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超頻的話
按照官方定義瓦特消耗功率來說
當然是消耗越低的越好<其中還包括製程如45nm 90nm 而製程關係到主頻頻率極限 當然也關係到消耗功率 超頻極限>
如果按照市面上發售定義
三核心的處理器 已經有65W了 也就是說雙核心45W的確比較佔有優勢
將來不免排除4核心能推出45W 不過應該是45nm的極限體質問題
但是桌上型電腦只是其中一環 主要還是製程越好 消耗攻率越小的做成筆電 這就是筆電貴的原因了
就像是筆電中的內建顯卡 為什麼會很強很強 而帶動桌上型電腦內建顯示卡變強
相信你一定有聽說過AMD 22W為OEM量身訂做的雙核心處理器
不過 你看一下主頻頻率 你就可以知道 其實在製程無法突破 消耗功率無法掌控
適時的降低主頻工作頻率 也能達到節能
也就是說 其實現在的桌上型電腦技術 已經達到筆電型電腦技術一樣了
選擇低功耗 相同的最低消耗功率 35W 45W 就像選擇雙核多核 要付出更多的金錢代價
國外的電費跟台灣比 是貴很多的 加上提倡環保節能 愛護地球
最經濟的核能發電 由於核廢料難以處理 加上破壞環境且有高風險的未來代價
於是標示上節能 特別貴 就是賣點
CPU處理效能 1.主頻頻率 2.軟體速度(外頻) 3.前端匯流排速度(關係到硬碟讀取寫入效能)
多核心是一種架構 能讓你"順"的架構 就跟快取一樣
越多核心<加上INTEL獨有的超執行序 人說虛擬核心技術> 快取越大 能讓你順 但並不會讓你感到快
真正會讓你感到快的是外頻(軟體速度)
猶如以前的DOS單核心作業系統 你覺得多核心會有助益嗎?
猶如雙路 三路CF SLI 效能會呈現2倍 3倍成長嗎?
答案是不會的 ,不過話也不用說的太滿 畢竟人家朝這方面發展
以現在來說 這就是一種瓶頸
只是用別的不同的方法來克服 如作業系統 XP不支援 VISTA支援<是硬體還是軟體橋接!?效能?>
要用這種技術 真的是要做足功課
就像以前的單核心高時脈的處理器 跟剛跨足多工處理的WINDOWS作業系統(這不就是多工軟體嗎?加上多核心多工硬體真夠怪的了)
以前也很難想像會出現什麼火花? 不過 還是出現了
回答1:市面上大多的雙核心是65W的 除非你去買節能型45W
但節能型的單核心45W 如果考慮中古價的話應該是划的來
買全新的話 應該是划不來 其次省電一定主頻頻率不高 最低頻率1.9G
如果你追求高效能 高主頻付出的代價 相當於一顆中古低主頻頻率雙核(我說的不超頻 低主頻能帶來什麼?雙核心能帶來什麼?)或者更高
所以很難去抉擇 再者省電又不是CPU省電就夠了<雖然有人會刻意降主頻頻率來達成節能 要使用時才調成原來頻率 但畢竟一個是先天(45W) 一個是後天努力(65W) 每瓦特運用的效能 難免取得條件上的優勢 再者省電技術可不是浪得虛名 雖然這是硬體改良架構 至少改版2次 BE2400 4850E>
通常一般獨立顯卡 至少要25~50W 高階顯卡又豈止如此
所以內建顯卡是一個省電因素 又因要玩遊戲 取捨之間跟功率消率?
所以有人會買交流掛鉤表 來測量整體消耗性 或者用筆電掛機(原因之前說過了)
整體性評估 在台灣不值得 國外值得 企業值得 個人不值得
不過 因人而異 寫是這麼寫 我掛機也是使用45W單核心 好用便宜
回答2:雙核心並不會有兩倍效能
只能這樣的說 你今天跑多核心軟體 雙核心勝出
跑單核心軟體 則是看1.外頻(軟體速度)2.主頻頻率(為什麼外頻會排第一自己想?)
目前就超頻而言 比製程 比主頻頻率 比軟體速度(外頻) 比先天條件如快取 省電技術 雙核 三核 四核
單核有沒辦法到達的境界 如跑多核心軟體
雙核心 低主頻頻率 其實一樣的廢
內顯和獨立顯卡 比效能 獨立顯卡勝出 比省電 內顯勝出
不然AMD狂打高階內顯 高效能是打假的 嘿嘿嘿~
INTEL 之前狂打外頻 200 266 333 400 是宣傳假的
我們其實就是在接受他們所宣傳的效果與效能 融會貫通就是你的
不過 順便一提
INTEL 全面低階推外頻到了333 AMD 200外頻 靠什麼勝任?雙核心?內顯?
自己想想
提示:殺別人的利器 往往也是殺自己的利器
回答3: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回答4: 根據眾網友的回答
L2快取對於INTEL 影響甚鉅 AMD比較沒那麼嚴重
說了那麼多
先天的條件 限制後天發展 (不過還是值得省個幾千 幾萬)取決於你的荷包大小和用途
反正廠商慢慢推 懂的慢慢等 新的還是值得期待 舊的就等降價再去搶
說真的 懂越多花越多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