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8/26/21
- 訊息
- 107
- 互動分數
- 4
- 點數
- 18
隨著現在的高階處理器溫度逐漸升高,在有預算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會選擇水冷來當CPU的散熱器;不過當然也不是所有的CPU溫度那麼高,因此也有一派玩家會推薦一般的空冷散熱器,優點當然就是不用擔心水冷漏液導致整台電腦報銷的隱患;而散熱器起家的TT曜越近幾年也針對塔散推出了很多型號,這次要來開箱的是新推出的: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
由於風扇與塔散本身有ARGB燈效,因此正面右下角也放上RGB燈效支援華碩、技嘉和微星的燈效控制軟體。
背面則是放上ASTRIA 600 ARGB的一些規格特色介紹,其中包含:
1.採用雙塔式設計,具有出色的機箱相容性
2.搭載兩顆高風流的120 mm ARGB風扇
3.雙塔頂部皆有預設流動RGB燈效
4.六根黑色Ø6 m的U型銅質散熱管
5.支援廣泛的主流平台,包含Intel和AMD大多數的平台都支援
6.TDP最高可解265 w的熱量
側面放上多種語言的特色說明以及相關安全規章以及產品保固序號貼紙。
另一邊則是放上更完整的規格表,後續會再額外放上。
裡面的內容物包含:塔散主體、ARGB風扇*2、配件盒、安裝說明書與保固書。
首先是Intel的扣具,ASTRIA 600 ARGB支援Intel LGA 1700、1200、115X、2066與2011…等腳位,其中一包螺柱的密封袋上也有印2011字樣來區分,其他一般家用的主機的則是使用印有INTEL字樣的螺柱即可,另外還有主機板底座與塔散底座。
AMD部分由於AM4與AM5平台主機板本身皆有底座,因此配件部分僅有扣具需要安裝,相對簡單許多。
由於這次開箱的ASTRIA 600 ARGB為雙塔設計,因此有兩顆風扇需要安裝,一樣維持鐵環扣具的安裝方式,總共有4根;另外還有額外一條2合1的PWM轉速線與一條2合1的ARGB線。
這邊也先放上扣上風扇的示意圖,安裝方式與市面上的塔散相同,鐵鉤扣住風扇兩個角落然後橫桿部分則扣在塔散的散熱片上即可;另外其實近期有一些散熱器大廠也推出了磁吸設計,期待未來各家大廠都能跟上類似的設計概念,在塔散的安裝難易度上可以再更簡單一些。
另外裡面還有附上一小包散熱膏可以使用。
散熱器尺寸:124(L) x 137(W) x 160(H) mm
散熱器材質:鋁鰭片、銅熱管
散熱管尺寸:Ø6 mm x 6
LED工作電壓:5 V
LED工作供耗:6.5 w
LED PIN連接:5V ARGB Header
風扇尺寸:120(L) x 120(W) x 25(H) mm
風扇轉速:500 ~ 1800 RPM
風扇風流:65.0 CFM (1 fan)
風扇靜壓:2.56 mm-H2O (1 fan)
風扇噪音:26.8 dBA
風扇軸承壽命:40000 Hrs
風扇PIN連接:5V ARGB Header、2510 – 4 PIN
散熱功率:265 w
由於ASTRIA 600 ARGB是雙塔散熱器,因此裡面也有附上兩顆120 mm ARGB風扇,正面軸承處有貼上TT LOGO貼紙,另外扇葉部分為透明塑膠材質,可最大化燈效。
背面中間一樣有貼上工作電壓與相關規格貼紙。
風扇正反兩面4個角落依舊有放上減震墊,可減少風扇高速轉動時與塔散散熱鰭片產生的震動聲。
側面邊框處也有簡單刻上TT thermaltake LOGO字樣。
線材部分,因為配件裡面有附上一條2合1的PWM轉速控制線,所以風扇端的PWM線只有一個公頭,並沒有母頭可以跟鄰近的風扇做串接。
ARGB線則有一公一母的設計,可跟另外一顆風扇還有塔散本身的ARGB線做串接,僅會占用一個ARGB插座。
本次開箱的ASTRIA 600 ARGB在散熱管跟鰭片與上次開箱的TOUGHAIR 710 BLACK一樣都有黑化處理,整體會更有質感一些。
散熱鰭片正面有做非對稱設計,可增加更多風流通過散熱鰭片,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另外邊緣處也有平滑處理,比較不會割手。
雙塔頂蓋皆有ARGB設計,除了中間的TT LOGO以外,外環也有燈效,可透過主機板廠燈控軟體調整。
底部則有集合成一個5V 3-PIN的ARGB母頭,可以跟上面風扇的公頭進行串接,設定同步的燈效。
