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鍵盤 全新感受 i-rocks 艾芮克 ROCK電競系列 K10 遊戲鍵盤

kaza718

初級會員
已加入
8/20/12
訊息
27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目前市面上大眾化的鍵盤還是以薄膜式為主要,畢竟價格較為低廉,但使用Cherry機械軸的鍵盤,隨著電競風氣以及鍵盤廠商的宣傳而越來越夯。但打電動用機械式鍵盤就會比較好嗎?其實不然,最重要的還是手感吧!
i-rocks 艾芮克 雖然也有推出機械式鍵盤的產品,但大家應該對它的薄膜式產品有更深的印象,從使用剪刀腳結構的海灣型、全平面、巧克力鍵盤,一般薄膜式也能做到特定20鍵以上不鍵位衝突的遊戲鍵盤,接著就是在鍵帽與橡膠軸之間加入軸套的"類機械式"鍵盤,一再地給予薄膜式鍵盤更好的按壓手感與功能。
本人除了機械式鍵盤之外,也一直對使用軸套、俗稱"類機械式"鍵盤相當有興趣,尤其在試打過i-rocks KR-6260 與 Tt eSPORTS 速戰傭兵之後,對於那軸套而產生的穩定且小摩擦的按壓感,以及獨特的"啾~啾~"聲響印象深刻!雖然還是橡膠軸的感覺,但卻能減少一般薄膜式鍵盤,鍵帽與固定底座之間的摩擦而有更好的手感,更能避免掉因為時間的累積,髒污或是塑膠面的摩擦而造成卡鍵或是不順暢的按壓感。更能比剪刀腳結構的薄膜式鍵盤而有更長的鍵程,手感也就更加良好。
現在,i-rocks更推出了使用俗稱"塑鋼"POM材質而製成的軸套,並且重新設計軸套造型的K10鍵盤,它屬於ROCK電競系列的一員,產品也有了全新的形象與包裝,接下來就讓本人向大家分享這把鍵盤的開箱介紹吧。


鍵盤外盒包覆了一層膠膜,來享受撕開的樂趣吧!(?)
i-rocks_K10-01.JPG



全新的ROCK電競系列獨有的包裝特色,帶來相當好的視覺印象。
i-rocks_K10-02.JPG



左側有一塊透明視窗,並貼了張貼紙,介紹此鍵盤的主要特色。
除了POM塑鋼軸套、PBT材質的鍵帽之外,更使用特殊的橡膠帽,壽命高達2000萬次。
i-rocks_K10-03.JPG



右側的特點介紹。USB回報率直接設定在1000Hz了,雖然相對於滑鼠來說,鍵盤應該是用不到這樣高的回報頻率,不過有特別的設計總是好的。鍵程其實也是一個手感上的重點,3.8mm的總鍵程類似CherryMX機械軸。
使用上了"N-Key Rollover"的字眼,雖然宣稱有全區域防鬼鍵的電路設計,但此把鍵盤在USB介面上,能做到的是任意30鍵同時觸發,因此其實應該要寫30-Key Rollover會比較好一些。
i-rocks_K10-04.JPG



包裝背面也有許多特點的說明。
i-rocks_K10-05.JPG



左側的產品規格部分。因為增加了鐵板,產品重量來到了1.2Kg,使用時相當地穩固。
i-rocks_K10-06.JPG



右側的特色介紹。
i-rocks_K10-07.JPG



此用來說明軸套式的結構,與一般薄膜鍵盤的差異。除了增加了軸套之外,用來觸發薄膜電路的橡膠帽也經過特別設計,而有2000萬次的壽命!K10另外在薄膜電路底下,還增加了穩定用的鐵板。
i-rocks_K10-08.JPG



不只能鎖定視窗鍵,且連功能表鍵也會一同鎖住。
i-rocks_K10-09.JPG



K10擁有全區域防鬼鍵的設計,並在USB介面下能有任意30鍵同時觸發的功能。
一般薄膜的電路矩陣,當同時按下鄰近區域的按鍵時,常會有部分按鍵無法發送訊號,或是誤送出其它按鍵訊號的情形發生,這種情況就稱為"鬼鍵(Ghost Key)"。防鬼鍵功能,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相當重要!
i-rocks_K10-10.JPG



