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G

    玩轉8320E的TURBO CORE上5G

    怎麼感覺怪怪的? 雖說AMD已經很..... 怎麼還會有人落井下石的心態啊! 真的要知道熱量的話 當初就不要選TDP(壓制散熱器)功耗大的 雖然這麼說對AMD有一點抱歉啦!(不過INTEL也不遑多讓啊!如果你有玩過INTEL超頻的話?) 奈何! 不管是AMD 或是INTEL 因為它們知道 超頻者會挑體質 市面上賣給桌上型的K版 標示都是大功耗版本(耗電量比較少的 拿去做筆電) 舉個例子來說 一定要選擇主機板相位和電供 做的密密麻麻的嗎? 今天我們如果可以選擇TDP最小 頻率最高 製程最新來超頻 甚至 不要大超頻率(因為只是多耗電而已 效能增加只有一點點)...
  2. G

    處理器 Intel 新一代 Cannonlake 將有8核版?

    光是聽到 SoC高集成化 以後沒PCH南橋晶片 你說主機板製造廠商 會不會哭! (以後電供也不用做太好了 反正又不能超頻 只能微超 礙於接腳電流 這時望向AMD一直不改接腳的原因所在了) 就是焊在主機板子上 送修整塊送 唯一好處就是買cpu送板子 換cpu整塊連同主機板換 到時可能 超頻成了絕響 這個時候 名子取的就很重要了 因為會跟內容不符合 想轉型 就很尷尬! INTEL SOC集成案例還是有8核心的啊! 如ATOM 8核心 伺服處理器 還蠻貴的 這種連小羊單核心能力都能八過它 你說它貴在哪? 22nm 20W SATA埠多達12個 最主要還很小塊"Mini ITX迷你小板"...
  3. G

    AMD Phenom X4 955我是否買到體質超不好的

    不曉得為什麼 我就是很想噴i3? 話說cpu架構設計 快取是一門學問 從快取可以推論架構上是完整還是失敗品 但它還是有分 是先天設計還是後天添加的 (目前都是以雙核心設計為導向 所以要嘛都是2 4 6 8 16) 如果完全體是i7這種的話 I7 快取8M 4C8T I5 快取6M 4C I3 快取3M 2C4T 奔騰 快取3M 2C 小羊 快取2M 2C (快取是作失敗的) 推論1: 看似很合理 就是1核心 擁有1.5M快取 然後 1超執行緒技術單元 快取1M 4C8T =1.5*4=6M 加上2超執行緒技術單元 2M 快取8M 4C=1.5*4=6M...
  4. G

    AMD Phenom X4 955我是否買到體質超不好的

    想要多核心 又要超高時脈 我想在這時代是天方夜譚 (當然你口袋夠深的話 另當別論 最主要還是看你要跑什麼軟體?) AMD一直在推遊戲大作(就是支援多核心運用)以微軟DX12為主 INTEL在國外 我想LINUX作業系統OS OPEN GL為運用(開源社群)也不在少數 (尤其模擬更是....硬體 軟體是西瓜靠大邊的) 尤其在AMD 主導的多核心運用 會漸漸嶄露頭角 連以前gpu雙核心(雙卡)運用 由於DX12可能會更加劇烈 多核心 雙顯示卡 不過 應該還是一個夢啦~(至少 高頻率雙核心 沒人會要了 普遍是4核心了) 但是 時代的掙扎 還是有的(內顯? 獨立顯示卡?...
  5. G

    AMD Phenom X4 955我是否買到體質超不好的

    我比較好奇 Athlon II X4 620 你超多少?(會想知道 是因為即使是45nm特挑體質也是能打敗32nm普通體質的) 舉個例子 22nm G3258 雙核心 一般普通體質 可以超3.6G~4.2G 要更好的體質 才能4.5G 4核心K版 已經經過挑過的原廠體質 大概也只能4.5G~4.6G 更好的體質5G不可能 (這時應該很多人在懷念1代的究極特挑體質 事實上5G想一般正常使用有難度 即使已經14nm了) 隨著1代~6代 處理器效能進展緩慢 內顯大爆發 好處是帶來LINUX已經都內建顯示卡驅動了(以前光是裝一個驅動有多難啊!) 普及的好處
  6. G

    行動裝置 iPhone 6s 之你要三星還是台積電A9?