因為塔散頂蓋有ARGB的設計,因此ARGB的線材藏在塔散熱邊,最下方還有額外加裝一個卡扣來固定線材,避免外露太多,整線上也會比較簡潔。
散熱管採用6根Ø6 mm規格,並且沒有額外的X或Y軸偏移設計,稍後會簡單放上幾張手邊有的記憶體高度測試。
接觸面一樣採用防鏽蝕鍍鎳處理的鏡面純銅底,並且也有黏上安裝前請撕膜的保護貼。
接下來安裝塔散,一樣要注意有ARGB線的那一端朝主機板上方,頂蓋的LOGO才會是正確的方向。
接著安裝記憶體與風扇,首先是CORSAIR VENGEANCE RGB DDR5,雖然有額外的RGB燈條,但這組記憶體本身不算高,所以安裝上風扇後並不會超過頂蓋,一樣維持160 mm高度。
接著是T-FORCE XTREEM ARGB DDR5,因為這組的高度又更高,所以第一顆風扇會高於頂蓋,本次是安裝在開放平台上,所以沒有高度限制,如果是要安裝在機殼內部,在挑選時記得要選支援170 mm高度的機殼會比較保險。
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TUF GAMING Z790-PRO WIFI
RAM:CORSAIR VENGEANCE RGB DDR5 16G*2 6000MHz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1TB + T-FORCE G70 PRO 1TB
POWER:FSP Hydro PTM X PRO 1200W WHITE + Bear Mod小熊傘兵繩模組線
CASE:Thermaltake Core P3 TG Pro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BIOS VERSION:1656
以及本次的測試主角: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超頻功能,環境則設定在27度的冷氣房內。
一樣先附上CPU-Z的數據驗明正身;並且在待機下i7-12700K的平均功耗為16.3 w,平均溫度43度。
首先是AIDA64的CPU,單燒10分鐘之後,i7-12700K的PACKAGE平均功耗159 w,平均溫度92度。
接下來是AIDA64單燒FPU,i7-12700K的PACKAGE平均功耗161.5 w,平均溫度則攀升到89度。
在OCCT的電源測試中,i7-12700K PACKAGE平均功耗170.5 w,平均溫度89度。
在CINEBENCH R23的多核測試中,i7-12700K獲得21906分,PACKAGE平均功耗159.1 w,平均溫度89度。
在CINEBENCH 2024中,i7-12700K獲得1263分,PACKAGE平均功耗161 w,平均溫度89度。
噪音部分,本次測試環境底噪為51 dB;在待機情況下,基本上不會有噪音,要靠非常近才會有很輕微的聲音,僅小幅度提升到52 dB,基本上沒什麼感覺;如果將所有風扇調到1500 RPM,以此來模擬日常遊玩遊戲的狀況,噪音會小幅提升到59 dB;如果提高到1800 RPM,雖然測試結果數字有點高,但其實與底噪相比,也僅僅提升17 dB,表現相當優秀,只有很輕微的運轉聲,如果是裝在機殼內部,基本上不會有任何聲音。
以上就是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的開箱與測試拉~~
除了會超頻的CPU之外,如果身邊有朋友是有預算限制,並且只能配不能超頻的處理器的情況下,除非他很堅持要水冷,不然我個人都會推薦他們使用雙塔的空冷散熱器,一方面是可將預算放到其他零件,一方面是現在的雙塔散熱器無論是一般文書或是遊戲都足以應付中階處理器在大部分的使用情況;另外就是他們通常電腦組起來就是一路用好幾年,而水冷目前最麻煩的就是在接近保固限制時,需要趕緊買一組新的換上去,避免發生漏液問題;
在安裝上,如前面所展示,ASTRIA 600 ARGB的散熱管並沒有額外的X-Y軸偏移,不過並不會卡到主機板的VRM散熱鰭片,不過如果是安裝高度比較高的記憶體,第一顆風扇有可能會高於塔散主體的頂蓋,在機殼挑選上就要稍微注意一下支援的高度限制;
如果是預算有限,並且依舊想要入手一個有絢麗RGB電子花車塔散的玩家,這組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可以納入考量。
=====開箱=====
