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Axisplus PCIe Gen4 x4 M.2 NVMe 1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Day_knigh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3,552
互動分數
122
點數
63
最近逛逛幾家留意的SSD品牌網站,發現好像變動不大。突然間看到常
用的Axisplus(亞思科技)也推出了PCIe Gen4 x4 SSD,強調相容於時下
流行的PS5。
1251902354_x.jpg



雖然我沒有PS5,但好奇它的產品。經詢問店家表示目前有1TB及2TB版容
量可以選購,不過因為目前剛上市加上疫情關係,還沒有正式包裝。老
闆十分地寬容同意先給我借測試用,等到可以開賣時再通知我下單。


官方規格說明書,目前還僅止於此數據,期待未來彩盒包裝有更完整的
說明。
1251901836_x.jpg



看到了主控型號,突然想起了以前測試過它牌的經驗是一好一壞,這樣
算是第三次測試同型號主控的SSD。


先回顧一下InnoGrit(英韌科技)主控的產品線,其實這真的是一家算新
的SSD主控廠,公司發展背景可自行查詢。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這間公
司短短幾年已發展這麼多主控,甚至於連PCIe Gen5的主控規格都已開
出,開發速度不比其它大廠慢。
1251901250_x.jpg



Rainier IG5236內部代號為Rainier ,採用 TSMC 12nm FinFET CMOS
工藝製造,是PCIe Gen4 x4、NVMe 1.4 規格的SSD 控制器,硬體參數
是32-bit ARM Cortex R5四核處理器 667MHz運算速度。

IG5236 支援具有32/16位寬匯流排的DDR3或者DDR4 SDRAM,支援8個NAND
通道,也支援 MLC、TLC和QLC以及ONFI 4.1 或 Toggle 2.0/3.0/4.0。
該主控實現了InnoGrit專有的4kB LDPC ECC,點到點數據保護甚至RAID
引擎,以確保可靠性和數據完整性,支援最大容量高達 16TB。

糾錯方面,使用4kB LDPC,數據耐用性和保留率大大增強,可為SSD解
決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性能。

功耗方面,在L1.2睡眠狀態下功耗僅為2mW。安全方面,IG5236具有多
種數據加密和保護方案,包括 AES、SM2/3/4(中國國家密鑰)、SHA、
RSA、ECC、CRC 和端到端數據保護。


主要的規格競爭對手瞄準的就是Phison E18系列。
1251900700_x.jpg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因為屬於借測產品,尚無外包裝,僅僅在SSD的上方貼著一張容量標籤。
1TB容量版本採雙面配置NAND方式,未採取單面設計。
1251901357_x.jpg



移除標籤後可以看到SSD上方主控、DRAM、NAND的陳列。官方文件為採
用Micron NAND單顆256G,每面配置2顆組合而成1TB容量。
1251901546_x.jpg



背面同樣配置兩顆256G Micron NAND及DRAM快取。
1251901358_x.jpg



與早期其它採IG5236CAA主控SSD不同的是這回基板改成黑色系,配色得
以趨於一致性。
1251901837_x.jpg



採單顆512MB DDR記憶體快取及Micron NAND。
1251901360_x.jpg


1251900628_x.jpg


1251901547_x.jpg



額外介紹原廠提供的散熱器,包覆在海綿緩衝盒。
1251901362_x.jpg



配件附有固定螺絲及兩片標準厚度的散熱墊,據悉原廠另賣薄一點的散熱墊。
1251901365_x.jpg



散熱器頂部採鋁擠多邊型設計,增加被動式散熱面積,公司LOGO置中。
1251900701_x.jpg



側邊看也可以看到整個散熱機制的設計,有別於傳統多彎折溝槽式設計。
1251901252_x.jpg



散熱器底部有保護膜包覆,使用前需先移除才能獲得最佳散熱效果。
1251901548_x.jpg



不論是散熱器本體或是SSD安裝底部都算平整。
1251900702_x.jpg



這次安裝的1TB版SSD為雙面NAND設計,若將SSD雙面黏上散熱器附的標
準1mm散熱墊會過厚,因此SSD底部不黏上散熱墊,或是可以跟原廠買
0.5mm的薄墊置於底部。
1251901930_x.jpg



SSD上方鋪上散熱墊。
1251901254_x.jpg



側邊用原廠螺絲固定,完美。比靠扣夾式固定的機制會讓熱更均勻傳導,
1251901841_x.jpg



裝在主機板上時,除了有足夠識別度,也不會太高或太寬擋到其它周邊。
1251901255_x.jpg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BIOS 3904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200 8G*2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Axisplus IG5236 PCIe Gen4 x4 M.2 NVMe 1TB SSD (CPU專屬通道M.2插槽)
Case: Corsair Carbide 678C (Black)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Diskinfo,標示規格為NVMe Express 1.4,傳輸模式為PCIe
4.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5度。因為是借測品,非全新品。
1251967255_x.jpg



密閉機殼內透落連續高度負載測試,搭配廠商提供的散熱器,最高溫度
為攝氏62度,比起其它家同採IG5236主控的SSD略低溫些。
1251967262_x.jpg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5599~6118MB/s。
1251967256_x.jpg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規律性小波動,平均讀取速率6145MB/s;線性寫入曲線在
容量值25%前算平穩,約莫在5400MB/s傳輸率附近,容量值25%後下滑,
之後大多在大區間內波動,這部分應該是X570的問題,平均寫入速率
2836MB/s。
1251967159_x.jpg


