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光電鼠標分辨率的時候,有的廠商使用「DPI」這個單位,而有的廠商則使用「CPI」。那麼,這兩個單位有什麼區別呢?是否有優劣之分?下面的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PI原來是印刷方面的記量單位,表示每英吋上可以印刷的網點數量。後來常被應用於打印機、掃瞄儀等輸入、輸出設備,現在也經常用來形容光電鼠標的分辨率。也就是說,DPI並不是形容光電鼠標分辨率的專有名詞,而是「借來」的單位。DPI的英文全稱是「dots per inch」,直譯為「每英吋像素」,可以用來表示光電鼠標在物理表面上每移動1英吋(約2.54厘米)時其傳感器所能接收到的坐標數量。比如,羅技MX 510光電鼠標的分辨率為800 DPI,也就是說當使用者將鼠標移動1英吋時,其光學傳感器就會接收到反饋回來的800個不同的坐標點,經過分析這800個不同坐標點的反饋,鼠標箭頭同時會在屏幕上移動800個像素點。
對於光電鼠標的分辨率,安捷倫(世界聞名的光電鼠標引擎生產廠商)提出了自己的單位標準,即「CPI」。CPI的全稱是「count per inch」,直譯為「每英吋的測量次數」。因為光電鼠標的分辨率本身反映了一個動態的過程,單從單詞的直譯來說,「count」(測量)比「dots」(像素)更加傳神。不過目前在光電鼠標的世界裡,「DPI」和「CPI」都可以成為形容光電鼠標分辨率的單位,性能方面沒有差異。
而對於光電鼠標的分辨率,不少朋友還有個誤解:分辨率越高,定位越準。而實際上,提高分辨率的根本目的就是減少使用者需要進行的物理位移。比如,某款光電鼠標的分辨率是400 DPI,也就是說這款產品位移一英吋距離內可以測量400個像素,而測量每個像素就需要鼠標物理位移1/400英吋。那麼在1024×768的系統分辨率下,如果將鼠標箭頭以直線方式由左上角的點移動到右上角的點,理論上就需要經過1024個像素,也就是說需要位移光電鼠標2.56(1024/400)英吋。但如果這款光電鼠標的分辨率達到了800 DPI,顯然它只需要位移1.28英吋,鼠標則可以減少位移原距離的一半。由此可見,鼠標箭頭在系統裡位移同等距離時,光電鼠標的分辨率越高,所需要的物理位移也就越短。在越高屏幕分辨率下工作,這種情況也就越明顯。因為屏幕像素越多,所需光標移動的距離也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