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G

    處理器 Intel Skylake 整合 Iris 6100 功耗也僅15W

    Iris 6100規格跟最高端的Iris Pro 6200相同,但沒有後者的128MB快取 eDRAM 支援 DirectX 11.2 其實看遍所有的內顯(intel amd 如果你有觀察到的話 支援DirectX 11 11.1 11.2) 不知道是硬體發展過快還是軟體過快 Win10支援DX12(這個未演先轟動) 貼幾個代表性遊戲 Diablo III 2012 low 1024x768 73.8 fps Compare med. 1366x768 54.6 fps Compare high 1366x768 44.8...
  2. G

    主機板 ASRock 發佈 C70M1 R2.0 , 組便宜PC就靠它了

    一個是可以玩遊戲 也可以當bt機 最省錢(cpu已焊上去 +內顯 DX11 只支援x4) 不過還是輸am1(只支援x4 DX11.1 不過誰會想要去外接顯示卡?) 一個是cpu能拿來跑分 想玩遊戲 要外接顯示卡(支援x16) 不過拿atom玩遊戲!? 製程進步 以前隨便只要打上mini-ITX 貴到根本不敢想去組裝 不過拜ARM崛起 SOC整合 即使是intel 也不敢賣太貴 只是這種 就真的是 要懂的人去玩的了(才不會說 為什麼效能..... 因為節能昧!) 這種產品會隨著移動平台 而越來越多 再者跨越這種 在於 是否是 純粹低電壓驅動(單一5V)...
  3. G

    顯示卡 遊戲開發商: DirectX 12不是靈丹妙藥

    它的意思 同樣是SOC 有些是為了省成本 CPU與GPU 共用DDR3記憶體 但有些則是追求顯示效能 採用獨立GDDR5記憶體 就猶如手機 分高階與低階 同樣一塊soc 但支援的有LDDR2 LDDR3 LDDR4 跑出來的效能就不一樣 而且為了省電 又有分LDDR3與DDR3(當然論效能和價錢又不一樣了 出發點朝向終點也不一樣) 不過目前 移動市場也頂多運用到DirectX 9.0c <----->Opengl 2.0 之間的轉換 遊戲機會運用到DirectX 12 應該除了PC以外 再來也不就是 Xbox ???? 而且會受限於遊戲主機硬體 做適當優化(電腦不會 嘿嘿)
  4. G

    預算1萬組機 請各位給點意見

    上網 簡單的文書? 不是連平價手機都能快速上網嗎? 而且手機已經都是4核心了 又安靜 方便輕巧 AMD雙核!? 現在賣的 僅止於少部份 都已經四核心了 未來趨勢 intel atom大軍 因為手機關係 所以 桌機會有一堆是必然(不解釋) amd am1 其實就是試作品 (也不用解釋) windows 10 支援很多東西 arm x86(這版本dx12說有對多核心優化) 大家積極想打入的物聯網時代 不僅手機(移動市場) 連小型物品 居住環境 電氣用品 電器溫度濕度感測 連Raspberry Pi 2 教育研發性質也都可以做的到 而且更便宜 搭配3d列印表機可以自己 做機殼...
  5. G

    處理器 AMD A10-8850K曝光, A10-7850K的升級版

    14nm 是INTEL獨佔的技術 沒猜錯的話 應該會採用20nm 或是16nm 因為是AMD昧! OS:笑~ 其次是20nm 應該製程技術很成熟了(16nm 2016年才試做ARM高階手機處理器 ) 因為AMD之前說過 採用28nm 是因為製程技術比較成熟 而且以AMD的規格來說 沒有製程研發工廠 手機 ARM 16nm 恰好輝映 X86 14nm 雖然內心希望 AMD採用16nm 只是我覺得AMD應該會考量製造技術成本 就猶如28製程一樣(慣例 22nm v.s 28nm) 其實XBOX 跟PS4 是採用20nm的AMD APU 8核處理器 但時脈還蠻低的
  6. G

    電玩/軟體 Windows 10的觸碰版Office開放下載

    Raspberry Pi 2 還真的支援Windows 10 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支援形態? 只能說微軟 身段真的很軟 X86 ARM通吃 (趕上風潮 不像INTEL很硬 X86 -> ARM)
  7. G

    主機板 Intel 2015年很混亂,8、9、100系列晶片共存

    它的確讓你感覺都很超值 所以你 1150 全上最高階 試問你上了嗎? 1155 全上最高階 試問你上了嗎? 有人說AMD做一堆科技垃圾(因為效能不及INTEL) 可曾想過 同樣的東西 做更多 處理器效能只進步百分之10的東西(惟獨內顯進步神速 而且內顯持續增強 當然記憶體讀寫也是) 讓人更下不了手 買下手的東西(試問有多少人會花大錢 買只升級10趴~20趴的東西 追求內顯效能和記憶體讀寫) DIY市場更冷了
  8. G

