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 於X99+5960X平台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1,970
互動分數
1,971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GIGABYTE目前GTX 980在販售的有三款,一是G1.Gaming,另一款是WindForce 3X,還有一款則是三片GTX 980裝加上水冷在送你機殼的3-Way SLI。當然三片裝加水冷價格是另外一個世界了,此次介紹的是單卡 G1.Gaming 的版本,與WindForce 3X相比,這兩款應該說是孿生兄弟,價格也相近,G1.Gaming稍微貴一些,目前僅差100元。

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 與 WindForce 3X 的版本兩者差異不大,兩者皆為超頻版,G1.Gaming的基本核心時脈為1228MHz,略高於WindForce 3X的1178MHz一些,另外G1.Gaming還多了背板與燈效,散熱器的部份外觀相同,不過熱導管數量G1.Gaming是配6根,而WindForce 3X是4根,輸出埠配置上則是相同。
01.jpg



GTX 980 G1.Gaming 標榜600W out,有超強的解熱能力,WindForce 3X版本並不是600W out的散熱器,主要差異在於熱導管數量。
02.jpg



G1.Gaming 顯卡的主要特色,WINDFORCE 風之力600W散熱器、GPU Gauntlet Sorting 挑過的GPU以及專板設計、FLEX Display 6個輸出埠多螢幕靈活應用。
03.jpg



GTX 980 G1.Gaming與先前所測過的GTX 970 G1.Gaming外觀相同,採用WINDFORCE風之力散熱器,不過銅熱導管數不一樣,GTX 970 G1.Gaming配置的是4根,而GTX 980配置的是6根。
04.jpg



散熱器的外框為金屬材質,上下及後側都有鏤空的設計,能夠更快速的散熱,透過鏤空的部份可以看到底部是相當密集的散熱鰭片。
05.jpg



風扇的部份有三顆8mm,葉片上面有特殊的立體線條設計,側邊則有類似魚鰭的造型,據稱能夠比一般風扇多23%進風量(官方數據)。
06.jpg



頂部也是多數鰭片外露
07.jpg



上方有WINDFOCE字樣,這部分開機之後會有藍色的燈效。
08.jpg



需要外接2個8pin電源。
09.jpg



後側也是框架鏤空,可以看到有5根的銅熱導管。另外一根是彎折於前方。一共是六根。
10.jpg



有散熱兼強化的金屬背板。
11.jpg



背板上有特殊的造型開孔以及線條設計,質感相當不錯。另外也印上了G1.GAMING以及機械之眼的Logo,如果也做成燈效是不是更棒XD。
12.jpg



2個SLI金手指,支援多卡應用。
13.jpg



輸出埠有3個DisplayPort、1個HDMI、2個DVI。比起公版以及目前其他的GTX 980要多了一個DVI-D埠,在多螢幕應用的接頭上可以更為靈活。
14.jpg



GTX 980公版的配置為B模式,3xDP+HDMI+DVI-I配置,技嘉的版本可以使用A或B模式,A模式為2xDVI+DP+HDMI,不過A模式下得犧牲掉兩個DP。
16.jpg



開機之後顯卡上方會有燈效,透側的最愛阿。
15.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4.3GHz)
CPU Cooler: Tt Water 3.0 Ultimate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
HDD: OCZ Vertex 3.20 240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8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基本Benchmark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12807
2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6393
2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3403
23.jpg



Unigine Valley
解析度為1920x1080,Extreme HD以及8xAA設定。
FPS:71.7
24.jpg




遊戲效能測試

Final Fantasy XIV: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特效設定為 Maximum,解析度1920x1080。
SCORE:12170
25.jpg



GRID 2
特效設定皆為最高Ultra,解析度1920x1080,反鋸齒MSAA X8。
AVG:155.00
26.jpg



古墓奇兵
特效品質設定為非常高,解析度 1920x1080,TressFX開啟,反鋸齒為FXAA。
AVG:110.3
27.jpg




Crysis 3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一開始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材質解析度、系統規格設定為"非常高",反鋸齒MSAA 8X。
03.jpg


FPS 最低 38,最高 71,平均 49.7
28.jpg



BattleField 4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室內可以走動之後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4x MSAA。
01.jpg


FPS 最低 77,最高 143,平均 100.8
29.jpg



Watch Dogs
測試項目從遊戲一開始,房間內可自由走動開始,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超級",反鋸齒為MSAA 8X。
37.jpg


FPS 最低 39,最高 67,平均 55.1
31.jpg



Ryse:Son of Rome
測試為從遊戲一開始可以砍殺移動後手動遊玩,以Fraps記錄300秒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圖形品質設定為HIGH,Supersampling關閉。
ryse-son-of-rome.jpg


FPS 最低 73,最高 106,平均 86.7
32.jpg




溫度與功耗測試
裸測平台,室溫23度。
風扇轉速12%,核心溫度在30度。
41.jpg


待機時的全機功耗:56W
43.jpg




執行Furmark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71度,風扇轉速在78%。可以看到測得的張數為88,與最大的89差異不大,所以幾乎是沒掉速。
42.jpg


執行Furmark時最高全機功耗:396W
44.jpg



超頻測試
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版的核心時脈預設為1228MHz,Boost為1329MHz,公版數據為1126/1216MHz,比起公版要多出約9%的超頻幅度,先前有測過MSI的GTX 980 Gaming,大約能夠上到1396/1497MHz完測3DMark,不過經測試這張GTX 980 G1.Gaming是上不到1396MHz,稍降至1378MHz完測,超頻幅度+150Hz,約12%。

括弧後面為預設值成績。

3DMark Fire Strike:13572(12807)+6%
5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6967(6393)+9%
5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3700(3403)+8.7%
53.jpg



小結
GTX 980 搭上 i7-5960X 平台在3D的表現上更是亮眼,與先前i7-4770K同樣是4.3GHz時脈下所測仍有一些差異,不過在功耗上也因i7-5960X而高出不少,尤其是超頻之後的功耗更甚。

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 搭載GM204的核心加上不少的超頻幅度,效能上就不用多說,600W OUT的WINDFORCE散熱器是重點之一,在Furmark的燒機測試大概可以控制在71度左右,風扇轉速78%,且是沒有掉張數。溫度表現上還不差,但似乎沒有想像中來得好,且高轉速時有明顯的聲音,程度在還能接受的範圍內。另外輸出埠的部份也是技嘉所主打的特色,GTX 980 G1.Gaming比公版的輸出埠要多了1個DVI-D可以選擇,對於多螢幕運用在接口的部份是比較友善一些。

目前GIGABYTE GTX 980 G1.Gaming 與自家的WindForce 3X版本僅差100元,看來是G1比較划算,多了燈效、背板、2根熱導管,時脈也比較高一點。
 
最後編輯:
三風扇長度縮不下來312mm好長:PPP:
不知道980有沒有擾人、明顯的coil whine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