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想玩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2 的心,升級顯卡啦!Radeon 5450 直升技嘉 GTX 650 Ti

Freelancer703

初級會員
已加入
8/9/10
訊息
2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對許多玩家來說,企盼許久的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2 PC 版總算在上個月 13 號上市了。

話說跟這款遊戲的孽緣要要回溯到當兵的時候,原本小弟並不愛這種第一人稱射擊類型的遊戲,可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枯燥的生活是會讓人改變的,部隊裡的弟兄每到放假就事先約廝殺決勝時刻2,正因為彼此在軍營裡培養起的默契和革命情感,玩這種戰爭背景的遊戲更是痛快。

001fzw.jpg

排仔!說要支援我的芭樂咧~

002jqe.jpg

每次玩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就是我的夢靨...排仔可以不要每次都推我去前面死嗎?看不見,敵軍依舊存在ㄟ!

只可惜,退伍後為了打理日常生活的材米油鹽醬醋茶,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每天拼生活就來不及了,也就和那群患難與共的好兄弟們漸漸失了聯絡,而那一年的決勝時刻 2,也就跟著深埋回憶之中。

約莫一個半月前,在一場外拍活動上,遇到了當初連上的排長,這一聊就把我們帶回當年共患難的槍林彈雨與髒話之中......

--- 我只是分隔線 ---

與排仔的偶遇,讓我重新注意到 11 月即將上市的第九代 Call of Duty-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2,原來這回的情設定已經進行到 2025 年的美中對峙局面了(好順應時勢的遊戲安排),而且還有劇情和殭屍模式(這年頭的殭屍話題也滲透進戰爭遊戲啦!),而非當年二戰的主線(還我最愛的第 7 裝甲師啊!)。

因為 Call of Duty 一直受到許多熱愛戰爭遊戲玩家的喜愛,後續還推出了現代戰爭系列,主戰場從 2 戰拉到了中東的反恐戰爭(當然還是跟俄國人脫不了關係...XD),而現代戰爭這個子系列,在劇情的推展上,後續分別推出了 2 跟 3,對手是俄羅斯極端主義份子(嗯!戲份還真重啊!),到 3 還有核子危機。場景則橫跨了阿富汗、哈薩克、俄國、巴西、北印度、杜拜等等,一代比一代還要...嗯!接近現代都市...XD

除了現代戰爭系列外,另外還有最近推出的黑色行動系列,從第一款戰爭世界開始二戰太平洋戰爭跟東方戰場的主軸,一路打到黑色行動的冷戰時期,各種聯合行動、跨國、跨軍種的搭配和對峙,在在考驗玩家的冷靜、組織跟深入敵後的行動能力,遊戲的多元背景設定與場景設計,都是令許多玩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原因。

--- 我只是分隔線 ---

雖然有點淡淡的哀傷,但對於年過 30 的我們,每天被生活追著跑,除了工作外老實說生活也沒啥娛樂,唱歌喝酒打打殺殺的日子又不適合我,在排仔的叨念跟慫恿下,我決心重新滿腔熱血,跟他一起重返槍林彈雨的戰場...

前面有提到過,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2 這回除了有橫跨 50 年的劇情模式外,還有殭屍模式(重點是殭屍模式還有劇情可玩,惡靈古堡上身嗎?I’m Alice...XD)。因為許久沒玩這類遊戲,因此排仔要我先玩劇情模式好好練習練習,這就成了我這一個半月來下班後的主要工作...= =”

003tkz.jpg

一開始是難度甚低的掃蕩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軍,三兩下就清空了...

整體的操作沿襲了決勝時刻一貫的風格,畫面的細膩度則是比當年好上 n 倍,三不五時會被不知從哪邊衝到面前來的敵軍嚇到(人老了禁不起驚嚇的好嗎!)。

004cfn.jpg

喵的!一眨眼跑到 2014 年,果然沒有 2012/12/21 世界末日這回事!

005bsm.jpg

冷涼卡好!過沒多久,我居然又回到 20 世紀的中亞山區了...= =”(老兄你是看到正妹嗎?不然幹嘛叫我看?)

