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Y

    amd 940 cpu散热器扣具能不能适用于现在的am4

    原来给x2 5000 开核fx5000用的 性能相当强大, 不知道能不能给amd4使用 大神请告诉我一下吧
  2. Y

    【開箱簡測】Axisplus AP-906 USB 3.1 Gen2 TypeA & Type C NVMe SSD 外接盒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583 没有固件, 我的981 256g 接上待机掉盘 正常读写不掉,就乎先
  3. Y

    R5對上i5哪個好!? (2600 VS 9400F)

    3dmark 有参考性 游戏和实际速度和3DMARK 有一致性? 不会, 结果就是 3dMARK的参考基本是0 基本仓者的测试 就是9400f 爆打 2600 超4。2g 然后 2600x 又能 比4。2g的2600 高? 不可能
  4. Y

    AMD對標INTEL 2700X PK 9700K

    确实 一个8核 16线程 一个8核8线程 2700k 必然跑分高 但是 在于支持超线程的软件 用户会效率比INTEL这边高 不过 这种支持超线程的软件 用户使用只是少数 单就游戏 毕竟2700x 的数字堆粒在哪 3000更强 l3缓存都堆到64m了 并不是amd 多先进, 只不过是amd 堆的料比INTEL 多 就像军舰 并不是说钢多好, 但 是厚度 比其它国家厚很多 自然就是防护好了
  5. Y

    請推薦一款cpu散熱器 空冷或水泠都可

    采融artist 3i 很合适 比d15差不多 体积在那小巧
  6. Y

    請推薦一款cpu散熱器 空冷或水泠都可

    65度是在什么室温取得? ok ?
  7. Y

    AMD對標INTEL 2700X PK 9700K

    太多弱,没有办法就乎用 磁盘 usb pcie 弱 最主要是做活慢 3dmax cad solidwork 至于慢的数据库 就更多了
  8. Y

    R5對上i5哪個好!? (2600 VS 9400F)

    这是能体现优势 就是单一u盘也能体现优势 还是硬盘间的数据复制 话说,你的心态了 我喜欢快,当然用INTEL 了 amd的弱是 在于 主板芯片 这近20年都不做 目前amd的主板芯片 也是ati小组的,所以玩时间长的都知道ati的主板芯片是什么德行 鸡肋, 好不容易出了 agc 结果 开核 弄得amd 灰脸都不是 中国区公关经理直接无语了 也赖amd 懒 没有硬件屏蔽核心和缓存 开核,开的也是各种档次 开缓存 开核心 只开核心不开缓存 总之吧工艺弱,造成良品率低 为什么用4+4 6核用3+3? 因为工艺不过关,做成单8核SOC 弱太多了 对了 超线程...
  9. Y

    R5對上i5哪個好!? (2600 VS 9400F)

    依照上面的測試,2600應該優於9400F。应该优于实际是不行 R5 2600性能可觀,但是功耗及溫度是軟肋。跑商业软件就出现弱了 如ps solidwork 犀牛 2600以低於9400F的CPU頻率運行,在3DMARK的表現仍然全線壓過9400F。我们用软件不是用3dmark这个软件做为电脑生活工作使用。所以3d的数据 参考性已经很低 要说3dmark01 那时 参考性还行 AMD原廠隨附的低階散熱器散熱效能不俗,可以壓制到1.4V,4GHz下的運行溫度。有条件都买一个100左右的热管散热咕咕 i5 9400F的記憶體延遲完勝R5 2600。因为amd是4+4的设备...
  10. Y

    【開箱簡測】USB 3.1 Gen1 隨身碟新主控-JMicron JMS901 新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量产吧 jms 一般提升量产软件 然后分出ntfs 做大容易数据存储 再来个cdrom 做win10安装盘 再来个fat32 当成 pe盘
  11. Y

    【開箱簡測】USB 3.1 Gen1 隨身碟新主控-JMicron JMS901 新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那就是推艇NTFS格式? 相对于ssd变u盘的方案 优点是不是低温呀 用msata m2 做成的u盘 读写好 但是会高温,需要加强散热?
  12. Y

    MSI GTX 1660 Ti Gaming X 與 GTX 1070 的效能差異實測

    温度不参考 基本性能比1070弱点 价格比当时1070上市便宜不少 最主要省了80w的功率电
  13. Y

    GIGABYTE GTX 1660 Ti Gaming OC 開箱測試

    跟负优化没有关系 主要是结构,也就是游戏商 会和显卡芯片商合作 用最新的结构去做游戏设计 这些新结构 是最新显卡才用 所以 新卡就比老卡跑的好 同样 老卡结构的对应游戏 新卡未必就跑得好 因为结构区别
  14. Y

    GIGABYTE GTX 1660 Ti Gaming OC 開箱測試

    战术成功 卡在590上边 价格比590高点 功率比590 低了80w 外加优秀 驱动 和完善设计
  15. Y

    AMD Threadripper 1920X 與 Intel Core i9-9900K 效能比較

    8核INTEL 的12核amd的看点在于 8核INTEL 在支持多核心的软件下 能比amd12核 快多少 还是说这个比例是重要 如果1:1平 那么少核心加高频 外加INTEL 指令集加成 做活效率要高于AMD 12核 如果说 amd赢的更多些 那用户自己分析 自己用的软件是否是amd多核有优势的 如果没有还是9900k吧
  16. Y

    兩款旗艦產品的對決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VS Intel Core i9-9900K 影片開箱分享

    太理论了 找专业朋友 直接弄个项目工程过来。 直接用电脑进行 编译 就最好的 如3DMAX CAD solidowork等 测试软件 不是不行 很多时间 和实际是出入很大的
  17. Y

    三星DDR4-2133 單條32G x 8 海容量256GB不專業小測試

    不知道b360能不能有支持呢 现在双16 准备双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