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6/1/04
- 訊息
- 444
- 互動分數
- 9
- 點數
- 18
從2019年大手裏劍3問世、歷經2022年的大手裏劍3疾風版,0今年終於將版號正式更新到4th,也是鐮刀廠今年首款散熱器新品,不得不說個人心情還是十分激動地~
大手裏劍4是款主流67mm高度的下吹式CPU散熱器,於同"戰線"上其他競爭產品規格相似,一樣具備6熱導管、可更換成25mm風扇等功能。雖然相似規格產品有許多,但個人習慣簡單依風扇扣具分為鋼絲扣具及螺絲扣具兩類別,且個人私心力推優先選擇採螺絲扣具的散熱器。
先傳教一下個人為何優先選螺絲扣具,原因一是在機殼內螺絲扣具比鋼絲扣具好施工,胖手指不容易卡住;原因二是螺絲扣具對選擇風扇的彈性更廣,鋼絲固定款大概就只能用15mm跟25mm兩種厚度風扇,用螺絲就能付費(自行買螺絲)開啟各種玩法,只能說螺絲的好,懂得都懂!
但螺絲固定也是有缺點,拆裝轉轉轉的過程比鋼絲費時,且螺絲孔洞有滑牙的可能,但個人還是覺得利大於弊啦。
傳教完畢將目光拉回散熱器身上,大手裏劍4的包裝設計採用黑白底色加產品彩圖外觀,正面標示正式支援intel LGA1851及AMD AM5腳位CPU。
包裝一側是產品輪廓及尺寸標示圖,背面則是多語言表列大手裏劍4的散熱器尺寸及風扇規格。
照慣例擷取官網圖片供參。
大手裏劍4尺寸、重量等沒有明顯變化,如果簡單與大手裏劍3疾風版比較,熱導管從5根增加為6根、改成搭配最新款15mm厚的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以及更新成HPMS VI 第六代扣具組,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簡化,各項規格都算有改進及升級。
新款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各規格數據都比市售版不帶AH尾綴的Kaze Flex II 120 Slim疾風丸 貳風扇更好一些,但標示噪音增加一些,且AH版目前沒有單獨販售。
既然剛說到扣具,就先從配件開始吧,配件包括intel平台金屬背板、各平台扣具、25mm厚風扇用螺絲、散熱膏+刮刀及紙本文件等。
在大手裏劍4上的第6代HPMS扣具將鎖散熱器底座的鐵片種類簡化成只有一種,不管哪個平台都是用這兩片,應該能稍微避免使用者混亂。
不過有兩點要注意,一是AMD平台跟intel平台這兩片鐵片朝向不一樣,建議安裝前先閱讀說明書;二是受限於AMD AM5、AM4長方形CPU底座限制,大手裏劍4在AMD平台只有LOGO朝左或右後兩種安裝方向,在正方形扣具底座的intel平台就能以4個方向安裝。
接著是散熱器本體,目前大手裏劍4只有金屬原色散熱鰭片加黑色裝飾蓋及風扇一種配色,顏色選擇相對較少。
外觀上比較醒目的應該是鐮刀廠稱其為龍門扇框設計的框體開洞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
採用6根鍍鎳處理6mm熱導管。
散熱鰭片沒有向下延伸至銅底,故額外搭配一個黑色塑膠塊支撐鰭片。
曾看過大手裏劍3的風扇固定用框體鎖孔滑牙案例,但還好該篇有回報代理視博通已積極處理完畢。個人測試期間換過好幾次風扇,覺得這次大手裏劍4的鎖孔強度應該夠,也還沒遇到問題,持續觀察ing。
銅底採用中心微突設計,無鏡面效果。
鰭片作工及格,外觀看不出鰭片有無防氧化處理,但應該有吧?會有的吧?
風扇固定平台正面有鐮刀LOGO,但大手裏劍3的鐮刀LOGO是跳色+浮凸設計,在整體質感的營造上反而覺得大手裏劍4退步了一點。
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採用9片鐮刀扇葉,四個鎖孔周圍皆有橡膠減震墊。
風扇厚度15mm,無RGB燈效,採用4P PWM控轉。依鐮刀官網標示規格最高轉速1900rpm、風量約52CFM、風壓1.71mmH2O、噪音31.78dBA。