其實整個遊戲的發展有點混亂,時代背景會反覆的在 80 年代跟未來跳躍,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整個故事的輪廓其實會跟著越來越明朗,玩到中間才會明白原來開始的部分是為了要替後面兩大強權的戰爭開端做鋪陳(詳細就留給各位網友體會不破梗啦!)。

這次的遊戲畫面如同前面所說,跟過往(我玩得那個年代)相比有很大的突破,無論是人物的擬真程度、畫面的細緻度和物理效果,都讓這款長命的戰爭系列遊戲有了新的生命。而故事主角- Masson 在這做裡面的任務以及對劇情的選擇也左右了整部遊戲的劇情,對於戰爭遊戲還可以有開放式劇情的選擇,讓單人遊戲時的可玩性提高很多,不愧是萬眾期待的一款好遊戲啊!

--- 我只是分隔線 ---

OK! 也因為遇到了排仔,讓我有機會重溫舊夢,回到闊別許久的戰場上。但也因此,我才發現到我的準系統已經買了兩年,當初隨機搭配的 Radeon 5450 不足以全解析度跑這樣效果大躍進的遊戲。因此也促成了這回的顯卡升級...

006yab.jpg

技嘉 GEFORCE GTX 650 Ti 1GB OC Version

007hmw.jpg

本體來一張,大尺寸薄型風扇加上 2 slot 鋁鰭散熱片設計,for OC Version 才夠力

008dva.jpg

很久沒換顯卡了,這張 650 Ti 的 2 Slot 設計一口氣提供了 1 x Dsub、1 x HDMI、2 x DVI,滿足多螢幕及類比輸出的需求。(遙想當年還有 Display port 的年代,搞得背板滿滿滿...XD)

009mqo.jpg

6 Pin 電源躲在這裡,上一張 5450 不用外接電源,這張上去我也比照辦理,結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什麼畫面都沒有,只好再拆裝機殼一次......= =”

010jv.jpg

採用 Hynix H5G GDDR5 顆粒,單顆 1Gb 容量,時脈最高可達 1.5Ghz。

接下來就來看一下跑 Benchmark 的成績吧!
因為是個人的工作桌機(其實也就這麼 101 台...)
配備其實有點過時了,不過就給大家參考看看吧!
CPU Intel Core i3 550
MB Shuttle SH55J2
Memory Team DDR3 1333 4GB x 2
OS Windows 7 SP1


首先跑太空戰士XIV...
011gdq.png

測試條件...
012fzu.jpg

2904 分...

接下來是 3Dmark 家族...
013wil.jpg

首先來看的是 3DMark Vantage,在 High Level 跑出了 10699 分,比之前 5450 強超多的...XD

3DMark 11 Basic
014uoj.jpg

P3892 分,之前 5450 沒跑過 11 ,現在也不敢跑,應該慘不忍睹...XD

令人回味的快打旋風...
015ko.jpg

8xAA 開下去,一樣還是 A 級平等,分數 8895 ,流暢的沒話說!

016ur.jpg

Unigine Heaven Basic 2.5 實測,4xAA 、Tessellation、特效 High 都開下去...
在我的老舊 H55 上還有逼近 30 張的效能,夠我再用三年啦!

這回的顯卡升級,主要就是針對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所挑選,5 張小朋友有找的價格,從Radeon 5 系列入門卡升級到 GTX 650 Ti OC 版,中間效能的突破可想而知。除了效能考量外,另外一點就是耗電量,因為我的平台是 Shuttle 的準系統,電源供應器的瓦數僅 300w,雖然有 80 PLUS Bronze 等級,但若升級太高階的卡會有供電不足的疑慮。

因此,這張 GTX 650 Ti OC Version 算是幾經比較之後,性價比及功耗考量的最佳選擇。當然,對於喜愛特效開到頂,有專門遊戲主機能夠三螢幕輸出的玩家來說,這張卡當然無法滿足發燒友的需求,但是對我來說已經是很棒的選擇啦!

以上,分享給近期有要升級顯卡的網友們~我要繼續去練槍法啦!
 
很棒的文筆,詳細的介紹。
 
歡迎加入N家的行列~;f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