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G

    處理器 Intel:跳過 Broadwell 桌面版處理器是個錯誤

    Broadwell 和 Haswell 相近的性能,即使這兩款處理器放在上一年推出,未必能給 Intel 帶來很好的營收 相近的性能 -似曾相識的說法 難道5%~10%擠牙膏效能 INTEL高層都沒人發現? 本來高階晶片組唯一能帶來的福利 就是製程的提昇(22nm->14nm)也沒了 反而是新的低階晶片組轉而支援DDR3與DDR4(一切又從頭開始了) 叫買Z97的人 情何以堪啊!(半年前 一堆人說什麼支援14nm 結果就這2款 而且還不一定買的到) 反而是 製程帶來的驚喜 頻率提昇不見了(要換平台才能享受 不過驚喜的是 INTEL:我們迎來了 可玩電動的內顯 壓過APU)...
  2. G

    現在裝新機用1150 DDR3還是1151 DDR4平台?

    某牌子 支援 DDR4 4500+(OC)*/4400(OC)/4300(OC)/4266(OC)/4200(OC)/4133(OC)/4000(OC)/3866(OC)/ 3800(OC)/3733(OC)/3666(OC)/3600(OC)/3466(OC)/3400(OC)/3333(OC)/3300(OC)/3200(OC)/3000(OC)/ 2933(OC)/2800(OC)/2600(OC)/2400(OC)/2133 non-ECC, un-buffered 記憶體 *4500+(超頻)記憶體頻率在安裝單一記憶體模組時(單通道記憶體)才能實現。...
  3. G

    請求各位大神幫忙看一下 1055T + ga 970a d3超頻 DDR32400 設定~

    1.第一你有沒有好ram? 2.什麼樣的平台?(ddr3 1333 1600 1866 ddr4 2133 2400 2666應該啦?) 3.記億體控制器目前都在處理器裡面(光是你想要挑戰原廠cpu體值 就覺的可怕) 4.最惟重要的資金(我常說超頻是要以最少金錢換取最大效能) 光是這些花費(還不包含超頻摸索) 最後的結果 光鮮亮麗 沒幾個人能到達 是超頻上的成就感 但付出的代價 無法向別人以告之 相信我 即使有很大差距 但 沒有等價交換原則(唉!) 還不如換平台 科技日新月異 只要對的起自己所賺的每一分銀子 這樣的超頻才有意義
  4. G

    請求各位大神幫忙看一下 1055T + ga 970a d3超頻 DDR32400 設定~

    要發揮DDR3 2400的實力很難 因為AM3+ 是屬於ddr3初中期產品 而且晶片組久沒更新 通常超頻記憶體 最常用於 增加內顯效能 或是 超外頻時 晶片組沒好的除頻比 此時 記憶體頻率上不去 超頻記憶體就是用在此時 不然光是INTEL的記憶體讀寫 AMD 不堪的記憶體讀寫速度 一般使用上 差別並沒有如此巨大(除了usb ram作業系統 使用ramdisk 一開始讀取外)
  5. G

    請求各位大神幫忙看一下 1055T + ga 970a d3超頻 DDR32400 設定~

    GA-970A-D3 (rev. 1.0/1.1) rev. 3.0rev. 1.4rev. 1.3rev. 1.2 不管那一版都一樣 就是晶片限制 AMD 970 + SB950 晶片組 系統匯流排 支援4800 MT/s(即HT-LINK=2400MHZ) 4個1.5V DDR3 DIMM插槽,最高支援到32 GB (註一) 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技術 支援DDR3 2000(O.C.)/1866/1600/1333/1066 MHz (註二) (註一) 由於Windows 32-bit作業系統的限制,若安裝超過4...
  6. G

    行動裝置 高通 Snapdragon 820 不玩8核改自研4核, 2倍的效能

    行動裝置 最重要在於"待機持久性" 是使用持久性>效能 比較重要 還是 有效能 但不持久(一天充電一次) 其次 一些品牌主打大螢幕(其實最主要的耗電在於螢幕) 說穿了 就是電池容量太小了(變相的增加電池蓄電量) 就像是 nokia 反璞歸真一樣 在智慧型手機橫行的年代 賣的最熱銷的手機 卻是最便宜 待機最持久(充一次電 待機高達35天以上) 其實待機持不持久 卻也是心機(商機) 這樣人人都會買行動電源 和另購一顆電池
  7. G

    超頻記憶體會比較好嗎?