這顆風扇周圍邊框採用鏤空設計,官方稱其為龍門扇框。龍門扇框設計其實去年就已經出現在手裏劍3搭配的92mm風扇上,官方說明此設計能減少氣流干擾,能兼顧靜音及效能。
接著以intel i5-13500及B760 ITX主機板搭配組成的ITX開放平台進行安裝及測試。
本次採鐮刀LOGO朝主機板後擋板方向安裝。
熱導管十分靠近記憶體,不過仍有些許距離沒有干涉問題。
通電!
藉由RGB燈效的光再次進行檢視,熱導管沒有碰觸到記憶體。
鰭片範圍稍微蓋過M.2散熱片,大手裏劍4依官網標示鰭片底部距離銅底35mm,但還要加上整個CPU做的厚度。依本次安裝結果判斷,理論上M.2散熱片或其他元件整體高度不超過後IO擋板就應該都不會干涉,但實際是否會影響還是要看個別主機板。
個人用過的「螺絲風扇扣具67mm下吹式散熱器」有九州風神AN600、ID-Cooling IS-67-XT及手上這咖大手裏劍4。個人覺得三款各有特色,ID-Cooling IS-67-XT號稱使用回流焊、有黑白兩色可選,安裝可多方向,但整體作工及扣具便利性個人覺得稍微不如九州風神AN600。大手裏劍4與AN600細緻度差不多,鐮刀有龍門扇框風扇,九州風神有鋼鐵人核心風扇,且還更安靜,怎麼選個人覺得就看對廠牌的喜好吧,不特別捧誰。
因為之前棄ID-Cooling IS-67-XT留用九州風神AN600,本次會簡單與大手裏劍4比較散熱效能。
兩款鰭片規模差不多,外型也很相似,或許說這等級的散熱器大概都差不多,鰭片規模天生就限制了散熱性能天花板,頂多風扇還能稍微再拉高一些測試成績。
AN600風扇軸承固定亮白色燈效,有那麼點像鋼鐵人的動力核心。
以i5-13500搭配MX-6散熱膏,限制PL1=PL2=180W,於26度冷氣房進行單烤FPU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大手裏劍4 Package溫度90度、P核心Max90度、E核心Max78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21dBA。
AN600 Package溫度92度、P核心Max溫度93度、E核心Max80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20dBA。
以測試結果而言大手裏劍4溫度勝2度,但噪音增加1dBA。但也要提一點是其實前一天晚上在室溫28~29度非冷氣房作測試,該次測試反而是AN600贏1.5~2度,噪音還更低。但不知為何結果截圖沒存好只好隔日重測,然後就翻盤,再重測也還是差不多結果。
如果把兩次測試平均,個人推斷其實這兩咖散熱器性能差異不大,主要差別還是在風扇,AN600的鋼鐵人核心風扇的確如對岸CHH所吹,能在相當靜音的情況下提供不錯的散熱性能,鐮刀的KF120 II Slim AH風扇就...沒專業儀器輔助個人也無法確定龍門扇框是否真有減少氣流干擾效果。
另外也簡單測試大手裏劍4搭配25mm厚貓頭鷹NF-A12x25風扇的散熱性能。
改成25mm貓扇後 Package溫度87(-3)度、P核心Max溫度87(-3)度、E核心Max74(-4)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19dBA。
依本次測試結果,換成標準後度風扇還能再降溫3~4度,但整體高度會增加10mm不等,需要一併考慮機殼能支援的散熱器高度。
心得
個人能接受產品歷經多年打磨,但鐮刀廠的步調的確是慢了一點,本次推出的大手裏劍4居然是2025年首款散熱器新品,8月了啊都!
大手裏劍4各項規格相較前代都有所進步,扣具改良、熱導管增加、鰭片高度調整等細節的精進用過前代的人應該更能體會,不需本人特別吹捧。
但換個角度,初次接觸手裏劍系列散熱器的使用者來說大手裏劍4可能僅是趕上下吹式散熱器主流規格,除了龍門扇框還缺乏決定性的致命吸引力,加上不再是台灣製造,確實讓人覺得有些可惜。
還有些小缺點包括AMD平台只有兩種安裝方向、護蓋LOGO沒有前代精緻等,整體而言雖然沒有特別驚豔,但至少規格不落人後,走穩定輸出路線,應該還是能夠吸引人買單,想想購入後能魚躍龍門框風扇還是多少有些興奮(誤)。