    大家在搶 不過 應該有人知道 這可是新製程的第一隻手機(意思是很持久) 拆解發現 iPhone 6s 系列 A9 有 14/16 nm 兩個製程版本
  7. G

    AMD Phenom X4 955我是否買到體質超不好的

    不好超? 何以見得!? 是跟同樣45nm的 Athlon II X4 620 超頻比起來 不是很理想對吧! 基本上 同製程 是一樣的東西 只是體質上的好壞 而已 這差別並不會讓你感覺座雲霄飛車一樣 45nm 你覺得上4G容易嗎? 看看intel 45nm 的4核心 同樣上4G有難度 (就是停留在你超頻上的難度 差別是一個是倍頻超 一個是外頻超 外頻顯的困難許多) 同樣的 你以為INTEL 22nm 以及 14nm 憑藉著製程的優勢 頻率會比較好上嗎? 做內顯 拖累處理器效能 頻率本來就是單核心比較好上 但大家都不做 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8. G

    處理器 Skylake小羊出爐, Celeron G3900、G3900T、G3920

    超外頻要件 記憶體控制器(cpu) 記憶體本身的速度(ram) 主機板子時脈產生器的體質(mb) 看得懂就看 看不懂......
  9. G

    顯示卡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DX11顯卡測試:AMD完爆NVIDIA

    現在所有的遊戲應該重點是擺放在DX12 所以 顯示卡排名又要改寫了(intel 內顯已經跟上了)
  10. G

    處理器 Skylake小羊出爐, Celeron G3900、G3900T、G3920

    英特爾宣布Skylake架構的微處理器上會內建「第九代」整合式顯示核心,其顯示核心名稱也從四位數改為三位數並新增GT4等級核心。 此代HD/Iris Graphic的產品有: HD Graphics(EU:12/16),核心代號「GT1」 跟個人的g3258 HD Graphics比(EU:10/12) 還是有進步一點點 HD Graphics 510(EU:12),核心代號「GT1」 HD Graphics 515/520/530(EU:24),核心代號「GT2」 HD Graphics P530/Iris...
  11. G

    [記憶體][CPU][MB]

    全新的1600記憶體現在有夠難找... 除了某已下市公司的倒貨跟非一線品牌 (記憶體不是可以向下支援嗎?) 來說說原生與oc 的不同吧! 原生意味著 一開始就能支援 (就是晶片組或是記憶體控制器 能提供一定的除頻比或是倍頻比 達到或是接近) OC就是官方不保證穩定的頻率 (通常是經由超外頻而改變原生的除頻比或是倍頻比) 但不管原生或是超頻 我們都知道 加壓可以改變工作頻率(所以不管它是在北橋晶片或是處理器裡面 的記憶體控制器) 唯一的關鍵是熱量 與電子遷移現象 附註: 官方還特別標注紅字 耐人尋味 支援雙通道 DDR3...
  12. G

    儲存設備 Intel 535 SSD 56GB 小容量發布

    你們知道為什麼容量是呈現 32G 64G 128G 256G 512G 1T嗎? (因為電腦是二進制的數字系統 而容量是為了更容易表達電腦的指令和數據 給人懂 所以採用16進制)見註 記得SSD剛出來的時候 有人說:資料會消失不見(但不會有壞軌 意味著無法救資料) 容量只會越變越小 所以64G-56G=8G 這些8G 1.有些是用來替換掉損壞的單元(備而不用) 2.有些是不足容量顯示 因為電腦容量計算單位與人的計算單位不同所致 3.實際上每顆晶片上 容量有些是受損的狀況下(避開使用) 但 有些堅稱XXG 某些卻都比人少是為何? 您會相信哪一種?...
  13. G

    處理器 拼性能更拼良心 A10-7870K與新i7最強核顯對決

    相信我 INTEL絕對沒有留一手 它(內顯)就跟APU一樣 只有完全體 才會最強(就是原始設計 都沒有製程瑕疵的時候 當然會賣最貴) 不然作失敗閹割的東西(就是沒內顯 或是內顯 串流處理器單元短少) 才會比比皆是(有些人會說那是天生沒內顯設計 問題是你真的了解內情嗎?) 光是添加了 L4快取/eDRAM (128MB) 贏了面子 但輸了底子(完全不能賺到錢 早在更早之前AMD就玩過了 不過是北橋晶片組上) 再者 光是靠憑著DDR4的速率 是可以彌補差距的(只是要超到4000MHZ 外頻有的上了) 如果你有去作過功課 其實GDDR 跟DDR 他們的關係還挺有趣的...
  14. G

    處理器 AMD發布 Pro A12 系列APU, TDP可低至12W

    i7-6820HK 這要是桌機該有多好啊! 記憶體支援類型 DDR4-2133, LPDDR3-1866, DDR3L-1600 核心數量 4 執行緒數量 8 處理器基礎頻率 2.7 GHz 最大超頻 3.6 GHz TDP 45 W 可配置低 TDP 35 W 處理器繪圖 Intel® HD Graphics 530 繪圖基頻 350 MHz 繪圖最大動態頻率 1.05 GHz 光刻 14 nm(14nm極致體質) AMD 28製程真的是玩到極致了 8組GCN架構CU單元, 總計512個串流處理器單元,GPU 時脈800MHz,支援...
  15. G