    行動裝置 ARM發佈16nm Cortex-A72, 效能A15的3.5倍

    讓人不經聯想 "ARM的逆襲" 雖然ARM 都是設計一些SOC的晶片 可是 X86轉進14製程 甚至連DDR4運用 ARM也都有跟上 除了眾多的28nm的Cortex-A15架構 多數廉價手機採用(AMD目前採用的 因為沒製程工廠 不像INTEL 有自己的製程研發) 20nm的A57架構 高階手機採用 沒想到更高階也採用Cortex-A72 16nm的旗艦處理器 也公佈了 跟INTEL一樣的銷售策略(就是記憶體速率頻率支援性高低) 平價手機 採用的是平價聯發科4核心 搭配LDDR2-533 或是 LDDR3-533 而高階手機 採用的是8核心 搭LDDR4...
  9. G

    儲存設備 Liteon 推出 ZETA 系列固態硬碟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 一開始也是伺服器等級的 上不了伺服器等級 才會淪為桌上型 但 傳統10T硬碟也不過2015才開始量產 明年真的推出來 硬碟產商死一半 不過 也還好 硬碟真的是太太平了 跟處理器一樣不變 不管哪種都能帶動 usb隨身碟 TF卡 (ARM 64位元) 支援容量大進步 其實手機64位元瘋 即將來臨!(反正桌機是變不出新把戲了) ARM 未來趨勢走向 1.帶動免費作業系統UBUNTU使用趨勢 兼安卓系統 兩種選其一 2.是移動手機平台 3.變身家庭劇院 支援HDMI 4.變身省電bt機 5.變身桌上型電腦...
  10. G

    電玩/軟體 Windows 10消費者預覽版1月發布, 相容Android應用?

    這是市面上賣的 採用 Android 4.3 Jelly Bean 作業系統與 ZenUI 1.1 操作介面 搭載 Intel Atom Z2580, 2GHz 雙核心四線程處理器 不恥求教! 它是怎麼完成X86->ARM的? 優點與缺點類? 它的確是X86處理器 沒作ARM 可是它的目的很清楚與明白(這種作法 就像是萬能的X86 模擬ARM一樣 在於他是軟(體)還是硬(體)的) Intel Atom平台使用PowerVR图形技术 採用了PowerVR SGX圖形技術和PowerVR的VXD多重標準高清視頻技術...
  11. G

    新手想組新電腦~兩張單子請教各位大師們~

    建議去 爬文 看看 何謂超執行緒? 以前的人 超頻 甚至是玩遊戲 會選擇關掉它(超執行緒) 甚至 一半推你買intel的人 一開始就會開衷名義的叫你選擇I5 不是沒有原因的(!?結果相同預算下 想跟amd組比較有CP值狀態下 趴著才比較有可能) 站在超頻立場下 站在大多數軟體倚賴單核心之下 我只推G3258 3.6G的i3 我用低階板子都4.2G再用了(把以前表弟的775銅底風扇 拿來用free) 未來遊戲大作 有幾個特色 1.64位元 only 2.8~16G記憶體 3.寒霜引擎 對2-8核心的電腦進行了優化 更不用說...
  12. G

    主機板 入門福音:AMD A68H主板悄然上市

    在此 還是很感謝 可敬的對手!(很長 但我看完了) 像之前特挑伺服器CPU.這次又特挑少人用的8核.要對比FX 8核的多核效能.拿一般銷量比I 8核多的假4核i7出來對比吧.都能跟FX 8核打平了.高端產品一般人根本少買少用. 特挑打高空有意義嗎? 有意義的 1.當intel打intel時 我實在是很想看看 x代會怎麼自圓其說 2.AMD礙於財力與人力 無法與之抗衡 不能同時有兩條生產線 當全力發展apu與fx 只能擇一時 決擇是什麼?(公司規模的影響程度) 3.高端產品?不知道你所謂的高端產品是指DDR4 或是實體8核心 還是伺服器CPU?...
  13. G

    主機板 入門福音:AMD A68H主板悄然上市

    我說 說服力一點都沒有 就是根據你以往的發言 一個都用intel式發言的人 對amd還有什麼好期待的 只不過 你想聽為什麼? 我就來解釋為什麼! 外頻是有影響.但是卻不是最重要的效能影響因素.不然怎麼解釋I家從775.1156能超過100的外頻.到1155之後外頻鎖100.同頻同核心數的效能.能效比都775.1156提升那麼多? intel cpu效能沒有多大進步是真的 尤其是單核心效能 這種東西是兩難 要單核心又要多核心 勢必就會犧牲其中一部分 我想intel八核心已經作一個很完美的示範了吧 挑出來的極致頂級製程 就像是win8電視棒一樣...
  14. G

    電玩/軟體 Windows 10消費者預覽版1月發布, 相容Android應用?

