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A

    又是水冷問題

    沒差,隨便插 馬達原則上不太需要控速,就讓它全速跑 除非你覺得全速跑會吵
  2. A

    又是水冷問題

    CFM 嗎?還是 m^3/h 如果是 CFM 而且是單扇的話,確實是有點太高 一般 60 附近差不多吧 至於是單扇還是加起來 看你在哪邊看到的標示 如果是風扇上,那就是單扇的數值 然後這邊還要扯一個串聯和並聯 直接借(?)一張圖來用: 簡單說,串聯加風壓,並聯加風量 假設 240 冷排兩個風扇 如果它風量寫兩扇加在一起的,不算有騙你就是了 如果你 240 冷排用四個風扇,兩面都裝的話 那就同時存在串聯和並聯 這樣做通常是為了增加風壓,或是降低轉速(音噪)但維持風壓 要看你馬達是哪種設計 通常看給的線是幾 pin 就可以知道 如果讓你用主板控速,會給 3 pin 或 4...
  3. A

    一體式水冷的需求瓦數是多少

    正常的水泵只會用到 20w 以下,一體的更不可能,你再怎麼多算,算 10~12w 就行 風扇的話,一顆算 5~6w 就差不多了,高轉扇算到 8w 不過話說回頭,我現在用的自組水,算一算大概要吃掉 80w 難怪我的主機待機要吃 170w 呢(遠目)
  4. A

    TT CORE V71機殼及EXTREME S

    我會提「不用將就搭售」,除了風扇音量,是另有原因的 因為那個搭售 5990,是機殼的價還在 4990 的時候推出的 +1000 買 Extreme S 現在 V71 降到 4390 了,但搭售的 5990 沒降 所以你現在去買搭售,多虧 600 雖然說 Extreme S 的定價還是超過 1600 很多 但這明顯「賠了」的事我做起來很難過...... 如果以上面給的資料 加上我最近測 H600 Pro 的結果來看 我對 H1200 Pro 會贏 Extreme S 的信心等級相當高 而且應該還會比較安靜 不過如果對 H1200 Pro 有興趣 想辦法找別的入手管道吧...
  5. A

    Tt Commander F6 RGB 風扇控制器開箱試用

    tt這次這個比之前那個看起來要好
  6. A

    TT CORE V71機殼及EXTREME S

    V71 使用中,目前配自組水冷在用,我個人是很滿意啦 而且硬碟架拆光之後,背板還支援兩個 3.5 硬碟位(2.5 共用),很方便 做工不差,但不是說可以達到海盜的水準啦,只是還不錯就是了 大致上就是,功能性很強大,很自由,空間足夠的條件下,材積並不大 加上價錢便宜。雖然說在 V51 進一步降價後,V71 並沒有那麼超值 但是我覺得 V71 的完整性比 V51 好不少,預算有的話兩者我還是推 V71 EXTREME S 我是沒用過,不過看過 EXTREME (360 冷排的版本)的評測 印象中效能不差,但風扇會吵 你會問應該是在看某屋的搭售吧? 近期的一體水其實 Antec...
  7. A

    不超頻的情況下,Z170跟H170有差別嗎?

    說雙顯卡不太精確啦,就只是 SLI 而已。 因為 H170 真的想玩雙顯卡的話, 還是可以做 x16+x4 的 Crossfire,但效能會比 x8+x8 的差一截。 一般是不建議這樣玩,會盡量避免,但可以就是可以,不能說它不行。 而 SLI 則是一定要 x8+x8 以上才能做,所以就一定要 Z170。
  8. A

    不超頻的情況下,Z170跟H170有差別嗎?

    不超頻,CPU 和記憶體都不超的話 唯一真正會有的「功能性」差別是:能不能 SLI 但也要看板子,低階 Z170 也有不能 SLI 的板子
  9. A

    Thermailtake Core V71,水冷改裝(圖床修改)

    很好看 內裝很接近 TT P5 的概念 水箱掛那個位置 最近倒有一個殼是這樣弄的: http://www.deepcool.com/cn/product/gamerstorm/2015-12/96_4510.shtml?type=0 是說 V71 真的很好用就是了 夠大,夠靈活,又不太笨重
  10. A