    超頻?記憶體? 超頻應該是這樣定義 額定電壓之下 所以展現的穩定工作頻率(穩定顧名思義 包含溫度控制 市售:額外加裝的散熱片 低電壓版本 皆為體質表現) 如:你的記憶體DDR3-1333 在加壓狀態之下 可以超DDR3-1866 但額定電壓卻只能跑DDR3-1333 或是 雖然可以上DDR3-1866但溫度須外加裝散熱片 不然常溫下會熱當 或是 參數要達到一定數據 但無法達成打下來的 體質較差版本 (意思是:要買之前要問電壓和沒加散熱片的版本 記憶體時序 體質比較好) 其實DDR3記憶體還蠻好超頻的 只要放鬆記憶體時序 和 加壓 上的去 最重要...
  8. G

    AMD X3 455 開核後外頻問題

    基本上 頻率是沒什麼問題!(外頻400 *倍頻8.5=3.4G 就一般45製程) 但 外頻拉上400 問題很大 而且是發生在開核 (就是測試過後 可能有問題 才會閉核心 問題可能出現在核心電壓 頻率上不去 最通常的是HT LINK倍數) 我只看過開核上300外頻 穩定 而且AMD很難上高外頻 本人只上過380外頻 而且把所有的因素都降到最低 結論:單核心比較好上) 舉個例子 如 AM2 倍數是5 HT-LINK=5*200外頻=1000MHZ AM3 倍數是10 但又加入NB 頻率...
  9. G

    行動裝置 Qualcomm 發佈 Snapdragon 412、212

    16nm!? 你是指Snapdragon 820嗎?支援LP-DDR4(低功耗) 基本都是高階手機才會導入 就像是20製程 也沒下放啊! 倒是28製程 還真的蠻常見到的(它製程技術如此之成熟 可能跟設備售價有關吧!) 話說 驍龍400 是用來搶攻低階市場的 只是它還是有體質較好的版本 沒錯就是驍龍410 如今更好體質的發布了 驍龍 412 Snapdragon 410 系統晶片於2013年12月9日宣布,它是高通的第一款64位元晶片上移動系統,具有多模4G LTE,藍芽,Wi-Fi無線,NFC,GPS,GLONASS和北斗功能,並包含了Adreno 306...
  10. G

    買g3258加換平台和買Q9950級哪個划算和撐的久

    過兩年想撿顆兩千塊4670K回來玩的時候就會很累 你真這樣覺得? 看看2600K 兩年過去了 有比較便宜嗎? 買INTEL超值說 你應該聽過吧!就是買時很貴 賣時也不會賠太多 775是例外(因為771伺服器垃圾傾倒 改腳位相容775) 這時你就知道 1156->1155 1150->1151(算了 這只是一些數字 看得懂的人就知道 我在說什麼!) 當代來說 一堆人一窩蜂買同一個產品 意味著很久以後 二手產品 一堆人淘汰相同產品 物以稀為貴 反方向思考 越多代表越不值錢 現在AMD平價8核心 也快來到了 如果 2016能一舉打下INTEL 至少能催生電腦效能前進 不能...
  11. G

    請問電腦升級的問題

    CPU E3300(超3.0)太高好像上不去->如果是電壓不足, 加點電壓試試. 其實絕對不是不足 3000/12.5倍頻=240外頻 早期高階晶片組 才會有定頻(PCI-E=100MHZ) 定頻-顧名思義 就是穩定顯示卡工作頻率(也是現階段只能靠大超倍頻 而不是以前大超外頻年代) 外頻只有在200 266 333 400才會完整除頻 (400外頻是高階晶片所有 普通的晶片組333超上去 仍屬於不完整除頻 不會像現在超倍頻那麼簡單 ) 45製程 大概頻率座落在3.5~3.8G 也就是保守估計3.4G 3400/333=10.2 3800/333=11.4...
  12. G

    買g3258加換平台和買Q9950級哪個划算和撐的久

    Q9950 45 nm 1333 MHz 8.5x333= 2.83 GHz 一般45製程 大概3.5G~3.8G就會很耗電 很燙手 晶片組會限制住超頻極限 也就是8.5x400=3.4G 而且受限至於晶片組(因為舊板子的高階晶片組 一掛掉 比較好找的普通晶片組 大都是333外頻) 面臨到不超頻的Q9950 效能可能跟AMD平價四核心差不了多少 買G3258 在一開始的時候 體質特好 (INTEL慣例 打響知名度 之後體質都沒那麼好) 不過停產了 (而且下一個30週年K版..... 其實G3258不過是小小開放鎖倍頻技術而已)...
  13. G

    請問INTEL i5-4570處理器是否無法發揮華碩STRIX GTX970 OC顯卡的全部性能?

    早些年(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優化在遊戲主機上很流行 什麼時候 只要是I5跑不動就說是優化差(要不是電腦效能一直停滯不前 I7超執行序 一直以來那是什麼東西? 我不知道!) 這是什麼理論 電腦要談優化 趴著等吧! 現在開發遊戲 大都一兼多顧(多平台 你知道吧!而且大部分從遊戲主機而來) 要不是電腦效能一直停滯不前 你覺得 遊戲一推出來 就被人幹絞 (難道原產公司都不知道優化這種東西 沒有內部測試過?還是一大堆人跑不順[他們都有頂級相同配備] 幹絞之後 迷途知返 ) (還是硬是要學學硬體公司 讓消費者去debug除蟲!省成本 嘿嘿) 只能說電腦要談優化 趴著等吧!...
  14. G

    處理器 Intel Broadwell-EP / EX 不打算出了?

