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FirePRO V7750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atarux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atarux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31/09
訊息
57
互動分數
6
點數
8
市場建議含稅售價:新台幣55,000
Radeon HD4670的繪圖卡版本
接下來上場的V7750,從規格面來看,相信會讓巨砲主義的愛好者有些失望。跟以前筆者曾經借測過的V3750比較起來,除了顯示記憶體加大到1GB之外,主要就是顯示核心和記憶體的時脈分別提升到800和900MHz之譜。說是HD4670顯卡的工作站版本也不為過。從這裡相信眼尖的讀者可以看出來,ATI並沒有把RV740核心的Radeon HD 4770拿來開發中階產品,反而是利用製程和產量相對穩定的RV730核心作為FirePRO V7750的基礎。如此一來,更讓人有RV740是台積電製程(40 nm)測試白老鼠的感覺。
RV730同樣支援DirectX 10.1及Shader Model 4.1。總共有5.14億個電晶體,採用55 nm製程,由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製造。
原廠產品規格
4674951633_05065001ae_o.jpg

4674972567_fb1804c081_o.jpg

▲FirePRO V7750的正反兩面。
4675593062_6fbcfd48e1_o.jpg

▲FirePRO V7750的側面照。
4674978985_c745527225_b.jpg

▲FirePRO V7750的彩盒包裝。
4675604510_108dda8288_b.jpg

4675608378_2f40c1359d_b.jpg

▲FirePRO V7750測試平台。
4675609986_84455d374b_b.jpg

▲FirePRO V7750裝上測試平台後的雄姿。
4674988829_7c8bf21cf6_b.jpg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FirePRO V7750。
4675615036_1b3b683919_b.jpg

性能測試用的平台詳表
4675618540_704d420c82_b.jpg

軟體部分
4675630502_c3ce882d7f_b.jpg

▲測試平台的GPU-z截圖。
4675626250_3eb562fe64_b.jpg

▲Cinebench的R10成績。
4675002059_d4a53b20d7_b.jpg

▲Bentley Systems 的Microstation Benchamrk。
4675636288_4d679312d0_b.jpg

▲POV-RAY處理能力測試。
4675628422_a5bb317838_b.jpg

4675007949_3c987f20dc_b.jpg

4675632038_ce075296fd_b.jpg

4675010793_84273faa6b_b.jpg

▲GPU Caps Viewer測試畫面。
4675019503_0997f72ebb_o.jpg

▲Lightwave 9.6的成績。
4675646508_576476cb8c_b.jpg

▲Pro/E Wildfire 2.0的成績。
4675651366_167d1afcf2_b.jpg

▲SolidWorks Benchmark 2007的成績。
4675033575_68cdcc3e8f_b.jpg

4675658136_5387ebda2a_b.jpg

4675038101_c048bcf89f_b.jpg

▲SPECViewperf10的效能。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兩張工作站顯卡與前一代FireGL V8650的效能比較分析。
4675047975_619e5da79c_b.jpg

▲Lightwave 9.6的花費時間比較,數值越低者效能越高。
4675045893_413d7b58dd_b.jpg

▲Pro/E的花費時間比較,數值越低者效能越高。
4675047777_6b3ac7225d_b.jpg

▲SolidWorks的花費時間比較,數值越低者效能越高。

另外,在SPECviewperf10的表現部分:
4675669222_ac97b8a43a_b.jpg

4675046777_3fdb516c11_b.jpg

4675668840_b0a4b166d0_b.jpg

4675047539_326012c1cb_b.jpg

4675668524_a3564faaeb_b.jpg

4675047221_4d473d8184_b.jpg

4675046465_5ca37e9d80_b.jpg

4675047075_7942d1d28e_b.jpg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V8750的表現絕大部分都是勝過前代的旗艦V8650。不過,領先的幅度並不算太大。甚至在部分測試中還稍遜於前代款式,也證實了R600架構在繪圖能力上的確是相當強悍的。另一方面,中階的V7750以四成左右的價格,便能取得相當程度的性能。相信在大部分的使用場合,V7750都可以讓消費者滿足其表現。當然,若是圖形複雜度極高,又對花費時間有嚴苛要求的情況,仍是建議購入V8750。
4675053729_ccfdd0e85a_b.jpg

▲上圖為協助測試現場,桌上最左邊之直立電腦為借測平台。
針對此次產品測試,筆者特別情商位於內湖的某專業影視後製公司,協助測試此次的V7750 & V8750 與它牌現役工作站顯卡實際效能上的差異,經過2週的實地使用後,Q & A節錄如下 : (由於測試畫面均有商業版權考量,故不便公開呈現)
1.Q : 這次測試的V7750 & V8750 和目前使用的入門級工作站顯卡,在現有的工作上有那些差別?
A : 先說明本公司目前的接案多為公司商品簡介或電影DVD/ 藍光光碟的後製,在片頭企業商標、DVD和 藍光光碟的選單,裡面往往會用到大量的 3D 動畫,但基於現有電腦的效能,不太能做的太精細。
如果是DVD畫質的話,拿以前完成的建模來跑,老實說根本沒差,速度和效能感覺起來是一樣,但是這家的顯卡在公司的監視器上調企業標準色時能調的比較快和準。
如果是藍光畫質的話,拿以前完成的建模來重拉的話,就可以感覺到差異了,尤其是回饋的即時性非常順暢,切到不同角度,都不會有Lag的現象,使用時的噪音和排放的廢熱也沒它牌高。
2.Q : 經過這次V7750 & V8750的體驗後,如果未來採用的話,預估會在工作上有何助益 ?
A : 剪輯後製和動畫這類工作以現階段來看,已經歸類在 ”勞力密集” 的產業了,所以平均人機產值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雖然近期藍光的需求強勁,但礙於現階段電腦的效能所以能接單的數量不得不有所取捨,如果採用這類等級的顯卡後,預計將可提高藍光的接單量,相對也可提高平均人機產值。
測試後的結論是如果以V8750價位的投資報酬率來算的話,以我方現役設備,單機大約三個月左右可回收,這的確是很划算的硬體昇級投資。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