1251967841_x.jpg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略有小抖動,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6114MB/s;隨
機寫入曲線抖動幅度放大,平均寫入速率5070MB/s。
1251967547_x.jpg


1251967745_x.jpg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5471~5669MB/s、寫入速率4552~4786MB/s。
1251967259_x.jpg


1251967548_x.jpg


1251967258_x.jpg


1251967746_x.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
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不論是那個模式,沒有太大差異。

Compress 0Fill 模式。
1251967747_x.jpg


1251967445_x.jpg


1251967847_x.jpg


Compress 100% 模式。
1251967556_x.jpg


1251967162_x.jpg


1251967165_x.jpg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891及5323 MB/s,4K-64Thrd讀取512996 iops,
4K-64Thrd寫入497403 iops。
1251967850_x.jpg


1251967849_x.jpg


10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887及5044 MB/s,4K-64Thrd讀取527994 iops,
4K-64Thrd寫入493809 iops。
1251967168_x.jpg


1251967558_x.jpg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ISO讀取速率1887MB/s、程式載入速率317MB/s。
1251967848_x.jpg


10GB容量,ISO讀取速率1892MB/s、程式載入速率280MB/s。
1251967167_x.jpg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略有不穩定。
1251967166_x.jpg


10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陡動幅度比1GB略大些。
1251967450_x.jpg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
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7.02GB/s、寫
入速率最快5.11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沒有掉速。
1251967749_x.jpg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31GB/s、寫入速
率最快5.04GB/s。檔案為32GB時,寫入速率略降。
1251967750_x.jpg


Random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31GB/s、寫入速率最快5.07GB/s。檔案為
32GB時,寫入速率略降。
1251967261_x.jpg



CrystalDisk v8.0.4,選取NVMe SSD測試,採Default及0Fill兩種模式
分別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Default (Random)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422~7475MB/s、
寫入速率5355~5435MB/s。4K Q1T1讀取速率82~83MB/s、寫入速率
223~228MB/s。
1251967169_x.jpg


0Fill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419~7465MB/s、寫入速率5347~
5437MB/s。4K Q1T1讀取速率82~83MB/s、寫入速率226~228MB/s。
1251967263_x.jpg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2.42GB/s、寫入速率1.51GB/s。
1251967851_x.jpg



eZIOmeter選取空碟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7165MB/s、平均寫入速率
約5203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523369.5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
378076.7 IOPS。
1251967559_x.jpg



eZIOmeter設為部分使用的髒碟環境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7120MB/s、
平均寫入速率約5207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536286.2 IOPS、隨
機寫入最快為3924383.8 IOPS。
1251967852_x.jpg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6113MB/s;寫入
曲線驗220G前都還算穩定,之後降速,到了後三分之一容量時速度又再
低些,平均寫入速率2211MB/s。
1251967562_x.jpg


1251967264_x.jpg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1251967170_x.jpg


1251967561_x.jpg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1251967751_x.jpg


1251967560_x.jpg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別測試Zero及Mixed資料型態。因為X570平
台對這個軟體測試項目存在嚴重相容性問題,僅此項目改採用Z590平台。

Mixed型態結果。
1251901854_x.jpg


Zero型態結果。
1251901066_x.jpg


將檔案設為250GB,200GB以前的寫入曲線平穩無掉速,推論其SLC
快取應該是設定在此,SLC快取耗盡後傳輸率會降至約1200MB/s。
1251901163_x.jpg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49MB/s、平均寫入速率2225MB/s。
1251967171_x.jpg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92MB/s、平均寫入速率2593MB/s。
1251967752_x.jpg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5879MB/s、循序寫入速率5350MB/s。
1251967853_x.jpg



Parkdale v3.04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1251967172_x.jpg


1251967173_x.jpg


1251968032_x.jpg



PCMark 8測試:分數5077,頻寬為657MB/s。
1251967856_x.jpg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2682、頻寬為425MB/s。
1251967755_x.jpg


資料碟分數為4239、頻寬634MB/s。
1251967174_x.jpg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1251967175_x.jpg


1251967176_x.jpg


1251967932_x.jpg


1251967933_x.jpg


隨機模式
1251967565_x.jpg


1251967566_x.jpg


1251967564_x.jpg


1251967857_x.jpg



TxBench的全碟讀寫測試,讀取速率為6950MB/s、寫入速率1224MB/s。
1251967756_x.jpg


1251967757_x.jpg



官方的保固條件雖沒有設定TBW,大方地提供5年保固。測試寫入約11TB
時,健康度才會掉1%,總耐寫度不會太差或許可以超過1100TBW。
1251967451_x.jpg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X570平台上的循序讀/寫效能,若以1TB容量算是前段班的表現。
2. 4K讀寫與原廠主控的標示差異不大。
3. 官方提供五年保,雖沒標示TBW保固值,算是保固條件很大器的台廠商。
4. 搭配原廠的散熱器,溫度可以壓制在合理範圍可不掉速運作。


缺點
1. 沒有提供Toolbox,有點反潮流,希望能儘快提供類似的工具軟體。
2. 雙面SSD設計,若搭散熱器時需留意散熱墊的厚度。
3. 與大廠相比的知名度略低些,多為網路購買取得。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Like
Reactions: win98xp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