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andyaries@Apr 3 2005, 01:20 AM
光風扇的面積來說
2顆8*8的面積也不過也64+64=128cm^2
而一顆12*12的面積已有12*12=144cm^2
再來 一般而言 在同樣轉速下12*12的風量約為8*8的3倍
所以說 前置的8*8*2進風量是很難比後置的12*12*1的出風量大滴
故 出風量>進風量 廢熱還是不會留在裡面(理想狀態下)
---
如有說錯 請指正
我並不是很清楚同轉速下12cm的風量約為8cm的3倍 ;rr;
我是個認真的務實派,只知道要努力作實驗和調整
不過一般來說,機殼裡是不會有和8cm同轉速的12cm風扇的
因此這個設定還是需要再透過實驗來驗證可靠度
對流相當麻煩,在整個系統裡面,除了理想架構外
還要考慮到現實層面,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縫隙和圓孔
有些甚至會嚴重影響對流,例如我在機殼後下方封起來的那些孔 :)
我的話,做實驗之前都會先畫圖,思考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
風扇的數量、每個風扇的位置、每個風扇的風量 、轉速,這是其中一部分
各個發熱源的位置也相當重要,因為不能顧此失彼,最好是全方位的散熱
再經過其他諸多的調整後,還要實際測試看看效果怎麼樣
通常我會分兩段測試,一個是瞬間熱量測試,一個是長期熱量測試
前者當然就是大家常看到的溫度測試,馬上見真章
後者的話反而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我稱之為「溫度的盲點」
對於長期不關機的人來說,熱量如何不會累積在機殼裡比短期的溫度變化來的重要
溫度高一點無所謂,只要熱量能夠順利排出,就不會有過熱之虞
反之,一開始測出漂亮的數字,卻禁不起長期使用而溫度直昇是很要命的
當然,這不代表只要不長期使用就可以忽略後者,因為後者才是安全的系統
散熱不只是要買好的散熱器和散熱膏,對流架構也是很重要的
有時會聽到抱怨新買的優秀散熱器表現不如預期,很可能就是對流沒做好的緣故 :P
啊,原本只是想聊聊的,卻說了這麼多,感覺好像有點托大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