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3/03
- 訊息
- 3,772
- 互動分數
- 123
- 點數
- 63
U.2 NVMe SSD一直多屬於小眾企業級的產品,淘汰下來的SSD若想轉成
外接使用,似乎一直找不到一個經濟實惠的外接裝置可以善用?
中銨(ICY DOCK)這家專注於儲存週邊的廠商,終於推出對出U.2 NVMe
SSD的USB 3.2 Gen2 10Gb/s對應的外接盒週邊,產品線稱為EZ-Adapter
系列,基本上它比較像轉接頭,但這對U.2 NVMe SSD這已經算難得。
官網規格如下,除了即插即用,最高可支援16TB,這在目前SSD市場的
容量裡,應該算海量。官網同樣表示為三年保固。比較讓人亮眼的是,
這應該是ICY DOCK第一次採用asmedia家的產品線,這顆轉接器搭載的
是ASM2362,基於白老鼠心態還是下單買顆來嘗試。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延續ICY DOCK近期一貫風格,維持環保紙盒包裝。右上方載明為
EZ-Apater Ex系列,左下方註明型號為MB931U-1VB,盒子上方也標示了
產品配件及功能示意圖。
外紙盒底部採九國文字說明,更詳盡的規格表格列印清楚,方便選購。
外紙盒再度強調這是款支援U.2 NVMe SSD的USB3.2 Gen2轉接器。
打開紙盒,厚實的泡棉蓋先包覆於上,印象中以往只有Akitio的儲存周
邊會提供,看來ICY DOCK也跟進。拿開泡棉蓋後可以看相關配件也是以
泡棉完整包覆,質感整個大提升。,比較特殊的,似乎這款轉接器似乎
還有款欒生兄弟款(別的型號)支援M.2或2.5" SATA SSD。
除了轉接器,附上說明書、變壓器及兩條USB線。
變壓器的規格如圖述。
轉接器的第一印象,讓我想起以前使用MB668外接盒分離頭的感覺。ABS
材質噴上霧黑色系,斗大的開關及運作指示燈於上方。
轉接器底部貼上保固貼紙外,也附上防滑腳墊。很可惜腳墊的螺絲鬆開
後還是沒法順利的大卸八塊,畢竟我還需要未來三年的保固啊。
與SSD串接的是U.2接頭,與一般SATA SSD/HDD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千萬
不要誤接上SATA裝置,壞了沒人會賠你HDD或轉接器。
轉接器頂部為Type C接頭與AC變壓器輸入孔。
由於手中的U.2 SSD 還在別台電腦當系統碟,祭出同門產品將NVMe SSD
轉成U.2 SSD,順便也試試兩者相容性。轉接盒就是以前試過的MB705M2P-B。
金屬製外殼又是薄型設計,且附散熱片,是轉接的好幫手。
MB705M2P與MB931U-1VB組合,完全無違和感。
剛開始只接上USB線把開關推到ON會亮燈號,系統有抓到裝置的型號,
以為可正常使用。結果誤會大了。系統沒抓到SSD,需將變壓器的電源
線接上才可以抓到SSD,希望不會有人再犯和我一樣的錯誤。
電源燈號直接抓官網示意圖,因為手機拍不出這瞬間的轉換。
插播歷史回顧圖,回顧一下當年MB668 SATA轉USB 3.0,應該有像吧。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2 Gen2 擴充卡: Axisplus AP-3242 (ASM3242)
USB 3.2 Gen2 U.2 NVMe外接盒: ICY DOCK MB705M2P-B
USB 3.2 Gen2 U.2 NVMe 橋接器: ICY DOCK MB931U-1V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0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Windows系統裝置管理員,預設仍是快速存取模式,建議將其設為較佳
效能並開取快取寫入,以提升SSD使用效率。
AIDA64顯示橋接器的確是採用ASM2362晶片,運作速率為USB 3.2模式。
CrystalDiskInfo顯示的確是跑UASP模式,剛上機運作溫度為攝氏29度。
長期運作,透過散熱片將廢熱引導致金屬材質上蓋,最高運作溫度僅攝氏46度。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平均寫入速率990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平均寫入速率990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1008~1012MB/s、寫入速率1012~1016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
測試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1015及1008 MB/s,4K QD1讀取10231 iops、4K QD1寫入17339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ISO讀取速率1226MB/s、程式載入速率786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讀寫曲線整體還算平穩。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
式進行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1.02GB/s、寫入速率最快1.02GB/s,因有效降溫大檔不掉速。
CrystalDisk v8.0.0採Default (Random)模式,測試64MiB、512MiB、
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94~1095MB/s、寫入速率1094~1098MB/s。
4K Q1T1讀取速率35~46MB/s、寫入速率約74~75MB/s。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讀寫曲線都平順,平均讀取速率1014MB/s,平均寫入速率1013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Mixed資料型態。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1057MB/s、循序寫入速率1058MB/s。
Parkdale v3.02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PCMark 8測試:分數5040,頻寬為418MB/s。
PCMark 10資料碟模式測試:分數為1289,頻寬198MB/s。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測試隨機資料方式的結果。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高質感的產品包裝搭配完整配件,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2. 連續讀寫幾乎不掉速的平穩,短程測試速率也多有達到10Gb/s速率。
3. 轉接器的設計,避開了目前U.2 SSD外接盒過厚的問題,也可以有效轉接使用。
缺點
1. USB線材的長度有點短,若能延長些可能會更好。
2. 使用NVMe SSD/U.2 SSD時還需要額外變壓器供電。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外接使用,似乎一直找不到一個經濟實惠的外接裝置可以善用?
中銨(ICY DOCK)這家專注於儲存週邊的廠商,終於推出對出U.2 NVMe
SSD的USB 3.2 Gen2 10Gb/s對應的外接盒週邊,產品線稱為EZ-Adapter
系列,基本上它比較像轉接頭,但這對U.2 NVMe SSD這已經算難得。
官網規格如下,除了即插即用,最高可支援16TB,這在目前SSD市場的
容量裡,應該算海量。官網同樣表示為三年保固。比較讓人亮眼的是,
這應該是ICY DOCK第一次採用asmedia家的產品線,這顆轉接器搭載的
是ASM2362,基於白老鼠心態還是下單買顆來嘗試。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延續ICY DOCK近期一貫風格,維持環保紙盒包裝。右上方載明為
EZ-Apater Ex系列,左下方註明型號為MB931U-1VB,盒子上方也標示了
產品配件及功能示意圖。