大手裏劍4是款主流67mm高度的下吹式CPU散熱器,於同"戰線"上其他競爭產品規格相似,一樣具備6熱導管、可更換成25mm風扇等功能。雖然相似規格產品有許多,但個人習慣簡單依風扇扣具分為鋼絲扣具及螺絲扣具兩類別,且個人私心力推優先選擇採螺絲扣具的散熱器。
先傳教一下個人為何優先選螺絲扣具,原因一是在機殼內螺絲扣具比鋼絲扣具好施工,胖手指不容易卡住;原因二是螺絲扣具對選擇風扇的彈性更廣,鋼絲固定款大概就只能用15mm跟25mm兩種厚度風扇,用螺絲就能付費(自行買螺絲)開啟各種玩法,只能說螺絲的好,懂得都懂!
但螺絲固定也是有缺點,拆裝轉轉轉的過程比鋼絲費時,且螺絲孔洞有滑牙的可能,但個人還是覺得利大於弊啦。
傳教完畢將目光拉回散熱器身上,大手裏劍4的包裝設計採用黑白底色加產品彩圖外觀,正面標示正式支援intel LGA1851及AMD AM5腳位CPU。

包裝一側是產品輪廓及尺寸標示圖,背面則是多語言表列大手裏劍4的散熱器尺寸及風扇規格。


照慣例擷取官網圖片供參。

大手裏劍4尺寸、重量等沒有明顯變化,如果簡單與大手裏劍3疾風版比較,熱導管從5根增加為6根、改成搭配最新款15mm厚的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以及更新成HPMS VI 第六代扣具組,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簡化,各項規格都算有改進及升級。
新款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各規格數據都比市售版不帶AH尾綴的Kaze Flex II 120 Slim疾風丸 貳風扇更好一些,但標示噪音增加一些,且AH版目前沒有單獨販售。

既然剛說到扣具,就先從配件開始吧,配件包括intel平台金屬背板、各平台扣具、25mm厚風扇用螺絲、散熱膏+刮刀及紙本文件等。

在大手裏劍4上的第6代HPMS扣具將鎖散熱器底座的鐵片種類簡化成只有一種,不管哪個平台都是用這兩片,應該能稍微避免使用者混亂。
不過有兩點要注意,一是AMD平台跟intel平台這兩片鐵片朝向不一樣,建議安裝前先閱讀說明書;二是受限於AMD AM5、AM4長方形CPU底座限制,大手裏劍4在AMD平台只有LOGO朝左或右後兩種安裝方向,在正方形扣具底座的intel平台就能以4個方向安裝。

接著是散熱器本體,目前大手裏劍4只有金屬原色散熱鰭片加黑色裝飾蓋及風扇一種配色,顏色選擇相對較少。
外觀上比較醒目的應該是鐮刀廠稱其為龍門扇框設計的框體開洞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

採用6根鍍鎳處理6mm熱導管。

散熱鰭片沒有向下延伸至銅底,故額外搭配一個黑色塑膠塊支撐鰭片。


曾看過大手裏劍3的風扇固定用框體鎖孔滑牙案例,但還好該篇有回報代理視博通已積極處理完畢。個人測試期間換過好幾次風扇,覺得這次大手裏劍4的鎖孔強度應該夠,也還沒遇到問題,持續觀察ing。

銅底採用中心微突設計,無鏡面效果。

鰭片作工及格,外觀看不出鰭片有無防氧化處理,但應該有吧?會有的吧?

風扇固定平台正面有鐮刀LOGO,但大手裏劍3的鐮刀LOGO是跳色+浮凸設計,在整體質感的營造上反而覺得大手裏劍4退步了一點。

Kaze Flex 120 II Slim AH風扇採用9片鐮刀扇葉,四個鎖孔周圍皆有橡膠減震墊。

風扇厚度15mm,無RGB燈效,採用4P PWM控轉。依鐮刀官網標示規格最高轉速1900rpm、風量約52CFM、風壓1.71mmH2O、噪音31.78dBA。


這顆風扇周圍邊框採用鏤空設計,官方稱其為龍門扇框。龍門扇框設計其實去年就已經出現在手裏劍3搭配的92mm風扇上,官方說明此設計能減少氣流干擾,能兼顧靜音及效能。

接著以intel i5-13500及B760 ITX主機板搭配組成的ITX開放平台進行安裝及測試。

本次採鐮刀LOGO朝主機板後擋板方向安裝。

熱導管十分靠近記憶體,不過仍有些許距離沒有干涉問題。

通電!

