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T

    奇檬子給它有夠差

    感覺代購.代送常常會出問題... :ph34r: 而且一出問題就是很大的問題 咳,難道凡事都要靠自己才行...? (對社會的小感慨,請勿見怪 :OO: )
  2. T

    恐龍兄上刊物了

    意思是趕快去拿一份七月份NOVA月刊就"有圖有真相"囉 ;x;
  3. T

    使用RMClock會當機的請進來看...

    CPU Startup VID設定成您所要的值 保持VID Control為Auto 應該就能讓VID調整軟體來控制電壓了... :)
  4. T

    請問Cool 'n' Quiet功能怎麼最低只有1.1v?

    嗯,原來吳大是這樣設計的啊... :lol: 但是如此設計是為了方便什麼呢? :??: 我的3000+(rev. D0)在NF4-U-D上是可以調VID Control低於1.1V的... :ph34r:
  5. T

    請問Cool 'n' Quiet功能怎麼最低只有1.1v?

    試過把CPU VID Control設定成Auto 則Startup VID就有效了 而且也能隨VID調整軟體改變電壓 原來CPU VID Control才是限制變化的大魔王 ;oq; 5x@1.1v是K8(rev. CG or newer)的Minimal P-state 推測是因為選擇了"Follow AMD P-state transitions rules"所致 若是改用Direct P-state transitions應該就不會有上述5x@1.1V限制 :OO: 個人覺得 玩除頻的人用RMClock會有風險 因為不同倍頻算出來的DRAM Freq是不一樣的...
  6. T

    請問Cool 'n' Quiet功能怎麼最低只有1.1v?

    用CnQ都無法低於1.1v 必須要到BIOS裡設定Vcore參數... (有百分比的上一個) 而且只能定壓, 進Windows後無法變動! [/b] 大家對DFI版子的兩個VID設定是不是覺得很怪? 小弟的認知是: 上面那個Startup VID是Mask,欺騙Clockgen之類一些具有VID偵測弁鄋熙n體 下面的CPU VID Control才是真正Pass給CPU的VID參數 若是設定為非Auto就會有上述的表現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小弟一點頭緒也沒有 因此對於RMClock, 他的VID變化是無效的 可以試試看用SmartGuardian或是CPU-Z偵測...
  7. T

    [tacoChang拙作] Athlon FX/64 Frequency Calculator

    1.10更新... *加入rev. E的新除頻計算(216/233/250) *連結.版面異動 個人在1024*768(或更大),字型適中(或更小),IE 6.0(PCMan2005) 版面看起來是OK的...(如下圖) 請大家使用後提供意見...感謝 像是216除頻選項 一般是用12倍頻以下的CPU在DFI版子是看不到216除頻的 必須在倍頻達13以上才有效 可以說是FX專用的了 :lol: 還有請手頭上有FX的大大試試看調整13倍頻看看會不會出現216除頻 mooon
  8. T

    時時心存感激

    沒錯... 永遠不知道螢幕前面的那個發文的人,心情到底如何... 看著文章 多少都會有點心得 只是考量到複雜的因素 會點下"回覆"實在需要達到閾值 掛念的 多到難以承擔 就讓他隨風而逝吧 祝tsopin兄回復正常生活 :MMM:
  9. T

    kao之驚見X800&6800go!!

    這咖厲害... :lol:
  10. T

    Infineon宣佈研發成功 全球首顆DDR3晶片

    成本是其中一項因素沒錯 記憶體顆粒大廠才剛轉進DDR2 就立刻推DDR3 效能是可以很強沒錯 但是廠商還沒回收利益,當然不會跟新規格走 尚且, 才第一顆DDR3... 可是認證呢? 應該還要一段時間 若是AMD想要用DDR3 還得先要研發/買進/獲得授權DDR3 Controller才行 但是在認證尚未建立前 怎麼知道怎樣的設計才是符合認證且又有效率的 還要整合進CPU裡面...
  11. T

    請問一下大家有關於k8n neo4 白金版~有沒有最佳的調校法?

