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J

    入門軍規 TUF 騎兵主機板 ASUS TROOPER B85

    通常入門或裝機的主機板,大部分玩家都會選擇價格較為低廉且陽春的 B85 主機板,可是就會有玩家認為入門主機板的品質或壽命就不佳,當 ASUS TROOPER B85 的誕生,這想法可能就要改觀了。華碩主機板的產品中, TUF 系列就是給消費者高穩定性、壽命長以及不用註冊就可享有五年保固, TROOPER B85 延續 TUF 的優點和特色提供給入門和裝機玩家一個不錯的選擇。 TROOPER B85 屬於 TUF 系列,享有五年保固是絕對少不了,另外就是 TROOPER B85 為 ATX 尺寸,支援多顯示卡技術的 CrossFireX 。...
  2. J

    渦輪式散熱雪原豹 ASUS TURBO GTX 960 開箱以及 SLI 測試

    華碩 ASUS 前陣子推出 TURBO 系列,所使用的散熱器模組則是渦輪扇設計,想必許多玩家看到這裡就疑惑那不是會很大聲嗎?這一點的疑慮是多餘的,因為新製程所賜, GTX 960 / 970 核心運作的溫度並不是很高,並不會像印象中渦輪扇都是很大聲印象,並且渦輪扇設計還有助於 SLI 時的散熱。這次所要分享的顯示卡為 ASUS TURBO GTX 960 2GB ,並且還會加入兩張 TURBO GTX 960 去比較效能。 TURBO 採用新包裝新氣象,顯示卡本身以及外箱包裝都是以白紅去設計。 ASUS TURBO GTX 960...
  3. J

    既是4G手機也是平板 ASUS 華碩 Fonepad 7 LTE

    ASUS Fonepad 系列的產品算是獨樹一格,介於七吋、八吋的螢幕大小,說是手機呢?還是平板呢?對於 Fonepad 7 而言,它可以為 4G 手機,也可以是平板電腦,與以前 Fonepad 相比, Fonepad 7 FE375CL LTE 不但提供 4G 連線速度,更是使用64位元的 Atom Z3530 四核心處理器、 2GB 記憶體以及前置雙喇叭設計,算是目前 Fonepad 系列中的一時之選。 ASUS Fonepad 7 LTE 外盒簡約,簡單 show 出產品正面照以及產品名稱。 外盒側邊則是會標示顏色,共有黑白雙色可以選擇。 Fonepad 7...
  4. J

    第一次玩 ITX 就上手 ASRock H97M-ITX/ac

    台灣似乎對於 ITX 規格的主機板並不太流行,常常看到網路上不少玩家分享 ITX 的文章都還蠻有興趣。這次就買了一張華擎 H97M-ITX/ac 來嘗試,對於這種小尺寸的主機板,目前還是不太想用 Z97 這種能夠超頻的等級,入門還是選擇 H81/B85/H97 之類的 ITX 主機板。有別於 ATX 和 MATX 尺寸的主機板, ITX 規格更顯得主機板設計的重要性,看上價格跟 H97 晶片以及支援 WiFi 802.11ac 就選擇 ASRock H97M-ITX/ac 。 主要產品特色就是採用 ELAN 音效電容、擁有 WiFi 802.11ac 以及三種規格的視訊輸出...
  5. J

    選擇 4GB 還是 2GB ?華碩 STRIX GTX 960 測試比較

    目前市面上的 GTX 960 有 2GB 和 4GB 顯示記憶體容量可以選擇,而同廠同款的兩種版本價差都介於台幣七百與八百之間,不少人都會覺得該要怎麼挑選,這邊就透過 ASUS 華碩 STRIX GTX 960 去簡單比較,看看效能、遊戲以及功耗溫度上有什麼差別。 剛剛從外盒包裝還能分辨是記憶體容量版本,但是兩張 STRIX GTX 960 拿出來,不透過產品標籤去看很難得知版本,因為根本長得一模一樣。 (如果要看 STRIX 960 2G...
  6. J

    華碩 STRIX GTX960 火力壓制 GTA V 俠盜獵車手5 feat. PS4

    PC 版的 GTA V 俠盜獵車手5終於上市啦!相信不少人會為了 GTA V 幫自己的電腦升級一番,當然玩遊戲最重要的就是顯示卡,這篇就用 NVIDA 的 GTA 960 來測試是否能夠壓制 GTA V ,所採用的顯示卡為 ASUS STRIX GTX 960 2G 版本,最後也會和 PS4 版本做一個小比較,看看各位比較喜歡哪一種版本的呈現。 主角 ASUS STRIX GTX 960 2G ,之前有比較詳細的介紹,這邊就不會做太細部的介紹。 有興趣請至 http://cmhsu1987.blogspot.tw/2015/02/asus-strix-gtx-960.html 。...
  7. J

