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H

    预算40k以内的主机...

    以下為Anandtech作的大革命顯卡測試,CPU用i7-4770K oc 4.1ghz,1080P特效全開就連 GTX 980也只能低空飛過最小FPS 30的基本門檻, 建議用它的第2個設定,那麼GTX 970也能及格,不過這樣的FPS是很主觀的,有的人覺得夠,有些人則認為太低(我就覺得FPS最低沒60不行),僅供參考。 1080P特效全開: 1080P特效高 以下則為我的配備建議,SSD、主機板、電源供應器及顯示卡皆為5年保固產品,主機板的音效也能符合電競需求,除非你是需要極高FPS的鷹眼玩家,...
  2. H

    预算40k以内的主机...

    你使用的螢幕大小為幾吋?最高解析度為何?
  3. H

    求個順完星海2的單子預算1.7w 請幫忙一下

    1.預算吃緊 2.只用來打星海2跟看影片 在我看來,只有這兩個考量因素最重要,其他的以後存夠了錢再來考慮。 G3258超頻4.5Ghz作日常使用的確跟i3 4160、4330各擅勝場,不過i3明顯在你需求的項目擊敗G3258(後面有相關聯結參考),更何況你還得替G3258買個散熱器,增加超頻的成本。 H81或B85晶片組便宜效能又好,就算不選i3要選G3258,也一樣能超頻,預算考量上就先略過Z97;DDR 4的相容更不是你現在的問題。...
  4. H

    想自組電腦60K-65K 請大大幫看菜單

    主機板前面網友提到的ROG系列主機板可以考慮,比Gaming 9 ACK便宜,超頻能力也佳。但紅黑配色的主機板跟你的顯卡橘黑配色,看起來不太協調,不如選用一般版本的 GTX 970 Gaming。 估價單內缺了 NZXT G10(990元),沒有它就沒辦法幫顯示卡上X61水冷,DS-200雖然支援280mm水冷排,但我會建議用NZXT的機殼,比較沒有水管不夠長或是冷排卡到的問題。 而在GTX 970上面花超過5000改裝散熱系統,得到的效益將非常有限,畢竟各家自製空冷就能將Boost時脈超到1500Mhz左右,這樣還不如別改或直接買張GTX 980。...
  5. H

    想自組電腦60K-65K 請大大幫看菜單

    同系列的MAXIMUS VII GENE在超頻方面其實比HERO更好,可參考HWBOT的統計資訊。 http://hwbot.org/hardware/motherboards#key=maximus_vii_gene
  6. H

    240G SSD推薦

    SATA2下這樣的速度是正常的,別太計較那數字差距。
  7. H

    兩張不同廠牌的GTX780顯卡能組SLI嗎?

    你可能沒用過SLI吧,哪來的顯卡超頻後會用預設值來跑這種結論? 微星GTX 780閃電版/技嘉N780 OC作SLI時,兩張卡都以自己的出廠時脈運作(980Mhz/954MHz) 用afterburner或技嘉的超頻軟體,如果設定核心時脈+60MHz,那麼兩張卡也都會+60MHz(1040MHz/1014MHz)
  8. H

    兩張不同廠牌的GTX780顯卡能組SLI嗎?

    可以。 如果你的系統如簽名檔,沒有額外的零組件,750瓦已經足夠。 小弟今年初的配備正是i5-3570K oc 4.2GHz+微星780閃電版+技嘉N780OC-3GD跑SLI,用的是銀欣750瓦銀牌,顯卡也超頻的情況下,依然綽綽有餘
  9. H

    預算33K 主要玩LOL 魔獸世界 BF4 刺客教條

    有的,技嘉G1 Gaming GTX 970/980都是新的WindFroce三風扇,而且是黑化背板加上特殊字樣的情境LED,不過也是6+8PIN/8+8PIN。 可參考GURU3D對這2張作的評測連結如下: http://www.guru3d.com/articles_pages/gigabyte_geforce_gtx_970_g1_gaming_review,2.html
  10. H

    預算33K 主要玩LOL 魔獸世界 BF4 刺客教條

    為了超頻,增加成6+8PIN也還能接受XD功耗方面進步真的很多 這次的GM204核心公板的超頻幅度還真的不錯,不過台灣的價格多個1~2成很正常。
  11. H

    新組電腦,45K以內~

    我意思是GTX 9系列出來後,如果GTX 780降到萬元左右,那當然值得買,閃電版我想也有機會在出清存貨的情況下跳水。 至於技嘉R9 290,我另外私訊告訴你紐X的全名好了,它們的報價系統寫的的確是10490元,撼訊290X也只要14690元。
  12. H