    有關MSI 980 TI 換水冷散熱器問題

    沒關係,就用吧,說是不推薦,也沒有不能用 G10 不好的地方還是老問題,供電部分的散熱處理 但不管怎麼樣,裝了之後還是能解決問題的
  11. A

    顯示卡 MSI 推出帶風扇的 4Way SLI 橋接器

    以實作經驗來說 側板開洞以不放風扇,或是放低速風扇「排氣」為最佳 對流多少會被影響,但一定要把廢熱排出去 多補冷空氣只能撐過一開始,這個不解決 只是讓整體的加熱時間拖久一點而已
  12. A

    有關MSI 980 TI 換水冷散熱器問題

    1. 問題主因是廢熱堆積,主卡吸到的並非都是冷空氣,而有部分是沒被 排出的熱空氣 2. 不推薦換 G10 + X31,這題最簡單的解法是: 賣掉一張 980Ti Gaming,主卡改用 EVGA GTX980TI 6GB SC Blower 或是 技嘉 N98TXTREME W-6GD 3. 真要用 G10 + X31,冷排裝後排氣位 4. X31 的電,原廠有安排好了,照說明書接就行,不用想太多。 它有配設計好的線材,最後主板上會用掉一個風扇位和一個 USB 位
  13. A

    [電源供應器] 你的PSU真的足瓦嗎?

    APFC 穩壓電容的容值大小 和「足不足瓦」沒有直接關係 主要影響的是保持時間 容值偏低是事實 你內文說「不耐操」=>是會有這個疑慮沒錯 但事實上到底會不會影響壽命 要看電路設計,和經過時間驗證 要說「因為電容容值偏低,有壽命疑慮所以不買」=>合理 但要因此就說它「不足瓦」=>不合理 所以你的標題下的有問題 既然要教新手,這種明顯會建立錯誤觀念的說法 還是改一下好
  14. A

    顯示卡 MSI 推出帶風扇的 4Way SLI 橋接器

    那風扇沒用的 裸測有用,放機殼裡面的話用處很小,我有試過 時間問題,廢熱沒排掉,時間長了都一樣 側板沒洞的話,光靠機殼內的空氣不夠用
  15. A

    微星是全世界最爛的主機板廠商

    不會(認真) 如果會,一定不是因為多花 6000,而是其他因素 比方說客服服務態度有問題,比方商家處理流程上有暇疵 至於花錢?花錢小事,誰的經驗不是花錢買的? 如果你覺得「再也不碰微星」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那你至少花了 6000 買到了這個教訓,有什麼好不爽的? 而且這事同時反映你的危機處理能力可能不是很全面 首先主板就當它是垃圾,2600 賠掉,算了 記憶體二手價不太會掉,8G*1 和 4G*2 至少可以選一組出掉 怎麼樣都可以回來大約 1500(當然不是現在的價,是說半年前) 再來 GT730,本來就買錯了...
  16. A

    微星是全世界最爛的主機板廠商

    反正 DIY 就這樣吧 有人會告訴你避開華碩(有被 R4E 害到過的、有出過子龍任務的……) 有人會說避開技嘉(有被 Rev 省料的、氧化不保的、買過他家 ITX 板子沒做 PCI-E 槽的……) 有人堅持不用華擎,有人說微星世界上最爛…… 也有被每家大廠都搞過,早就無感的 反正個案就是個案 心情問題就是心情問題 發洩情緒就是發洩情緒 你要相信什麼都是你的自由 但只有一個要求 少數樣本的結論,就別說成真的像有科學根據一樣 就這樣
  17. A

    Bitfenix NOVA EXTREME 諾瓦星白色版開箱

    USB 3.0 有兩個,算不錯了。雖然是一次性擋板,不過便宜殼就不挑了
  18. A

    左右為難...淘寶的Xeon e5-2695v3 的疑難雜症

    1. 能買 QS 就買 QS,淘寶上也會叫「正顯」 2. 挑賣家的方法其實和在露天買東西差不多 3. 不需要一併買。一併買有利有弊,個人覺得壞處較多
  19. A

    目前ramdisk最快跑到多少MB/s?

    簡單說 穩定性 > 價錢 = 容量 > 速度 目前 RAMDisk 是除了最後一項全輸 SSD
  20. A

    XFX R9 380X 效能測試, 對比 R9 380

    正常 380=285 280x(7970)>285>280(7950) 380x ~= 280x,剛好而已 280x 和 280 的差距本也不大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