    即使出到28核心 按照慣例 處理器-基礎頻率 應該也是2.1G~2.3G 而且維持140w以內 14nm 應該能做的事情很多 包含 1.衝高單核心處理器效能 (單處理器-時脈) 2.做非常多的核心 但魚(時脈-單核心效能)與熊掌(核心多-多工效能)不可兼得 不然 就會萬年的4C8T 或是8C16T 玩轉4C8T(其實光是內顯就能玩轉很多年了) 屆時 你會想要 一棵很多核心但時脈不高(如:AMD模塊化的整數8核心) 還是一棵擁有極高時脈的"單核"新處理器 以往的經驗來看 極高時脈的單核心處理器 能打敗低時脈的雙核心或是多核心處理器...
  15. G

    第一張支援USB 3.1的AMD主板 微星 970A SLI KRAIT Edition開箱

    其實就連製程最好的intel 在32nm 也頂多只能拿出 E7-8870 10C20T(拉高單核心效能 代價就是功耗 130W) 處理器基礎頻率 2.4 GHz 最大超頻 2.8 GHz 在22nm 已經能作到單顆18C36T E5-4669V3 快取45 MB 處理器基礎頻率 2.1 GHz 最大超頻 2.9 GHz TDP 135 W 推出日期 Q2'15 E5-2699V3 快取45 MB 處理器基礎頻率 2.3 GHz 最大超頻 3.6 GHz TDP 145 W 推出日期 Q3'14 其中不難發現 這已經是功耗最大極限了(intel體質特挑...
  16. G

    處理器 PC市場需求弱 Intel 14、10nm 製程延期

    其實就算是下放6核心 你怎麼知道是完整或是做失敗的? 舉個例子 Xeon 伺服器的品牌 像現在一堆人把桌機(I7 I5)跟伺服處理器混在一起談論 只是因為價格誰比較超值! 甚至一堆只有單cpu處理槽 (因為桌機比較傾像單核心效能 時脈較高 而伺服器比較傾向多工效能 時脈較低) 這樣都能放在一起談論(AMD整數8核心.....) 看看伺服器處理器價格 是不是有點衝擊到桌機頂級處理器價格(因為這是這年代發生的囧事~笑!) 切入正題 不知道 是否是完整核心時 怎麼看? 當然就是快取 某18核心 快取是45MB 某14核心 快取是35MB 某12核心...
  17. G

    處理器 Intel下代處理器跑分首曝:大失所望!

    其實不要太悲觀! 市場是有機制的 重點是要做出自己的獨立性 走出自己的路 像AMD APU內顯就走得不錯 NVIDIA x86處理器授權碰壁 在ARM也勉強走出自己的路 INTEL 其實應該走純處理器 頂多加個內顯 也別支援跑DX11 DX12 3D圖形 能顯示2D即可 在國外 作業系統軟體 可不只局限於微軟 intel處理器 軟體得到的支援性更多 相較於amd處理器就佔不到好處! 所以 重點就來了 增強內顯是會增加功耗的 可是同樣的內顯 又不能把另一方完全打趴(最後重裝上陣還不是外加顯示卡) AMD已經再做這樣的事情了(逐年增強內顯) INTEL又跟上同樣的腳步...
  18. G

    處理器 Intel下代處理器跑分首曝:大失所望!

    不會耶! 就如眾人所說的一樣 INTEL是外星科技啊! 只是沒下放高階處理器技術(就是要等你掏大錢去買) 不然8C16T早就普及了(1核心=1執行序+1超值執行序) 只是看你如何去看待你追求的是單核心效能 還是多核心效能 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就目前來看 頻率無法突破 意味著單核心效能拉不上去 繼續改腳位 玩轉4C8T 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升級的有感(你看選擇夠多了吧 賽羊->奔騰->I3->I5->I7) 人人都說超值 處理器保值說 荷包有感!不像AMD降價幅度那麼大 只是 有時優點也是缺點 就看你如何看待!...
  19. G

    處理器 Intel慶祝摩爾定律50週年

    晶體管數量翻倍 CPU效能不僅沒翻倍 還倒退囉!(因為包山包海 包內顯) 時脈永遠都是那樣 超不上去 (超頻難上加難 因為電晶體堆疊改採用3D堆疊 熱量散不出去 只能強調節能 ) 應該這麼說 與其設計突破性的產品 還不如研發只改進小部份 能賺大錢的產品 (因為上司說全面改進 賺不回研發投入成本) 最近常常這麼想 手機為什麼會有很便宜的產品 因為AA規都是無瑕疵的 c規自然就是......(這也是高階賣很貴的原因 低階.... 全在成本考量範圍內) 簡單的說 廢物利用
  20. G

    處理器 AMD一季度營收10億、淨虧損1.8億美元

    還好我不懂電腦 不然 我還被一堆人說單核心軟體強 多核心無用論 結果DX12出來說 抱歉!我們之前的軟體只有支援單核心運作 沒支援多核心 軟體 包含3D繪圖都只支援單核心優化 多核心硬體是跑心酸的悠! 軟體(遊戲)真的是決定硬體(顯示卡)的價值 一直以來皆是如此(PS2模擬 WINE依然只對INTEL優化) AMD還真難出頭啊! 偏偏人家給的又都是低階閹割品(一堆人甘願花大錢買東殘西殘半殘的產品 還自嗨!說那功能我又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