外紙盒底部採九國文字說明,更詳盡的規格表格列印清楚,方便選購。

外紙盒再度強調這是款支援U.2 NVMe SSD的USB3.2 Gen2轉接器。

打開紙盒,厚實的泡棉蓋先包覆於上,印象中以往只有Akitio的儲存周
邊會提供,看來ICY DOCK也跟進。拿開泡棉蓋後可以看相關配件也是以
泡棉完整包覆,質感整個大提升。,比較特殊的,似乎這款轉接器似乎
還有款欒生兄弟款(別的型號)支援M.2或2.5" SATA SSD。

除了轉接器,附上說明書、變壓器及兩條USB線。

變壓器的規格如圖述。

轉接器的第一印象,讓我想起以前使用MB668外接盒分離頭的感覺。ABS
材質噴上霧黑色系,斗大的開關及運作指示燈於上方。

轉接器底部貼上保固貼紙外,也附上防滑腳墊。很可惜腳墊的螺絲鬆開
後還是沒法順利的大卸八塊,畢竟我還需要未來三年的保固啊。

與SSD串接的是U.2接頭,與一般SATA SSD/HDD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千萬
不要誤接上SATA裝置,壞了沒人會賠你HDD或轉接器。

轉接器頂部為Type C接頭與AC變壓器輸入孔。

由於手中的U.2 SSD 還在別台電腦當系統碟,祭出同門產品將NVMe SSD
轉成U.2 SSD,順便也試試兩者相容性。轉接盒就是以前試過的MB705M2P-B。
金屬製外殼又是薄型設計,且附散熱片,是轉接的好幫手。



MB705M2P與MB931U-1VB組合,完全無違和感。

剛開始只接上USB線把開關推到ON會亮燈號,系統有抓到裝置的型號,
以為可正常使用。結果誤會大了。系統沒抓到SSD,需將變壓器的電源
線接上才可以抓到SSD,希望不會有人再犯和我一樣的錯誤。

電源燈號直接抓官網示意圖,因為手機拍不出這瞬間的轉換。

插播歷史回顧圖,回顧一下當年MB668 SATA轉USB 3.0,應該有像吧。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2 Gen2 擴充卡: Axisplus AP-3242 (ASM3242)
USB 3.2 Gen2 U.2 NVMe外接盒: ICY DOCK MB705M2P-B
USB 3.2 Gen2 U.2 NVMe 橋接器: ICY DOCK MB931U-1V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0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Windows系統裝置管理員,預設仍是快速存取模式,建議將其設為較佳
效能並開取快取寫入,以提升SSD使用效率。

AIDA64顯示橋接器的確是採用ASM2362晶片,運作速率為USB 3.2模式。

CrystalDiskInfo顯示的確是跑UASP模式,剛上機運作溫度為攝氏29度。

長期運作,透過散熱片將廢熱引導致金屬材質上蓋,最高運作溫度僅攝氏46度。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平均寫入速率990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平均寫入速率990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1008~1012MB/s、寫入速率1012~1016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
測試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1015及1008 MB/s,4K QD1讀取10231 iops、4K QD1寫入17339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ISO讀取速率1226MB/s、程式載入速率786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讀寫曲線整體還算平穩。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
式進行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1.02GB/s、寫入速率最快1.02GB/s,因有效降溫大檔不掉速。

CrystalDisk v8.0.0採Default (Random)模式,測試64MiB、512MiB、
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94~1095MB/s、寫入速率1094~1098MB/s。
4K Q1T1讀取速率35~46MB/s、寫入速率約74~75MB/s。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讀寫曲線都平順,平均讀取速率1014MB/s,平均寫入速率1013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Mixed資料型態。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1057MB/s、循序寫入速率1058MB/s。

Parkdale v3.02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PCMark 8測試:分數5040,頻寬為418MB/s。

PCMark 10資料碟模式測試:分數為1289,頻寬198MB/s。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測試隨機資料方式的結果。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高質感的產品包裝搭配完整配件,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2. 連續讀寫幾乎不掉速的平穩,短程測試速率也多有達到10Gb/s速率。
3. 轉接器的設計,避開了目前U.2 SSD外接盒過厚的問題,也可以有效轉接使用。
缺點
1. USB線材的長度有點短,若能延長些可能會更好。
2. 使用NVMe SSD/U.2 SSD時還需要額外變壓器供電。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