鍵面為有弧度的設計,打起來會較為舒適。線材也有三方向的出線設置。
i-rocks_K10-11.JPG



台灣設計、世界工廠製造。
i-rocks_K10-12.JPG



本人這把當然是中文版的。
i-rocks_K10-13.JPG



出來混,總是要被開的!(誤)
i-rocks_K10-14.JPG



鍵盤附有防塵蓋,另外有說明書、保固書,沒有附拔鍵器。
i-rocks_K10-15.JPG



說明書內有對防鬼鍵與30鍵同時觸發的功能做說明。
i-rocks_K10-16.JPG



i-rocks K10遊戲鍵盤外觀一覽,USB線材採用直出線的方式。
i-rocks_K10-17.JPG

i-rocks_K10-18.JPG



鍵盤正面,三區塊的104鍵。
i-rocks_K10-19.JPG




鍵盤背面,防滑墊在四個角落。
i-rocks_K10-20.JPG



產品序號標籤貼紙,據說有一顆螺絲躲在這下面,因此本人就不拆解它了。
i-rocks_K10-21.JPG



鍵盤前方有四個小孔,其實那是出水孔,讓不小心"潑灑"到鍵盤上的液體,可以沿著斜面而從前方流出。
i-rocks_K10-22.JPG



有三方向的線材導溝槽,且不會難於使用。
i-rocks_K10-23.JPG



鍍金USB接頭,並有防磁環。
i-rocks_K10-24.JPG



鍵盤的增高腳,雖然是向後搬的方式,但它還有防滑墊的設計,這令本人很讚賞!
i-rocks_K10-25.JPG



鍵盤增高的角度變化,K10墊高之後的斜面,對我來說較為舒適。
i-rocks_K10-26.JPG

i-rocks_K10-27.JPG



鍵帽使用較為耐磨的PBT材質,而文字的部分,據說是採用雷射發泡式雕刻,因此顏色不會變成土黃色(PBT材質使用一般雷刻,文字顏色為土黃),文字表面也會略微凸起。而鍵盤邊框則是ABS材質。
i-rocks_K10-28.JPG



F、J上的一字型定位點非常靠近下緣,而鍵帽面也不是正四方造型,下緣有"微笑弧度"。
i-rocks_K10-29.JPG



許多人所喜愛的逆L型大Enter鍵,並刻上特殊字型的"ROCK"標誌。
i-rocks_K10-30.JPG



數字5的定位點也是一字型。K10的字型設計特殊且好看。
i-rocks_K10-31.JPG



右上方的燈號有四個,除了一般的數字、英文大寫、Scroll這三個鎖定顯示外,
還有視窗鍵與功能表鍵的鎖定標示(win lock)。
i-rocks_K10-32.JPG



拔下鍵帽就能看到綠色的塑鋼(POM)軸套,新軸套使用最耐磨的POM材質,並將四邊設計成圓腳,中間配合導溝加上凸起,如此一來可以有較小的摩擦力。而鍵帽的卡榫處設計成十字型,且與Cherry MX機械軸一樣,十字的橫向比縱向寬,因此可以替換成其它的Cherry MX軸用的鍵帽,相當方便!
i-rocks_K10-33.JPG



本人將Esc鍵換成之前參加"台灣鍵盤趴"所贈送"舒壓吊飾"上的鍵帽,
可以正常安裝沒有問題,只是比起K10原本的鍵帽,會稍微緊一些。
i-rocks_K10-34.JPG



將K10接上電腦後,空白鍵上的"i-rocks"標誌會發光,按下PrtSc鍵兩秒後可關閉。
i-rocks_K10-35.JPG

i-rocks_K10-36.JPG



為了能導光,空白鍵使用透明材質、塗上黑漆並覆膜的方式,觸感有明顯不同。
而K10的長按鍵與Enter鍵都是使用平衡鐵桿來穩定。
i-rocks_K10-37.JPG



至於視窗與功能表鍵的鎖定方式,則是同時按下左右兩邊的視窗鍵兩秒。
i-rocks_K10-38.JPG

i-rocks_K10-39.JPG



說明書上的LED燈與鎖定鍵功能說明。
i-rocks_K10-40.JPG



接下來是對K10鍵盤的任意30鍵同時觸發功能來加以測試。使用以下網址:http://www.microsoft.com/appliedsciences/content/projects/AntiGhostingExplained.aspx

K10是使用更改USB封包的方式,來破解最多同時6鍵的限制,達到多鍵(30 Key)訊號同時輸入。第一次測試時,因為有按下Ctrl與Shift鍵,再加上為了截圖而保留一個給PrtSc鍵使用,可以同時觸發32鍵(右Shift不算)。
test-1.png



第二次測試,避開了Ctrl與Shift,加上PrtSc,總共是最多30鍵同時觸發。
test-2.png



<小結>

以往使用軸套的"類機械式"鍵盤,都會發出一種特殊的"啾~啾~"聲,但這在K10上小了不少,其實本人愛的就是那個聲音。沒想到軸套重新設計過後,就比較沒有那種聲音了,算是有點小失望。但也多虧了這重新設計的軸套,並使用塑鋼(POM)為材質,而讓摩擦力更小,也帶來更好的打字順暢感,雖然按鍵壓力為55g,但卻覺得比慣用的Cherry茶軸(段落壓力54g)要來得輕啊,反而有類似紅軸的感覺。此篇文章也是完全用K10來撰寫的,它也繼續在本人的書桌上服役中。
至於在遊戲功能方面,雖然它沒有華麗的可自定義按鍵、或是錄製巨集之類的軟體功能,不過卻有相當實用的win與功能表鍵直接鎖定、以及全區域防鬼鍵、任意30鍵同時觸發的功能,這比那些亂七八糟的設定軟體還要重要多了!其中全區域防鬼鍵、且任意30鍵同時觸發的這個方面,經過實際測試之後真的很令本人驚訝,畢竟一般薄膜式鍵盤所採用的電路矩陣,很難去做到沒有鬼鍵的發生,但在這次的測試中,目前是真的都能有"任意"30鍵同時觸發的效果,是相當厲害的!
這把i-rocks K10遊戲鍵盤,算是薄膜式類型裡的精品,但售價也才一千出頭,對於想買一把順手好用、或是用來打電動,但又覺得機械式產品太貴的人們,K10是另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雖然用了這麼商業化的結尾(XD),但的確是經過本人入手使用之後的結論,以薄膜式產品來說,真的是很推薦這把鍵盤啊!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