    顯示卡入門或主流 make your choice - 260X vs. 750 vs. 740

    位於台幣兩2500至3500元的級距,若3000元當基準,剛好是入門以及主流顯示卡等級的分水嶺。常常幫朋友組中階等級的主機時,都會考慮顯示卡要選擇 AMD 還是 NVIDIA ,剛好有機會拿到 PowerColor R7-260X 來和手邊擁有的 GTX 750 和 GT 740 相比,剛好價格就是位於2500至3500左右。 這次三張的顯示卡的廠牌和型號分別為, PowerColor R7 260X 2GB GDDR5 V4 OC 、GIGABYTE GV-N750OC-1GI 以及 GALAXY GT740 OC 1GB DDR5...
  8. J

    入手第一台Ultrabook 華碩 ZenBook UX305 ,與 MacBook Air 13 比較

    因為工作的原因需要一台更輕薄的筆電,本來選擇 MacBook Air 13 ,不過硬體還沒有採用 Core M 處理器以及 retina 螢幕,最後下訂到貨就馬上退貨,只好急轉直下改訂 ZenBook UX305 最高規格版本, 搭載 Intel Core M- 5Y71 處理器、 8GB DDR3 記憶體以及 256GB 的 SSD ,螢幕採用 IPS QHD (3200 x 1800) ,使用 Intel HD 5300 的內顯晶片。 第一次購買 ZenBook 為什麼選擇 UX305 ?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是最新推出的 ZenBook 。過去用過的筆電有 X301A 、 S400...
  9. J

    Chrome OS 新奇初體驗 ASUS chromebook C300

    相較於 Windows 和 OS X , Chrome OS 幾乎沒什麼人在使用,不過秉持愛玩愛研究的精神還是生出 chromebook 來接觸看看。 Chrome OS 給人第一印象,不就是瀏覽器的作業系統,這麼說其實也沒錯,而且網路依賴性也相當高的,而所需要的硬體資源就不是特別的重要。 華碩 ASUS chromebook C300 就是本次體驗 Chrome OS 的媒介平台,一開始為介紹主體外觀和配置,雖然 chromebook 不是特別看中硬體資源,但是外型與配置也要講究一番。 C300...
  10. J

    不容小覷兇悍短卡 ASUS STRIX GTX 960

    目前市面上的 GTX 960 ,各家廠商幾乎都推出兩種版本以上,長度有長也有短的,而 ASUS 華碩只推出 STRIX GTX 960 , PCB 含散熱器長度和其他版本相較還算是較短的設計,但長度短並不代表效能差,與之前測試較長的 MSI GTX 960 GAMING 完全不惶多讓。這次介紹也會使用 GPU Tweak 進行小超頻,再利用戰地風雲:強硬路線 BETA 進行測試。 STRIX GTX 960 的包裝就就是 STRIX 梟鷹的設計,與散熱器模組一樣有兩顆眼睛盯著人看。 ASUS...
  11. J

    EVGA GTX970 簡易開箱 & 刺客教條: 大革命 遊戲兌換

    雖然已經有了 STRIX GT970 ,但是前陣子看到最便宜的 EVGA GTX970 就手滑給它買下去了,想說可以玩一下 SLI ,可惜 PSU 還不夠力,之後有入手比較大瓦數的 PSU 再來試試看 GTX970 SLI 的效果,另外透過註冊產品就可以兌換遊戲,而選擇令人感興趣刺客教條: 大革命,本文就用 EVGA 顯示卡以及刺客教條: 大革命的兌換流程當作例子作為分享。 購買 EVGA 產品的朋友只要去官方網站就可以進入下列網址 ( http://tw.evga.com/articles/00880/Pick-Your-Path/ ) ,當然其他廠商的方法也是差不多。 而...
  12. J

    純粹電競而生 ASUS 華碩 ROG Gladius 電競滑鼠

    那時候在拆的時候也有想到, 為什麼撕鼠腳才可以拆螺絲...!? 或許美觀吧, 對於滑鼠也沒有特別研究XDDDDDD
  13. J

    純粹電競而生 ASUS 華碩 ROG Gladius 電競滑鼠

    做一支滑鼠很簡單,但是要做一支好滑鼠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身為 ROG 的 fans ,推出價格漂亮的產品,一定要趕快收下來,而 ASUS ROG Gladius 在剛上市的時候確實馬上入手,但過了一段時間才分享,是因為滑鼠這類的產品可能要透過一段時間去熟悉,才可以慢慢體會到 Gladuis 的優點。 Gladius 的外盒濃濃的 ROG 黑紅風格。 好的滑鼠產品,開頁式的包裝是必備,因為要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滑鼠的握感,但實際還是要去部分店家實際握握看以及體驗材質的觸感。 主打可換微動開關、線材插拔設計以及人體工學設計。...
  14. J

    是時候讓舊卡退役 ASUS 華碩 STRIX GTX970

    用了好久的 GTX670 和 GTX680 終於要退休啦,雖然應付目前的主流遊戲還是沒甚麼問題,但電子產品這種東西還是要追一下飛遜,換成 ASUS 華碩 STRIX GTX970 ,採用新製程的 28nm Maxwell 繪圖晶片,不但效能有感提升,溫度和功耗都降低不少,文中也會有 GTX680 和主角 GTX970 的效能小比較。 STRIX GTX970 還是使用 DIRECT CU II 的散熱器,增加30%的解熱能力,還可以在負載時不造成太多噪音。 STRIX GTX970 為 OC 版本、搭配 4GB 顯示記憶體、 0dB 的散熱以及 DIGI+...
  15. J

