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4/25/06
- 訊息
- 538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國際大廠硬拼! 大陸液晶電視戰火失控 本土品牌失去價格優勢、被逼得無路可走 國際品牌自身獲利亦受創
電子時報
全球液晶電視(LCD TV)品牌大廠Sony、東芝(Toshib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近期紛在大陸市場發動史無前例的價格戰,不少廠商在大陸十一假期調降液晶電視價格逾30%,價格直逼大陸國產品牌,不僅大陸品牌業者首當其衝、銷售大受打擊,國際品牌大廠自身獲利恐亦受到嚴重影響。
大陸媒體引述海信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唐佑強的話表示,包括Sony、東芝、樂金等海外品牌,在大陸十一假期進行史無前例的降價措施,將大陸國產液晶電視品牌逼得無路可走。TCL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順亦指出,十一假期期間,Sony、三星、樂金的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逾30%,部份型號價格直逼大陸國產品牌。
根據大陸32吋液晶電視通路最新報價,Sony產品型號KLV-32U200A售價僅人民幣6,800元,樂金32LC2R售價亦僅人民幣6,900元,相較於大陸本土品牌創維32L98SW售價仍達人民幣8,699元,以及長虹LT3219P售價達人民幣7,999元,都要來得更低。
針對國際品牌大廠能將液晶電視降到與國產品牌一樣價位,大陸本土廠商大感不解,電視業者認為,海外電視品牌大廠在大陸市場得以低價販售,主因是其有相當大比重是向台廠採購面板,像是Sony的32吋機種,樂金26吋及32吋機種,以及三星32吋及37吋機種,係分別向友達(2409)、奇美(3009)等台廠採購面板。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表示,大陸平面電視市場競爭激烈,2006年1~9月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達40%,Sony、三星、樂金等國際大廠採購台製面板,顯然是為因應大陸市場價格戰,尤其近年來台廠在全球面板市場崛起,並超越日本、南韓成為全球最大TFT LCD供應地,在32吋及37吋主流電視面板因價格、性能優勢,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陸刃波提醒大陸彩電業者,由於海外廠商向台廠採購面板量逐季增加,顯見海外廠商正在為大規模價格戰作準備,一場比十一假期更激烈的大戰恐已箭在弦上。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品牌大廠大打價格戰,亦嚴重衝擊其自身獲利,以Sony為例,儘管自2005年第四季推出Bravia品牌後,交出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並一舉在2006年初登上全球液晶電視出貨冠軍寶座,然Sony在2006年第二季電視事業部的營業利益率約-5%,仍未能有盈餘出現,顯示薄型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再以液晶電視霸主之一的夏普(Sharp)為例,全年液晶電視出貨量上看600萬台,然其電視部門營業利益率僅在2.5~3.5%,實際獲利相當有限。事實上,同樣情況亦發生在電漿電視業者身上,以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為例,其40吋以上電漿電視面臨液晶電視快速擠壓,迫使松下2006年上半營業利益率從2005年約5%,下滑到約2~3%。
電視業者認為,液晶電視市場正急速擴大,2009年時全球市場可望突破1億台,成為各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加上次品牌及新進品牌在新興市場快速竄出,價格戰無疑將愈趨激烈,而品牌大廠通常必須花大錢在廣告行銷、通路回饋等方面,使得品牌大廠營業利益率普遍偏低,至於品牌力較為不足的小型業者,亦將因品牌大廠壓低價格促銷,而面臨更嚴峻生存挑戰。;x; ;director;
電子時報
全球液晶電視(LCD TV)品牌大廠Sony、東芝(Toshib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近期紛在大陸市場發動史無前例的價格戰,不少廠商在大陸十一假期調降液晶電視價格逾30%,價格直逼大陸國產品牌,不僅大陸品牌業者首當其衝、銷售大受打擊,國際品牌大廠自身獲利恐亦受到嚴重影響。
大陸媒體引述海信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唐佑強的話表示,包括Sony、東芝、樂金等海外品牌,在大陸十一假期進行史無前例的降價措施,將大陸國產液晶電視品牌逼得無路可走。TCL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順亦指出,十一假期期間,Sony、三星、樂金的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逾30%,部份型號價格直逼大陸國產品牌。
根據大陸32吋液晶電視通路最新報價,Sony產品型號KLV-32U200A售價僅人民幣6,800元,樂金32LC2R售價亦僅人民幣6,900元,相較於大陸本土品牌創維32L98SW售價仍達人民幣8,699元,以及長虹LT3219P售價達人民幣7,999元,都要來得更低。
針對國際品牌大廠能將液晶電視降到與國產品牌一樣價位,大陸本土廠商大感不解,電視業者認為,海外電視品牌大廠在大陸市場得以低價販售,主因是其有相當大比重是向台廠採購面板,像是Sony的32吋機種,樂金26吋及32吋機種,以及三星32吋及37吋機種,係分別向友達(2409)、奇美(3009)等台廠採購面板。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表示,大陸平面電視市場競爭激烈,2006年1~9月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達40%,Sony、三星、樂金等國際大廠採購台製面板,顯然是為因應大陸市場價格戰,尤其近年來台廠在全球面板市場崛起,並超越日本、南韓成為全球最大TFT LCD供應地,在32吋及37吋主流電視面板因價格、性能優勢,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陸刃波提醒大陸彩電業者,由於海外廠商向台廠採購面板量逐季增加,顯見海外廠商正在為大規模價格戰作準備,一場比十一假期更激烈的大戰恐已箭在弦上。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品牌大廠大打價格戰,亦嚴重衝擊其自身獲利,以Sony為例,儘管自2005年第四季推出Bravia品牌後,交出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並一舉在2006年初登上全球液晶電視出貨冠軍寶座,然Sony在2006年第二季電視事業部的營業利益率約-5%,仍未能有盈餘出現,顯示薄型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再以液晶電視霸主之一的夏普(Sharp)為例,全年液晶電視出貨量上看600萬台,然其電視部門營業利益率僅在2.5~3.5%,實際獲利相當有限。事實上,同樣情況亦發生在電漿電視業者身上,以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為例,其40吋以上電漿電視面臨液晶電視快速擠壓,迫使松下2006年上半營業利益率從2005年約5%,下滑到約2~3%。
電視業者認為,液晶電視市場正急速擴大,2009年時全球市場可望突破1億台,成為各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加上次品牌及新進品牌在新興市場快速竄出,價格戰無疑將愈趨激烈,而品牌大廠通常必須花大錢在廣告行銷、通路回饋等方面,使得品牌大廠營業利益率普遍偏低,至於品牌力較為不足的小型業者,亦將因品牌大廠壓低價格促銷,而面臨更嚴峻生存挑戰。;x; ;dir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