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2/23/21
- 訊息
- 2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1
隨著intel 12代的推出,支援的記憶體從以往的DDR4轉變為中高階DDR5,中階、入門DDR4的狀態。眾多廠商也紛紛開始推出相對應的DDR5產品來搶攻新興市場。Thermaltake也不例外,TOUGHRAM RGB系列裡的Z-ONE以及XG兩個系列也順勢更新成為DDR5的版本。此次開箱的為TOUGHRAM XG RGB D5 5600MT/s 2x16GB的白色版本,是Thermaltake在台灣市場中DDR5記憶體速度較快的一款。
外觀部分:
↓外包裝正面,上面有著產品的特色,如:擁有單支16顆可定址的RGB LED、支援tt自家的RGB軟體、也能夠透過自家的軟體使用語音控制燈光效果。
↓外包裝背面,標示著內容物以及更詳盡的規格,同時也可以得知能夠相容各大板廠的RBG控制軟體。
↓記憶體本體正面,延續DDR4版本的設計,右側為白色烤漆,左側為金屬原色加上雷雕的線條,中間輔以電鍍飾板作為點綴,僅在右上角多出「D5」的字樣用以明顯分別DDR4或是DDR5。
↓記憶體本體背面,有標示著更詳盡的規格,包含速度、CL值、電壓等資訊。
↓頂部也一樣有獨家的X型造型導光條設計,柔光效果非常好,而且沿用了在DDR4上的16燈珠的設計,避免了斷層的感覺。另外在中間飾板的部分也有導光條的設計,也顯得與眾不同。
↓實際上機的燈光效果。
↓從正上方俯視。
↓配有專屬軟體,可以做進一步的控制以及跟其他tt產品的連動。
效能部分: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2900K
Cooler: Thermaltake TH240
MB: ASUS ROG Z690 APEX
RAM: TOUGHRAM XG RGB D5 5600MT/s 2x16GB
OS: Windows 10
*效能測試僅供參考,效能差異會隨平台不同而有所差異
↓首先是記憶體的基本資訊,顆粒為Hynix,預設速度為4800MT/s,僅有一組XMP Profile,參數為5600MT/s、CL 36-36-36-76。
↓預設XMP效能為:
Read:89135 MB/s
Write:79281 MB/s
Copy:79648 MB/s
Latency:65.4 ns
↓嘗試以預設XMP為基底,只縮時序,電壓、頻率、其餘參數皆不動,參數為5600MT/s、CL 30-34-34-86,MemTest64燒機10圈無錯誤。
↓此時的效能為:
Read:88378 MB/s
Write:79253 MB/s
Copy:79874 MB/s
Latency:61.7 ns
↓接下來嘗試以預設XMP為基底,只調整頻率,電壓、時序、其餘參數皆不動,參數為6000MT/s、CL 36-36-36-76,MemTest64燒機10圈無錯誤。
↓此時的效能為:
Read:95805 MB/s
Write:83999 MB/s
Copy:85091 MB/s
Latency:59.6 ns
↓最後嘗試探索此記憶體的極限,經過調整後止步於7000MT/s,時序為CL 30-42-42-28。此時系統已不太穩定,無法通過任何重負載測試。
↓此時的效能為:
Read:111.31 GB/s
Write:100372 MB/s
Copy:101387 MB/s
Latency:50.0 ns
結語:
這對記憶體在Hynix 顆粒的加持下超頻潛力還不錯。而且除了能搭配tt自家的其他產品進行連動,也能夠與主流的板廠RBG軟體連動。保固也與其他大廠一樣,提供終身保固。

外觀部分:
↓外包裝正面,上面有著產品的特色,如:擁有單支16顆可定址的RGB LED、支援tt自家的RGB軟體、也能夠透過自家的軟體使用語音控制燈光效果。

↓外包裝背面,標示著內容物以及更詳盡的規格,同時也可以得知能夠相容各大板廠的RBG控制軟體。

↓記憶體本體正面,延續DDR4版本的設計,右側為白色烤漆,左側為金屬原色加上雷雕的線條,中間輔以電鍍飾板作為點綴,僅在右上角多出「D5」的字樣用以明顯分別DDR4或是DDR5。

↓記憶體本體背面,有標示著更詳盡的規格,包含速度、CL值、電壓等資訊。

↓頂部也一樣有獨家的X型造型導光條設計,柔光效果非常好,而且沿用了在DDR4上的16燈珠的設計,避免了斷層的感覺。另外在中間飾板的部分也有導光條的設計,也顯得與眾不同。

↓實際上機的燈光效果。

↓從正上方俯視。

↓配有專屬軟體,可以做進一步的控制以及跟其他tt產品的連動。

效能部分: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2900K
Cooler: Thermaltake TH240
MB: ASUS ROG Z690 APEX
RAM: TOUGHRAM XG RGB D5 5600MT/s 2x16GB
OS: Windows 10
*效能測試僅供參考,效能差異會隨平台不同而有所差異
↓首先是記憶體的基本資訊,顆粒為Hynix,預設速度為4800MT/s,僅有一組XMP Profile,參數為5600MT/s、CL 36-36-36-76。

↓預設XMP效能為:
Read:89135 MB/s
Write:79281 MB/s
Copy:79648 MB/s
Latency:65.4 ns

↓嘗試以預設XMP為基底,只縮時序,電壓、頻率、其餘參數皆不動,參數為5600MT/s、CL 30-34-34-86,MemTest64燒機10圈無錯誤。

↓此時的效能為:
Read:88378 MB/s
Write:79253 MB/s
Copy:79874 MB/s
Latency:61.7 ns

↓接下來嘗試以預設XMP為基底,只調整頻率,電壓、時序、其餘參數皆不動,參數為6000MT/s、CL 36-36-36-76,MemTest64燒機10圈無錯誤。

↓此時的效能為:
Read:95805 MB/s
Write:83999 MB/s
Copy:85091 MB/s
Latency:59.6 ns

↓最後嘗試探索此記憶體的極限,經過調整後止步於7000MT/s,時序為CL 30-42-42-28。此時系統已不太穩定,無法通過任何重負載測試。

↓此時的效能為:
Read:111.31 GB/s
Write:100372 MB/s
Copy:101387 MB/s
Latency:50.0 ns

結語:
這對記憶體在Hynix 顆粒的加持下超頻潛力還不錯。而且除了能搭配tt自家的其他產品進行連動,也能夠與主流的板廠RBG軟體連動。保固也與其他大廠一樣,提供終身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