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P34W V5與AORUS X3 Plus V5 相互比較,不分軒輊,各有千秋

ChangChingYao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8/31/15
訊息
92
互動分數
16
點數
8
年齡
42
i180066_DSC0385.JPG

依稀記得前陣子有網友問過我P34與X3的差異
但當時無機器可互相比較,所以無法明確的告知
這次剛好有幸同時拿到P34W V5與X3 Plus V5
就趁這個機會來幫大家稍微整理一下兩台的差異
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這兩台在技嘉的產品線定位雖不同,但因為尺寸上蠻雷同的
所以不免會讓人拿來互相比較
不過X3 Plus V5目前就只有一款最高階的規格
而P34W V5目前就我所知是有兩款規格
未來應該還會陸續有其他規格上市
所以選擇性上會較豐富

不過底下的比較我們先撇開規格的差異
單純就以外觀,導管,風扇及主板做一些比較
讓消費者能更明確看出兩款的差異

在正面的外觀上,第一眼看到會覺得X3 Plus V5小一些
畢竟X3的螢幕是使用13.9吋,所以相對視覺效果也會較小些
i180067_DSC0376.JPG


接著螢幕的邊框,P34系列來得較寬
i180068_DSC0377.JPG


最主要的原因在螢幕轉軸設計的位置
X3系列的設計螢幕轉軸有內縮
所以在機身後方還有預留一些空間
i180069_DSC0378.JPG


而P34系列則是將轉軸做到最後端,所以整體A蓋的長度就會拉長
在差不多的螢幕大小上,B蓋的邊框就會有所不同
i180070_DSC0379.JPG


鍵盤的配置,因14吋的關係,所以都無數字鍵
i180071_DSC0383.JPG


而X3則多了巨集鍵的功能,除了巨集鍵外
其他配置與P34系列一樣
所以如果買X3的朋友想添購鍵盤膜
應該可以拿P34的試試看
i180072_DSC0384.JPG


A蓋的造型設計,P34系列屬全平面設計
較中庸的外型
i180073_DSC0387.JPG


X3則因應電競的元素,所以在A蓋的設計上添加了一些折線造型
i180074_DSC0386.JPG


接著筆電的I/O配置,X3在筆電後方設計較厚
螢幕轉軸也往前拉
所以把電源孔與網路孔做在後方
i180075_DSC0390.JPG


左邊的I/O配置,P34多了D-SUB介面
但X3則是多了mini DisplayPort介面

音源孔,P34是設計耳機與麥克風合一
X3則是分開設計
i180076_DSC0393.JPG


右邊的I/O配置大致相同,兩個USB3.0與讀卡機
P34則將HDMI與電源孔的介面設計在右邊
這會有個缺點,使用滑鼠時如果有接上外接螢幕
會比較容易有卡線的問題發生
i180077_DSC0394.JPG


前方的厚度差異,因為手邊沒量尺可量,所以只能以視覺差異來比較
不過看起來兩台在前方的厚度差異不大
i180078_DSC0395.JPG


後方的厚度就差比較多了,X3在散熱孔做得較大
也讓後方的厚度整個拉高
不過好處是散熱鰭片也可做厚實一些
i180079_DSC0391.JPG


背面設計,P34在中間有多做了記憶體的背蓋
以利於更換記憶體
i180080_DSC0396.JPG


X3則是一體成型,所以當需要更換記憶體
或者記憶體氧化需要做清潔時,就得拆下所有螺絲
才能進行這些動作
另外X3背板使用的螺絲是星型螺絲,這在工具上的準備也有所不同
i180081_DSC0397.JPG


風扇進氣孔的比較,P34系列就我看起來
進氣孔是有點小,如果可以再做大一些
對於散熱應該會有幫助
i180082_DSC0399.JPG


X3系列的進氣孔我就蠻喜歡的
但缺點就是灰塵量相對也會較多
所以長時間玩遊戲的朋友,X3在累積灰塵的速度可能會較快
清潔保養就更要重視
i180083_DSC0398.JPG


另外喇叭孔的地方,可看到P34刻意用綿布蓋上
這個設計還蠻貼心的
因喇叭本身會有磁性,怕吸入一些鐵製物品
所以多一層綿布可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
我曾經遇過因喇叭吸到訂書針
造成破音的狀況發生,所以這類的小設計還蠻不錯的
i180084_DSC0400.JPG


X3則採用較大的網孔,對於防止訂書針這類的小鐵片也有幫助
i180085_DSC0401.JPG


在背板的設計上,P34是使用PC/ASA+45%GF的背蓋
上面使用導電漆以防電磁波
i180086_DSC0447.JPG


X3的背板則是使用鋁鎂合金搭配ABS的背蓋卡榫
因鋁鎂合金本身就能防磁波,所以可不必在塗上導電漆
i180087_DSC0402.JPG


P34W V5與X3 Plus V5都是使用黑色的PCB板
一般黑色的PCB板在維修查線上會比綠色或藍色的PCB板來得困難
所以大多的筆電廠都不會採用黑色的PCB板,以利於後續的維修
而技嘉在上一代開始,自家生產的筆電幾乎都是用黑色的PCB板
代表RD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有一定的信心
i180088_DSC0405.JPG