    包山包海最後微軟一樣是贏家 是不是贏家? 我不知道 不過連X86霸主 intel 都轉作arm處理器 雖然是硬底層轉譯器模擬 而且其內建顯示晶片也是授權的(因為arm的顯示晶片走節能風 不是一般x86內顯能比擬的 最主要是軟體相容性顯示) 黑莓的BB10,馬雲的YunOS 都是LINUX 頂多不自帶Google 的Android市場集 與核心應用程式 相容性會比X86指令集 模擬arm 來的簡單許多 但 Windows 10 相容Android應用 就不一樣了 是X86指令集 模擬arm 我最清楚什麼是模擬了 那就像是靠強大的X86 模擬arm...
  15. G

    行動裝置 Intel新基頻支援450Mbps, 14nm四核手機處理器推遲2016年

    Intel在Atom Z37xx系列上衍生出太多產品了,千元級國產X86平板(無論Win8還是Android系統)大都是這個核心的產物 就像我所說的 什麼流向什麼 一切很自然不過了
  16. G

    主機板 入門福音:AMD A68H主板悄然上市

    AMD應該已經準備完全放棄純處理器這塊了吧? 我可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 軟體都跑單核心效能 單核心效能都沒多大進步 盡是都做 內顯+cpu 難道不知道內顯會拖垮單核心效能 為什麼都不做純cpu 還說會一代一代增強內顯效能 跟著對手起舞 像INTEL本業是作純CPU 它還跨領域去作ARM 去作APU(就是cpu裡面有內顯) NVIDIA同樣也是.... 上述的例子 都是嘗試在不同的領域裡找活路 當 副業大於正職 難道 就會忘記 自己原本是作什麼起家的嗎? 飲水思源頭 值得深思
  17. G

    筆電/桌機 DirectX 12將拋棄Windows 7 這一天最終還是來了

    雖然我言詞激厲 但你們應該是看不出來 我愛之深責之切吧~嘿嘿 2015~2018年 普及應該很遠 比起10TB 的固態硬碟 我還比較期待10TB的硬碟 聽說2015開始量產 HGST一聽可能是不知名廠牌 不過一搜尋之後 原來.... 其實不想說的 硬碟其實擺爛很久了 大海嘯效應最好有那麼久啦~ 原本硬碟大容量發布 可以帶動很多東西降價的策略 一直沒有發酵~
  18. G

    主機板 入門福音:AMD A68H主板悄然上市

    我怎麼感覺從你口中說出來 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先來看一下 INTEL與AMD的規模(10:1 可能連1 都誇大了) 再來FX 為什麼會又舊又太熱? 當然 是200外頻 你自己去看一下 現在哪還有什麼200外頻的? 外頻是超晶片組 這樣子就跟INTEL 775 一樣 也是一整個熱啊!(歸咎其原因 就是cpu和北橋晶片) 不過 好處是什麼? 就是可以超外頻啊! 你看看現在哪一塊主機板可以大超外頻的啊!(K版抽超頻稅 抽死你) 再來 FX 為什麼沒更新與進步?以及cpu超頻為什麼很耗電? 當然歸咎於軟體 X86 從32位元 轉換64位元的陣痛期...
  19. G

    筆電/桌機 DirectX 12將拋棄Windows 7 這一天最終還是來了

    其實我還蠻看好Surface的 前提條件下 它專攻的是商業人士(一秒幾十萬上下) 一定不是我 (因為我一定選APU) 倒是可以看看 高規格是怎麼樣定價的一個形式 它應該是一種品牌指標 就如同MAC 蘋果一樣 外觀已經大於它的實用性(如果有Surface開發專案的人聽到的話~真希望他能解釋一下) 是萬中選一的CPU 啟動電流小 再加上Storage容量要作到很小不易 再加上難如登天的售後進廠維修.... 有考慮要SOC一下嗎? 綜合以上種種 讓我感覺容量 真的是沒進步!(在SSD問世這麼久了 其實容量已經進步很大) 如果作業系統沒辦法縮小...
  20. G

    筆電/桌機 DirectX 12將拋棄Windows 7 這一天最終還是來了

    Zenfone能夠殺出血路熱賣就是強心針/明證. 嗯! 殺出血路 我相信 有時候表象熱賣 有兩種可能性 1.賺錢 互利 2.拼足了面子 不賺錢 也要佔市占率 你覺得會是哪種? 是我 我就情願買安卓ARM處理器(理由:我以前就說過了) 一如以往 皆是我片面推測之詞 但從搜尋新聞 片段 拼湊出觀點 有時很準 也有不準的 我只能說 Windows 8.1的電視棒 高階的價位 高規的硬體 尤其是那eMMC內嵌式記憶體(這種東西容量夠用就好 敗筆:壓制不了整體售價 ) 反應不出讓我驚豔的價格 (如果這是wintel 戰略結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