盒裝正面放上ASTRIA 600 ARGB的形象圖,左下角有完整的型號字樣與簡單的塔散規格,左上角有TT thermaltake的LOGO。由於風扇與塔散本身有ARGB燈效,因此正面右下角也放上RGB燈效支援華碩、技嘉和微星的燈效控制軟體。
背面則是放上ASTRIA 600 ARGB的一些規格特色介紹,其中包含:
1.採用雙塔式設計,具有出色的機箱相容性
2.搭載兩顆高風流的120 mm ARGB風扇
3.雙塔頂部皆有預設流動RGB燈效
4.六根黑色Ø6 m的U型銅質散熱管
5.支援廣泛的主流平台,包含Intel和AMD大多數的平台都支援
6.TDP最高可解265 w的熱量
側面放上多種語言的特色說明以及相關安全規章以及產品保固序號貼紙。
另一邊則是放上更完整的規格表,後續會再額外放上。
裡面的內容物包含:塔散主體、ARGB風扇*2、配件盒、安裝說明書與保固書。
=====配件=====
配件部分包含Intel和AMD平台腳位扣具、風扇的扣具與整合線;首先是Intel的扣具,ASTRIA 600 ARGB支援Intel LGA 1700、1200、115X、2066與2011…等腳位,其中一包螺柱的密封袋上也有印2011字樣來區分,其他一般家用的主機的則是使用印有INTEL字樣的螺柱即可,另外還有主機板底座與塔散底座。
AMD部分由於AM4與AM5平台主機板本身皆有底座,因此配件部分僅有扣具需要安裝,相對簡單許多。
由於這次開箱的ASTRIA 600 ARGB為雙塔設計,因此有兩顆風扇需要安裝,一樣維持鐵環扣具的安裝方式,總共有4根;另外還有額外一條2合1的PWM轉速線與一條2合1的ARGB線。
這邊也先放上扣上風扇的示意圖,安裝方式與市面上的塔散相同,鐵鉤扣住風扇兩個角落然後橫桿部分則扣在塔散的散熱片上即可;另外其實近期有一些散熱器大廠也推出了磁吸設計,期待未來各家大廠都能跟上類似的設計概念,在塔散的安裝難易度上可以再更簡單一些。
另外裡面還有附上一小包散熱膏可以使用。
=====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
開始之前,一樣放上ASTRIA 600 ARGB的詳細規格表給大家參考,散熱器尺寸:124(L) x 137(W) x 160(H) mm
散熱器材質:鋁鰭片、銅熱管
散熱管尺寸:Ø6 mm x 6
LED工作電壓:5 V
LED工作供耗:6.5 w
LED PIN連接:5V ARGB Header
風扇尺寸:120(L) x 120(W) x 25(H) mm
風扇轉速:500 ~ 1800 RPM
風扇風流:65.0 CFM (1 fan)
風扇靜壓:2.56 mm-H2O (1 fan)
風扇噪音:26.8 dBA
風扇軸承壽命:40000 Hrs
風扇PIN連接:5V ARGB Header、2510 – 4 PIN
散熱功率:265 w
由於ASTRIA 600 ARGB是雙塔散熱器,因此裡面也有附上兩顆120 mm ARGB風扇,正面軸承處有貼上TT LOGO貼紙,另外扇葉部分為透明塑膠材質,可最大化燈效。
背面中間一樣有貼上工作電壓與相關規格貼紙。
風扇正反兩面4個角落依舊有放上減震墊,可減少風扇高速轉動時與塔散散熱鰭片產生的震動聲。
側面邊框處也有簡單刻上TT thermaltake LOGO字樣。
線材部分,因為配件裡面有附上一條2合1的PWM轉速控制線,所以風扇端的PWM線只有一個公頭,並沒有母頭可以跟鄰近的風扇做串接。
ARGB線則有一公一母的設計,可跟另外一顆風扇還有塔散本身的ARGB線做串接,僅會占用一個ARGB插座。
本次開箱的ASTRIA 600 ARGB在散熱管跟鰭片與上次開箱的TOUGHAIR 710 BLACK一樣都有黑化處理,整體會更有質感一些。
散熱鰭片正面有做非對稱設計,可增加更多風流通過散熱鰭片,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另外邊緣處也有平滑處理,比較不會割手。
雙塔頂蓋皆有ARGB設計,除了中間的TT LOGO以外,外環也有燈效,可透過主機板廠燈控軟體調整。
底部則有集合成一個5V 3-PIN的ARGB母頭,可以跟上面風扇的公頭進行串接,設定同步的燈效。
因為塔散頂蓋有ARGB的設計,因此ARGB的線材藏在塔散熱邊,最下方還有額外加裝一個卡扣來固定線材,避免外露太多,整線上也會比較簡潔。
散熱管採用6根Ø6 mm規格,並且沒有額外的X或Y軸偏移設計,稍後會簡單放上幾張手邊有的記憶體高度測試。