藉由RGB燈效的光再次進行檢視,熱導管沒有碰觸到記憶體。

鰭片範圍稍微蓋過M.2散熱片,大手裏劍4依官網標示鰭片底部距離銅底35mm,但還要加上整個CPU做的厚度。依本次安裝結果判斷,理論上M.2散熱片或其他元件整體高度不超過後IO擋板就應該都不會干涉,但實際是否會影響還是要看個別主機板。

個人用過的「螺絲風扇扣具67mm下吹式散熱器」有九州風神AN600、ID-Cooling IS-67-XT及手上這咖大手裏劍4。個人覺得三款各有特色,ID-Cooling IS-67-XT號稱使用回流焊、有黑白兩色可選,安裝可多方向,但整體作工及扣具便利性個人覺得稍微不如九州風神AN600。大手裏劍4與AN600細緻度差不多,鐮刀有龍門扇框風扇,九州風神有鋼鐵人核心風扇,且還更安靜,怎麼選個人覺得就看對廠牌的喜好吧,不特別捧誰。
因為之前棄ID-Cooling IS-67-XT留用九州風神AN600,本次會簡單與大手裏劍4比較散熱效能。

兩款鰭片規模差不多,外型也很相似,或許說這等級的散熱器大概都差不多,鰭片規模天生就限制了散熱性能天花板,頂多風扇還能稍微再拉高一些測試成績。

AN600風扇軸承固定亮白色燈效,有那麼點像鋼鐵人的動力核心。

以i5-13500搭配MX-6散熱膏,限制PL1=PL2=180W,於26度冷氣房進行單烤FPU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大手裏劍4 Package溫度90度、P核心Max90度、E核心Max78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21dBA。
AN600 Package溫度92度、P核心Max溫度93度、E核心Max80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20dBA。
以測試結果而言大手裏劍4溫度勝2度,但噪音增加1dBA。但也要提一點是其實前一天晚上在室溫28~29度非冷氣房作測試,該次測試反而是AN600贏1.5~2度,噪音還更低。但不知為何結果截圖沒存好只好隔日重測,然後就翻盤,再重測也還是差不多結果。
如果把兩次測試平均,個人推斷其實這兩咖散熱器性能差異不大,主要差別還是在風扇,AN600的鋼鐵人核心風扇的確如對岸CHH所吹,能在相當靜音的情況下提供不錯的散熱性能,鐮刀的KF120 II Slim AH風扇就...沒專業儀器輔助個人也無法確定龍門扇框是否真有減少氣流干擾效果。


另外也簡單測試大手裏劍4搭配25mm厚貓頭鷹NF-A12x25風扇的散熱性能。

改成25mm貓扇後 Package溫度87(-3)度、P核心Max溫度87(-3)度、E核心Max74(-4)度,噪音與背景差異約19dBA。
依本次測試結果,換成標準後度風扇還能再降溫3~4度,但整體高度會增加10mm不等,需要一併考慮機殼能支援的散熱器高度。

心得
個人能接受產品歷經多年打磨,但鐮刀廠的步調的確是慢了一點,本次推出的大手裏劍4居然是2025年首款散熱器新品,8月了啊都!
大手裏劍4各項規格相較前代都有所進步,扣具改良、熱導管增加、鰭片高度調整等細節的精進用過前代的人應該更能體會,不需本人特別吹捧。
但換個角度,初次接觸手裏劍系列散熱器的使用者來說大手裏劍4可能僅是趕上下吹式散熱器主流規格,除了龍門扇框還缺乏決定性的致命吸引力,加上不再是台灣製造,確實讓人覺得有些可惜。
還有些小缺點包括AMD平台只有兩種安裝方向、護蓋LOGO沒有前代精緻等,整體而言雖然沒有特別驚豔,但至少規格不落人後,走穩定輸出路線,應該還是能夠吸引人買單,想想購入後能魚躍龍門框風扇還是多少有些興奮(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