i180089_DSC0404.JPG


電池的容量,P34因多了一顆2.5吋的硬碟
所以容量上較小些,4030mAh 61.25Wh
i180090_DSC0406.JPG


X3的電池容量為4950mAh 73.26Wh
i180091_DSC0407.JPG


硬碟的配置,P34W V5使用一顆M.2 SSD+傳統2.5吋硬碟
i180092_DSC0408.JPG


X3 Plus V5則使用雙M.2 SSD的設計,不過原廠出廠只先搭配一顆
i180093_DSC0410.JPG


i180094_DSC0411.JPG


P34喇叭單體的揚聲器應是使用平板揚聲器
i180095_DSC0412.JPG


X3則使用平板揚聲器與紙盆式揚聲器
所以在聲音上,X3也來得較響亮
i180096_DSC0413.JPG


散熱器的比較,外觀上兩者差異不大
螺絲鎖孔X3都是採4顆固定
P34則3顆固定
i180097_DSC0416.JPG


散熱器背面,兩者的CPU與GPU都是採用銅底
i180098_DSC0417.JPG


散熱鰭片出風的密度也差不多
不過X3的高度較高
i180099_DSC0418.JPG


X3的鰭片長度比起P34來得長
不過P34的寬度較寬
i180100_DSC0419.JPG


導管的使用,這次P34其中一根導管使用較粗的設計
所以打薄後整體的寬度是來得比X3寬
i180101_DSC0420.JPG


導管與鰭片的結合也有所不同
P34是結合在鰭片上方,而X3則是包覆在中間
如果以熱傳導來說,包覆在中間會較理想
i180102_DSC0423.JPG


導管的折彎與厚度都算不會太差
雖然兩者都是薄型機,但導管還是保有一定的厚度
以利於導管的散熱能力
P34的導管特寫
i180103_DSC0425.JPG


X3的導管特寫
i180104_DSC0426.JPG


風扇的大小與功率
在大小上,X3使用較大顆的風扇
不過功率兩者是一樣的,都是5V 0.5A
左邊是X3的風扇,右邊是P34的風扇
i180105_DSC0428.JPG


在CPU的電源相數上,這次I7 6700HQ技嘉是使用5相電源供電
不曉得其他品牌是否也是使用5相電源供電
P34的CPU電源相數
i180106_DSC0431.JPG


X3的CPU電源相數,有2相在右下
i180107_DSC0429.JPG


顯卡的部分使用3+1相供電
P34W V5與上一代一樣的配置
i180108_DSC0435.JPG


X3也是3+1相供電,不過配置上與上一代有些不同
i180109_DSC0430.JPG


而I/O的接頭,P34與X3都是崁在主機板中間
對於接頭的耐用性有一定的幫助
P34的USB3.0插頭
i180110_DSC0433.JPG


X3的USB3.0插頭
i180111_DSC0434.JPG


=============================================================================

介紹完兩台的外觀與內裝後,這邊來測試P34與X3 M.2插槽的支援
先來看看P34W V5這台的M.2插槽,因為我拿到的版本原廠是搭配SATA介面的SSD
所以我把他換成NVMe的SSD試試看,看是否能支援
i180112_DSC0445.JPG


進入BIOS的NVMe裝置選項內查看,可看到SAMSUNG MZVPV256G的SSD
因為P34只有一個M.2的插槽,所以無法進入系統
只能在BIOS確認他有抓取到,應是可支援的沒錯
i180113_DSC0446.JPG


接著使用X3 Plus V5來測試,將另外一個插槽也插上SAMSUNG MZVPV256G的SSD
i180114_DSC0444.JPG


BIOS底下的NVMe裝置選項可看到兩顆SAMSUNG的NVMe SSD
i180115_DSC0442.JPG


進入系統後,使用AIDA64查看,PCI-E 2.0*4的插槽可看到這2顆SSD
i180116_X3NVMePCIE..JPG


實際測試速度後,看起來效能都有發揮出來
i180117_X3NVMeSSD.JPG


以上的硬碟測試,提供給未來有買這兩款筆電的朋友一個擴充參考。

===============================================================

最後來比較一下這兩款跑完3DMARK11的分數與溫度差異
底下我會使用墊高機器後方與不墊高的溫度給各位參考
因為在這兩款14吋的電競筆電,散熱的部分可能是大家比較在乎的點

測試環境的室溫在23度左右
風扇模式使用Customize模式,調整到100%
這個模式是線性調整風扇轉速
所以在風切聲上會因溫度越高而越明顯

先來看看P34W V5跑完3DMARK11後的溫度
不墊高的狀態
P模式分數9455
CPU溫度最高82度
GPU溫度最高77度
i180118_P34W233DMAR11.JPG


接著將後方墊高
P模式分數9509
CPU溫度最高80度
GPU溫度最高78度
i180119_P34W233DMARK11.JPG


再來使用X3 Plus V5來做測試
不墊高的狀態
P模式分數9377
CPU溫度最高80度
GPU溫度最高74度
i180120_X3233DMARK11.JPG


將後方墊高
P模式分數9330
CPU溫度最高76度
GPU溫度最高69度
i180121_X3233DMARK11.JPG


以上測試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不過可看出這代的P34在導管修改後
CPU的溫度有明顯降低許多,與X3來比較,在伯仲之間
雖然X3墊高後測試溫度有較低的表現
不過要不要墊高使用,就是看個人的想法

這2台筆電整體的用料與設計來說,X3還是擁有較多的優點
這也不意外,畢竟X3是定位在高階等級的產品
但可發現到P34雖外觀上沒太大的改變,不過內部的設計則改變了許多
對於預算不到X3的使用者來說,不妨可考慮較低價位的P34系列
感謝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