接觸面一樣採用防鏽蝕鍍鎳處理的鏡面純銅底,並且也有黏上安裝前請撕膜的保護貼。
=====組裝展示=====
接下來簡單展示一下Intel平台的組裝方式,先將主機板的扣具與底座鎖好,並且要注意底座的安裝方向為上下並且箭頭朝外,這樣塔散安裝上去的散熱風向才會是正確的。接下來安裝塔散,一樣要注意有ARGB線的那一端朝主機板上方,頂蓋的LOGO才會是正確的方向。
接著安裝記憶體與風扇,首先是CORSAIR VENGEANCE RGB DDR5,雖然有額外的RGB燈條,但這組記憶體本身不算高,所以安裝上風扇後並不會超過頂蓋,一樣維持160 mm高度。
接著是T-FORCE XTREEM ARGB DDR5,因為這組的高度又更高,所以第一顆風扇會高於頂蓋,本次是安裝在開放平台上,所以沒有高度限制,如果是要安裝在機殼內部,在挑選時記得要選支援170 mm高度的機殼會比較保險。
=====溫度測試=====
接下來就進行溫度散熱測試,一樣先放上本次測試機台配置: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TUF GAMING Z790-PRO WIFI
RAM:CORSAIR VENGEANCE RGB DDR5 16G*2 6000MHz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1TB + T-FORCE G70 PRO 1TB
POWER:FSP Hydro PTM X PRO 1200W WHITE + Bear Mod小熊傘兵繩模組線
CASE:Thermaltake Core P3 TG Pro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BIOS VERSION:1656
以及本次的測試主角: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超頻功能,環境則設定在27度的冷氣房內。
一樣先附上CPU-Z的數據驗明正身;並且在待機下i7-12700K的平均功耗為16.3 w,平均溫度43度。
首先是AIDA64的CPU,單燒10分鐘之後,i7-12700K的PACKAGE平均功耗159 w,平均溫度92度。
接下來是AIDA64單燒FPU,i7-12700K的PACKAGE平均功耗161.5 w,平均溫度則攀升到89度。
在OCCT的電源測試中,i7-12700K PACKAGE平均功耗170.5 w,平均溫度89度。
在CINEBENCH R23的多核測試中,i7-12700K獲得21906分,PACKAGE平均功耗159.1 w,平均溫度89度。
在CINEBENCH 2024中,i7-12700K獲得1263分,PACKAGE平均功耗161 w,平均溫度89度。
噪音部分,本次測試環境底噪為51 dB;在待機情況下,基本上不會有噪音,要靠非常近才會有很輕微的聲音,僅小幅度提升到52 dB,基本上沒什麼感覺;如果將所有風扇調到1500 RPM,以此來模擬日常遊玩遊戲的狀況,噪音會小幅提升到59 dB;如果提高到1800 RPM,雖然測試結果數字有點高,但其實與底噪相比,也僅僅提升17 dB,表現相當優秀,只有很輕微的運轉聲,如果是裝在機殼內部,基本上不會有任何聲音。
=====總結=====
以上就是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的開箱與測試拉~~
除了會超頻的CPU之外,如果身邊有朋友是有預算限制,並且只能配不能超頻的處理器的情況下,除非他很堅持要水冷,不然我個人都會推薦他們使用雙塔的空冷散熱器,一方面是可將預算放到其他零件,一方面是現在的雙塔散熱器無論是一般文書或是遊戲都足以應付中階處理器在大部分的使用情況;另外就是他們通常電腦組起來就是一路用好幾年,而水冷目前最麻煩的就是在接近保固限制時,需要趕緊買一組新的換上去,避免發生漏液問題;
在安裝上,如前面所展示,ASTRIA 600 ARGB的散熱管並沒有額外的X-Y軸偏移,不過並不會卡到主機板的VRM散熱鰭片,不過如果是安裝高度比較高的記憶體,第一顆風扇有可能會高於塔散主體的頂蓋,在機殼挑選上就要稍微注意一下支援的高度限制;
如果是預算有限,並且依舊想要入手一個有絢麗RGB電子花車塔散的玩家,這組Thermaltake ASTRIA 600 ARGB可以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