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4.0 7G 狂飆,巨蟒 Anacomda i4 NVMe 固態硬碟開箱測試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雖然 PCIe 4.0 規格的 SSD 已經推出了好一段時間,但 PCIe 3.0 X4 一直是主流規格的選擇,一直要到近期更多平台規格開始支援 PCIe 4.0 通道,以及控制器廠商的新一代方案陸續推出,最佳化性能、功耗表現之後才陸續被使用者接受得以躋身主流規格。

巨蟒 Anacomda 的新款 M.2 SSD 正式進入 PCIe 4.0 的時代,而恰巧碰上了 M.2 SSD 這產品線的第四代,因此也很直接的取名為 i4 ;中文別名也都按照與蟒蛇相關的慣例取了個 ”鐵蟒” 。保固方面提供五年保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巨蟒保固條款中有提及寫入量限制,依照容量的不同各自限制在 1TB容量 的700TBW、2TB 版本的 1400TBW,至於限制的原因我想應該也是不說自明。

產品外盒:簡單的外盒說明 i4 中英文名、支援規格與性能諸元等必要資訊。
Anai4_01.JPG

Anai4_02.JPG


本體一覽:內部包裝用泡棉固定 SSD 本體,可以看到散熱器上有特別的溝槽設計。SSD本體尺寸為 2280,上頭被整塊散熱片覆蓋住,側面則是印有巨蟒商標。整體的散熱器結構為三明治設計,正面主控端面為主要的鋁鰭散熱區塊,背面則是黑色的 Heat Spreader 用來傳導 2TB 版本安裝的 NAND Flash,兩側用螺絲固定,散熱片本體紮實,配置的主要目的還在於解決控制器高速運作下免不了的熱能。
Anai4_03.JPG

Anai4_04.JPG

Anai4_05.JPG


拆裝的過程中發現其導熱貼黏度相當高,即便加熱後撬動仍有很大的機會會破壞 SSD 本體元件,因此不建議拆除。不過從官方得知內部主控為 Phison 新一代的 PS5018-E18 主控,搭配 SKHynix 的 DDR4-2666 8Gb 快取,NAND FLASH 為美光 3D TLC NAND製品



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用的測試工具來進行性能測試,另外使用了 IOMETER、PCMARK來進行比較進階的測試。測試平台為支援 PCIe 4.0 的 X570 Steel Legend,但得提及的是,由於 X570 Steel Legend M.2插槽位置的緣故,帶有獨立散熱片的 Anacomda i4 只能安裝於連通 FCH 的M.2 X4 插槽,因此可能性能上與最理想的 CPU 直連插槽有些差異。驅動採用 Windows 10 1909 的內建 StorNVMe 驅動。

Crystal Disk Info :大部分的資訊都可以正常顯示,也顯示出目前運作在 PCIe 4.0 X4 的狀態。
crd.JPG



Crystal Disk Mark:依序列出 Crystal Disk Mark 內建三種不同的 profile,依序為預設、最佳效能、Real World 真實性能,會有不同的測項,其中最佳效能與 Real World 會同時顯示 IOPS 與us
crdef.JPG

crmax.JPG

crrw.JPG


ATTO Bench:分別測試了 QD4、QD8,已經十分接近標稱性能。
attoqd4.JPG

attoqd8.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定的環境為 100% 不可壓縮。
anv.JPG



HDTUNE :進行全盤讀寫來表現控制器在連續讀寫下的速度曲線,以及透過持續寫入來觀察 pSLC 的動作特性。
HDTR.JPG

HDTw.JPG


TxBench 測試:
tx.JPG


IO Meter 進行 Mixed loading 混合測試設定了多種不同條件,分別有大檔純寫入的RAMP、8KB 67%讀取的 Database、大小檔混合 80% 讀取量的 Fileserver、8KB 80% 讀取的 Workstation,以及大小檔混合但純讀取的 Web Server 等各種條件,每種測試將進行三次,。
mixloadiops.JPG


PCMARK 10 的 Drive Test 則是各自運行了內建的 Quick System Benchmark、Data Drive Benchmark、以及重頭戲的 Drive Consistency 性能一致性測試,這三種分別代表不同場景下的狀況。Quick System Benchmark 以比較少量的資料量但零碎的寫入來評估作為系統碟常見到的負載、Data Drive Benchmark 則是有大有小,但寫入資料量較多。

最後的 Drive Consistency 則是與以前的 PCMARK 8 時期作的雷同,都是相當持續、並且大量的資料來讓 SSD 在大量繁重,並且出現 Degrade 的狀態下量測,也會測試負載後 SSD 進行 Recovery 回收後的性能表現,測試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並且會寫入近 20TB 左右的總寫入量,算是相當嚴苛的。

前兩項測試會在介面顯示出平均頻寬,另外可以進一步的顯示各種量測的 Trace,可以看到大部分的 Trace 測項還是以應用為導向,有 Excel、Photoshop、或是 Indesign 等知名工具的模擬負載。

Quick System Benchmark、Data Storage Benchmark:
PCMquicksystem.JPG

pcm10quick.JPG

PCMdrivebench.JPG

pcm10storage.JPG


Drive Consistency 測試:
drivecons.JPG


由於許久未著手進行固態硬碟的測試,剛好透過這次 i4 的測試來建立一些新的 baseline,回顧過去的 RD400 測試明顯感覺到控制器性能在這些年的變化,除了速度翻數倍以外來到 7GB/s 等級之外,在 pSLC 跟Recovey 特性上也有著不錯的表現,pSLC 幾乎沒有顯著的性能段差,可以說 Phison 新一代控制器性能實屬強悍,可惜因為主板配置的緣故沒辦法安裝 CPU 直通的 M.2 插槽上,沒辦法看到接近理論的最高性能,但也是夠令人印象深刻了。

據側面得知,i4 這次的生產是由 Phison 代工,整體的布局應該也是來自於 Phison 的設計,因此整體性能應該是可以最接近主控最佳性能,也應該不會有一些不預期的問題出現,對於全新規格的產品來說,這樣子也算是做了比較保險的選擇。而保固方面,巨蟒給了五年與TBW限制,跟礦潮前相比多了一道限制,但其實設下的寫入量門檻對普通使用者來說,也算是很足夠了。與先前一票新晉品牌相比,巨蟒品牌的母公司也算是在這個業界耕耘已久,加上全台除了原廠 RMA、代理商服務據點這些管道以外也有數家經銷商配合的快換中心,相信在保固期間內要進行保固維修等服務,保固與品牌體質應該都還是不錯的。剩下就是讓消費者自行選擇適合的產品。

以上就是巨蟒 Anacomda i4 PCEe 4.0 X4 固態硬碟的開箱、測試與心得。
 
  • Like
Reactions: win98xp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