。
34.jpg


小缺點是會佔用到一個5.25吋的擴充槽,不過一般人應該大多用到1~2個,會用到4個滿的應該很少。
35.jpg


導軌的彈性相當夠,中間部份為橡膠材質可以有效的防震。
36.jpg


擴充槽的部份5.25吋有4個,3.5吋有7個(5隱藏)。
37.jpg


前面風扇的部份是可以抽出,正當納悶著會卡到機殼怎麼抽出的同時,發現上方有個卡榫。
38.jpg


原來是可以將硬碟架連同風扇的部份側拉出。
39.jpg


這樣便能把風扇抽出,也便於安裝硬碟。
40.jpg


上機實裝。因為IO埠在機殼的上方,所以會有一些接線,其實還蠻靠近電源供應器,不過還不至於會卡到。
42.jpg


整體安裝完畢,整體空間還算是可以,但並不算大。
43.jpg


顯示卡為HD4870,長度幾乎跟主機板差不多,有點靠近硬碟的部份,電源接線並不順手。
44.jpg


開機,POWER按鈕的部份就是一排紅色的指示燈。
45.jpg


46.jpg



測試一下裸測平台及在機殼內CPU的溫度差異
測試平台
CPU: AMD Phenom II X4 810 (2.6GHz @ 3.12GHz)
RAM: GSKILL NQ DDR3 1600 2Gx2
MB: Gigabyte GA-MA790FXT-UD5P
VGA: ATI Radeon HD 4870 512MB
HDD: WD SATA 1TB
PSU: ENERMAX MODU 82+ 525W
OS: Windows Vista 32bit

測試軟體使用內建OCCT燒機測試1小時
裸測平台,待機時約29度左右,最高來到46度左右。
52.jpg


X-Fighter機殼內,待機時約32度左右,最高來到約49度左右。
51.jpg


迎廣所推出的這款X-Fighter機殼設計相當用心,不僅在散熱系統方面加強,對於免螺絲設計、導軌收納盒、面板拆裝...等等的一些小細節都有一番巧思在裡面。在散熱效能的部份,X-Fighter機殼內與一般裸測平台相比只高出3度左右而已,解熱的能力算是相當不錯,在整體運作時也相當安靜,幾乎沒什麼聲音。不過也不是沒有缺點,個人覺得X-Fighter的內部空間不算大,對於玩家級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會有點擁擠。


 

附件

  • inwin_x-fighter.jpg
    inwin_x-fighter.jpg
    19.3 KB · 人氣: 57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