    G3258 和 GTX 750Ti 完全搞定流亡黯道 POE

    最近蠻多朋友都在玩流亡黯道 Path of Exile ,完全毫無概念下 google 了 "POE" ,才知道有點像是免錢的 Diable 2 ,然後畫面又更好一些,都有 Diable 3 的等級了。不過看到有人說透過內顯就可以順暢執行,把畫質調低的確是可以玩,但畫質沒辦法設定到不錯會有些不盡興,而且當初 Diable 3 在測試階段的時候,也有人說 APU 內顯可以順暢執行,玩到最後一堆特效根本無法負荷,說這麼多就是要說,玩遊戲還是要搭配適當的顯示卡啦。 突然要玩 POE ,又不能用文書筆電執行,平常在使用的主機都常駐跑模擬,所以就利用手邊的產品組出一台 POE...
  16. J

    Pentium G3258 搭配 ASUS H97-PRO 超頻小試

    雖然超頻功力不強,還是要買一顆二十周年的 Pentium G3258 紀念和超頻玩玩,當然為了一顆台幣兩千元的 CPU 配一張更貴的 Z97 主機板有點突兀,就拿一張 H97-PRO 測試一下,雖然也比 G3258 還要貴,就當作 H97 和非K版 CPU 超頻會不會迸出新滋味。 另外一個主角 Pentium G3258 ,就二十周年紀念,外盒也沒有特別酷炫。 G3258 和原廠風扇,一樣毫無特別的感覺。 接著是 H97-PRO ,現在廠商都在拚保固, H97-PRO 也有四年保固,而且也到府收送,不用送去皇家。...
  17. J

    實惠便宜, ZenUI 平板 ASUS MeMO Pad 7 ME170C

    由於之前使用的平板 MeMO Pad HD7 被皮帶頭打到螢幕,結果面板完好沒事,但是裡面的液晶壞了,要送修感覺也不便宜,只好看上價格不到四千台幣的 ASUS MeMO Pad 7 ME170C ,喜新厭舊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另外介面也從本來沒甚麼特色的 UI 變成 ZenUI ,就順便分享一下換新機的心得感想。 白色的包裝,型號就直接標示為 ASUS MeMO Pad 7 ,而 MeMO Pad 7 還有不同版本,購買也要注意一下。 MeMO Pad 7 ME170C 共有四種顏色,黑白藍紅。 這次入手的是白色版本,從深藍色的 MeMO Pad...
  18. J

    質感十足 Be quiet! SHADOW ROCK SLIM 開箱小測

    Be quiet! SHADOW ROCK SLIM 是屬於 Be quiet! 的 SHADOW 系列裡面入門款,不過在 TDP 抑制上還是達到 160W ,雖然 Be quite! 在 cooler 裡面還沒有特別出色,不過看過實物之後覺得質感十足,在細節的處理上都還不賴,當然重點還是在解熱能力上的效能還是不遑多讓, CP 值算是不賴,其他細節就直接看內文吧。 Be quiet! SHADOW ROCK SLIM 包裝就是黑底為主,完全就是有 shadow 的風格,也標示為 TDP 160W 。 塔散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高度, SHADOW ROCK SLIM...
  19. J

    簡約設計多款配色選擇 BitFenix Neos 尼歐機殼

    現在機殼真的是百百款,要選擇喜歡的外型以及還有廠牌設計常常會陷入兩難,火鳥 BitFenix 推出多款配色的入門機殼尼歐 Neos ,主要分黑色和白色機身,然後有多種顏色的前置面板選擇,又分為透明側板以及非透側版本,簡約的設計讓玩家有更多不同的選擇搭配,這次就是挑白銀配色非透側板來介紹。 外盒側邊都會標註款式和顏色,不過還有一張銀色表示面板顏色的貼紙在帶回家的路上掉了。 側邊下方也有兩種款式的 spec. ,不過基本是完全相同,除了有沒有透明側板而已。 外盒後方就是 Neos 的特色介紹,跟一般入門機殼大同小異。 Neos...
  20. J

    擁有 GTX 等級實力的 NVIDIA GeForce GT 740

    NVIDIA GeForce 在顯示卡等級區分上,主要分成 GTX 以及 GT ,而 GT 是比較屬於入門階級或裝機系列的等級,前陣子推出的 GT 740 雖然被歸類為 GT 等級,但是能夠與前一世代的 GTX 650 匹敵,這裡就使用潮到滴水的 EVGA 的 GTX 650 以及 GT 740 做個比較,在相同的 1GB 顯示記憶體容量下會有多小的差異。 首先為 EVGA GT 740 ,版本為 GDDR5 1GB 的 SuperClocked 版本。 潮牌就是潮牌,直接給五年保固完全不囉嗦。 GT 740 主要內容物一覽,顯示卡主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