    您仔細觀察應該可以發現 所謂的CPU使用率60% 其實是兩個虛擬CPU的平均起來的值 只看Process那一欄的話 遊戲程式應該只有50%以下(除非有支援HT)... 實際上也是用了快整顆CPU的資源 再上去的50%也只是"硬塞"出來的 實際上不會與0%~50%的那50%效能相等 (能有單顆的25%就很了不起了) nForce4在作大量資料傳輸時 常常是先讀進記憶體內再傳到目的硬碟裡 CPU使用率跟記憶體使用量會飆高是正常現象
  12. T

    Pentium-M 770 2.64g V.S Pentium 4C 3.6g

    分支運算簡單說就是IF 判斷狀況成立則執行A,不成立則執行B 現在x86 CPU通常都是亂序執行(Out-of-Order) 但是有些運算必須等到上次的運算結果出來才能得知 可是管線閒著也是閒著 (P4 vs K7: 1*2/2/4 vs 3/3/3,不知道K8跟Dothan是多少?) 於是就讓他們根據之前的運算(指令&資料) 預先假設不同條件算一些資料出來 若是上次結果運算剛好符合預測 就是運氣好,可以繼續接著算,節省運算時間提升效能 但是若不幸不如預測 則所有管線必須清除,重新讀取正確資料,填充執行管線 之前做的都是當美國總統去了(做白工)... 不知道這樣說正不正確...
  13. T

    Pentium-M 770 2.64g V.S Pentium 4C 3.6g

    真有你的 :MMM: 其實我主要是強調misprediction penalty :lol: Dothan分支預測以Northwood做基礎來改進 另外再加上loop detector與indirect branch predictor :sun: <!--QuoteBegin-steven_jou0407[/i]@ Jun 18 2005, 07:53 AM 我個人深信65nm滴良率是決定勝負滴關鍵!! Intel的65nm process沒問題 B) AMD...祈禱Fab 36順利趕上這場戰爭吧... :OO:
  14. T

    Pentium-M 770 2.64g V.S Pentium 4C 3.6g

    果然穆家葛格出手就是不一樣... :MMM: 測試多又實際 ;lik; P4的Theoretical Performance需要良好的演算法及頻寬填充 才有可能達成 實際遊戲應用上強調的分支預測,快速反應 當然是階數少,快取較大的Pentium M領先了 :lol: 若是Dothan/Yonah推到桌面上來 可能AMD勢力又要消退了... ;)
  15. T

    BH5 V.S TCCD 看看同時脈下是BH5 強還是TCCD強

    哇咧... :wacko: 一堆新貨衝擊疲憊的雙眼 ;lik;
  16. T

    好猛的 G.Skill GH 2x512MB

    CPU-Z 除頻bug從1.26到1.29都沒有改善 ;ng; (好像只有150/182除頻有在1.28.x改正確) 除頻125/143都是顯示不出來or變同步 還有強制5倍頻也完全沒有修正過來 :sh:
  17. T

    世界首貼-AMD Athlon64 FX57現真身 !

    看實在的測試就好啦~ :MMM: 其他的不用太在意... :lol:
  18. T

    PSP螢幕保護貼 怎嚜貼??

    先貼其中一邊 慢慢往另一邊壓,擴展黏貼面積 擴展時注意緊密度,一有不規則邊緣出現就加強壓力 防止空氣被困在貼片下方 若已經產生了就撕回到氣泡那邊擠出空氣 或是也可以考慮用等直徑的原子筆協助壓緊
  19. T

    K8與PM大家會選哪個呢?★☆★☆★☆★☆★☆★☆★

    Dothan性能測試是很強沒錯 可惜搭配的版子過於老舊 I/O限制多了一點 等Yonah+945PM再來考慮... ;nq;
  20. T

    激...不知道這狗是在顧啥的...

    應該是在右轉時 警告其他人車(汪汪汪~~~) 防止內外徑差造成捲入的悲劇... :ph34r: 還真可憐... l||| 主人會不會被告虐待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