    顯示卡 Valve表示DX12意義不大 Vulkan才是未來

    輕輕的說一下 轉貼: PS4運行的操作系統上是Orbis OS,這是一款修改版FreeBSD 9.0。FreeBSD是一種類Unix操作系統,是由經過BSD、386BSD和4.4BSD發展而來的Unix的一個重要分支。相比Linux,其授權許可更為寬鬆,而且PS4是基於x86_64架構,並非上代所採用的Cell,這也使得運行FreeBSD變得更為簡單。 不過,PS4搭載了AMD八核APU和Radeon圖形芯片,但是現在並沒有任何為FreeBSD開發的Catalyst驅動,所以,Sony還要與AMD合作開發專為PS4的驅動,或者是將Catalyst代碼遷移到BSD系統。...
  16. G

    主機不定時黑屏

    狀況1 黑屏時主機是直接斷電重開,並且卡在bios硬體檢測階段之前 也就是沒有嗶聲,主機板上的燈號是橘燈不停閃爍 (橘燈應該不會是硬碟燈吧!綠燈是電源燈 紅燈是硬碟燈 橘燈是?) 大概要斷電10幾分鐘後再開機才能再進系統 這種情況 我是認為記憶體 或是硬碟 記憶體可以縮小範圍 只用一隻 比較好掌握狀況(可別跟我說全上類!) 硬碟則是壞軌(有時並不是壞軌 而是會當機的硬碟) INTEL 比較龜毛 好像是過熱保護 或是過電流保護(不過斷電10幾分鐘後才能再進系統 這也太.......) 狀況2 黑屏的狀態無法用燒機軟體重現,搬去2家電腦公司都重現不出來,只有使用者在玩遊戲會不定時發生...
  17. G

    處理器 Skylake 上DDR3記憶體可能傷處理器?

    還沒開始 就已經結束了 (怕大家一堆再RMA 先保個險 其實不用怕 因為DDR4.. 有兩種製程 嘿嘿!) 話說支援DDR3 (1.5V~1.65V)跟DDR3L(1.35V) 是指供給記憶體穩定工作電壓 如果會關係到處理器的IMC記憶體控制器的話 有點說不過去 如果硬要說 有關係 大概就是IMC記憶體控制器最高支持的速率只有4133MHz(INTEL都這樣說了 體質大概座落點) 也就是主機板商 亂加壓IMC記憶體控制器-電壓 之後 可想而知...(先跟你們說一下遊戲規則 不過 不是只有K版能這樣玩嗎?目標又縮小了 K版送修返回率!?) 14nm 電子遷移 不耐高壓(是低壓啦!...
  18. G

    處理器 拼性能更拼良心 A10-7870K與新i7最強核顯對決

    其實從GPUZ就可以看出端倪 ROPs/TMUs =8/32 ROPs/TMUs =8/16 說真的 INTEL進步很多 在內顯上 可是這進步 看在非常多的INTEL使用者眼中 你覺得會組INTEL 會缺少組顯示卡的錢嗎? 他們還會說買cpu是送內顯嗎? 組INTEL是注重cpu處理器效能嗎?(有1~5代舊製程 接腳可選 可以撐) 其中值得說道的是 1.搭DDR4 是亮點 2.連低階都搭了有看頭的內顯 我只能說對INTEL筆電 與 平板的意義 遠比桌上型的意義來的重要許多 至於 拼性能更拼良心 哈哈!我想應該是暗指"售價"吧! 如果低價奔騰也有K版 I3也有K版...
  19. G

    處理器 AMD Zen架構不成功便成仁?專家們如是說

    說實在 期待AMD只是為了打擊INTEL 應該一堆人那麼想的吧! 事實上 就算AMD作跟INTEL相同的效能(14nm) 價錢應該也不會便宜到哪去! 而且 從根本上 大家有目的 共同的迴避 做純處理器(一堆核心處理器 結果也只是在追求單核心效能) 以至於 製程越小面積越小 加上 爛散熱膏 加上 3D電晶體堆疊技術 顯示記憶體大概也採用了 固態記憶體應該也是 (這無不是在縮減製造成本 贏取最大利益) 單核心效能 被衰減 時脈被限制 並且龜步成長(因為有效能的內顯會吃電) 其實從遊戲軟體上(一堆優化很差的軟體遊戲 還是佔大多數 大作通常差異性很明顯...
  20. G

    新瑪奇英雄傳 硬體資源使用情況分享

    網路遊戲 不意外! 現在最省錢的 莫過於擁有一棵媲美I7高單核心能力 "時脈"的單核心 (除了20週年奔騰那一棵以外 INTEL有哪一棵有性價比?) 不然I3秒殺AMD全家從哪來? 但 問題是 你玩的是遊戲還是其他的(轉檔 伺服器 虛擬機) 我認為 至少AMD作到開先例 然後INTEL發揚光大 創意理念創新 有時比"資本"來的重要很多 可惜的是 比資本 比研發經費 比一些離離叩叩 光是能存活就很不簡單了 製程硬體跟不上(更何況軟體支援部份 一堆人的心態還是西瓜哇大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