    新組電腦,45K以內~

    我用過技嘉的GTX780 Windforce跟微星的GTX 780閃電,雖然是三風扇版本,散熱表現卻沒有很好。技嘉的溫度表現還比閃電版好些,但是閃電版非常好超頻,所以各有優劣。 效能跟290各擅勝場,功耗上比290好些,只要到時價格在10000元附近,當然可以入手。
  13. H

    新組電腦,45K以內~

    原價屋的跑分測試可以參考沒錯,但是同為290晶片,藍寶的鐵定贏不了技嘉太多,可惜技嘉的290雖然贏了價格,但是PCB為藍色也不見得很搭你選的機殼。 黑白配色的顯卡實在太難找,除非你找PCB黑化的卡改NZXT的G10 白色水冷套件,不然就是選擇全黑化的顯卡(華碩的STRIX GTX 780),或EVGA的銀黑配色(它還有5顆白光LED,跟H440白色版本相得益彰) 所以我前面會說建議等等GTX 970,很多廠商的自製散熱比較能搭配你的機殼,且效能強勁又降低40%以上功耗。 我自己是用EVGA的780 Ti改NZXT的白色G10+NZXT...
  14. H

    新組電腦,45K以內~

    R9 290花15500元買實在太貴,有些公板的R9 290X也沒這麼貴,你可以參考紐X的技嘉GV R929OC-4GD,才賣10490元。 GTX 970 4GB版本也將在美國時間9月19日發表,預估售價為399美元左右,TDP如果為傳聞中的135~140W左右,那將可以解決目前高階顯卡普遍的高耗能問題。 建議可以先觀望幾天,新卡出來後,舊產品也會集體降價。 機殼的選擇部分,我自己就是H440的白色版本,從透側看進去,最好是用黑白配色的零組件,不然看起來真的不好看, 你選的Sapphire Vapor-X R9 290 4GD5 TRI-X...
  15. H

    請問這樣的配法 是否能效能全開目前的遊戲大作?

    目前也只是傳聞,泰國聯強網頁那邊有放上技嘉GTX 980 4G版本。 8G版本的我也是看VideoCardz網站的報導,希望是真的會出,有關於GTX 970/980的最新資訊,它們都會即時放上去,可以到那邊參考看看。
  16. H

    請問這樣的配法 是否能效能全開目前的遊戲大作?

    你選的配備在遊戲方面都算頂尖了,不會有哪個部分有瓶頸,拖累整體效能的問題。不過你可以忍個幾天,目前有很多的GTX 980消息出來了,4G跟8G版本加上耗電大幅降低,效能就算沒比780 Ti好很多, 但還是值得觀望一下,我自己是用EVGA的780 Ti作SLI,發熱量還是挺頭痛的,不過還是比R9系列好多了。 看門狗的部分,我假設你指的特效全開是 1920*1080 Ultra Quality settings Ultra texture settings HBAO+ High SMAA 16X AF 以上的設定全時間要維持60FPS以上實在困難,事實上Ultra...
  17. H

    新主機硬體清單,請問是否ok ?

    依照你的需求,AMD A8-7600加上技嘉F2A88XM-D3H主機板已經足夠,主機板還有SPDIF可支援家裡舊的擴大機 顯示卡實在不需要買,電源供應器也可以往下選擇康舒的400瓦銅牌,在AMD的系統來說,這樣的組法功耗上面會好很多。
  18. H

    新主機硬體清單,請問是否ok ?

    電腦只上網及看高清影片,何必加R9 285,多花那7000多元?
  19. H

    處理器 AMD 95W FX-8370E實測:省電的神兵利器!

    它的功耗測試部分是全速減去待機的差距值(為了讓讀者參考帳面TDP與實際上運作是否相符),不是整機功耗值,哪裡寫到你說的"多狀態加權平均功耗", 實情是你沒仔細看內文吧,FX-8370E有改善了8350的驚人耗電問題,但是實際耗電卻仍高出官方TDP達33.68%(127W-95W=32W為多出的耗電量) Anandtech明明在後面的結論,提到FX-8370E為了降低功耗,效能不如8350,跟3年前的舊產品FX-8150相近,只省了18%的價格跟帳面TDP 30W。 原文如下: It is a shame that the FX-8150 came out in October...
  20. H

    [請教]CPU trubo 與核心數

    要確認Burst Technology有沒有成功開啟,最快的方式是開著CPU-Z等監控軟體看時脈變化。 Burst跟Turbo Boost概念很接近,但是啟動條件有些不同。應用軟體可控制Burst啟動來加速,如youtube的playback功能, 就像W兄所說的這功能作用期間會比較短,所以有這功能的多為Atom、筆電版或Small Form Factor版用的CPU。 Turbo Boost啟動條件則為硬體,會有多種不同的時脈組合(這邊指的不是進入節能狀態時) Type of workload 根據核心作用數的多寡來決定時脈 電流消耗量 功耗量 核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