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A

    “SDE 快剪快播課程”講座活動心得分享 Ft.美光 Crucial

    小弟的胞弟本身是念商業設計,以前看他在念書時需要修照片、剪影片,從技術層面而言, 真的是術業有專攻... 為何稱“SDE”呢? 因為“SDE”就是“Same Day Edit”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在活動當天即立即產出影片,可謂“零時差”; 除了考驗人員的技術功力,也考驗設備速度,不然編輯影音+轉檔要耗掉半天,應該沒人能接受。 想當年幫我弟弟組裝電腦,CPU、主機板穩定度、記憶體大小、硬碟...等真的需要高階一點的,輸出影片、修圖時所花費的時間,可以大幅降低;素材、映像越多,高階硬體所能節省的時間就越多! 這次由美光科技主辦,並要請“逗點影像”、“VACS 攝視度”前來分享實戰心得;...
  2. A

    顯示卡不只玩遊戲,還能用AI來解答疑難雜症~ ZOTAC GAMING RTX4080 SUPER Trinity開箱及測試

    平時桌上型電腦都要一機多用,玩遊戲、辦公通通都用同一部,而且遊戲畫質對硬體的要求越來約高,自己又不願意降低畫質... 只好升級顯示卡,爬了很多測試文、效能測試影片,就想直接升級到RTX 4080 Super系列。 現在nVidia還推出“Chat With RTX”的AI軟體,類似ChatGPT,不過屬於“單機”型AI,程式安裝在自己的電腦中。 相信還是有不少網友正在使用INTEL第11代的CPU,小弟想藉此篇開箱分享相關效能測試提供各位參考, 畢竟現在零組件也不便宜,如果就平台能繼續用,就能先把預算拿來升級顯卡,CPU/主機板/DDR5記憶體可以等下次再升級~ Intel Core...
  3. A

    想玩的、沒玩的遊戲通通安裝,容量大就是任性~ 三星990 PRO 4TB SSD開箱及測試心得

    平時桌上型電腦都要一機多用,玩遊戲、辦公通通都用同一部,由於遊戲容量越來越大、開啟時間也越來越長,小弟就想升級"C槽", 桌機本來用WD SN850黑標1TB SSD,效能、功能都正常,問題就是當初只買1TB... 所以這次選用同為PCI-E Gen 4規格的三星990 PRO 4TB含散熱片! 電腦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F @4.6G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BIOS 2203) 記憶體:海盜船 VENGEANCE PRO DDR4-3600 32G (16G*2) 顯示卡:ZOTAC GAMING...
  4. A

    愛怎麼插、就怎麼插的機殼~ InWin D5 機殼開箱

    小弟的桌上型電腦偏好使用E-ATX主機板,因為PCI-E的插槽回比較多,相對機殼也需要支援E-ATX! 用大機殼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容納日益增大的顯示卡。 這次選用迎廣科技(InWin) 於2024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新出的D5機殼; 重點是售價合理,外觀簡約時尚,放在家裡比較不佔空間、如果移到辦公室也不突兀。 另一個重點,本機殼是“台灣製”喔~ 【開 箱】 [圖一]收到機殼後先來拍一張 [圖2]相關機殼的大小數據 InWin D5 規格 體積:494 x 220 x 473 mm 硬碟擴充:3顆3.5吋 / 4顆2.5吋(共用位) 擴充卡槽:7 x PCI-E...
  5. A

    從固特異F1A2用到A6,都用同一系列也算"一直升級" Ft. 固特異輪胎三重旗艦店

    [圖1] 小弟從前一部車開始使用固特異F1A2,後來換成BMW後,就依序使用固特異F1A3、F1A5, 使用固特異F1A3期間,適逢台北汎德辦BMW車主賽道日,有幸可以去大鵬灣"玩一下", 到屏東的路途上剛好可以“好好的”體驗一下F1A3,自此...換輪胎更想只用此系列~ 其實,一路都使用同一系列輪胎,更能感受到原廠的“升級”,無形中也是透過每次換輪胎順便升級; 近期因為F1A5磨完了,要換F1A6,車友推薦我到“固特異輪胎三重旗艦店”更換! 固特異是世界最大輪胎公司之一,在全世界23個國家共有54個工廠,7萬2千名員工。 1898年...
  6. A

    再次認識超過20年的老牌子~ ASRock 華擎玩家體驗會

    感謝ASRock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小弟有機會能再次認識到ASRock華擎科技。 華擎科技(ASRock),係由華碩電腦投資成立於2002年5月10日,以主機板產品為主力。2008年,因華碩集團組織調整, 華擎科技改隸屬於和碩聯合科技。 以前用INTEL Pentium 100Mhz 玩文字線上遊戲"萬王之王"到1Ghz玩當年最流行的即時戰略遊戲, 再來到Pentium4世代,還增加了HT技術,演變成單核、雙執行序;進化至Core 2 Duo雙核世代, 這時代也是我第一次購入"電競筆電",當年買ASUS G1S(這部目前還活著,可以進博物館了);...
  7. A

    花費不多卻降溫很多的CPU風散~ 銀欣 Argon V140 ARGB風散開箱及測試心得

    家父時雖然是使用桌上型電腦,由於長時間開機,小弟打算幫阿爸升級散熱好一點的CPU風扇, 桌機PC用INTEL i5-12500配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主機板,還是能稍微超頻CPU, 升級一下CPU風扇應該也能增加零件壽命! 阿爸的電腦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5-12500 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記憶體:金士頓 FURY DDR4-3200 8G*2 顯示卡:Intel UHD770 (內顯) 系統碟:WD BLACK SN770 500GB SSD 機殼:ASUS...
  8. A

    讓記憶不卡卡的記憶卡~ SAMSUNG PRO Ultimate 128G記憶卡開箱及使用心得

    目前手上的記憶卡都是用了差不多10年左右了,為了避免影像突然消失,或是因為記憶卡故障而無法錄影, 便開始研究記憶卡,後來決定使用大廠SAMSUNG的記憶卡;以前幾乎都用SanDisK,這次換"口味"試試! 會想要用SAMSUNG PRO Ultimate 128G記憶卡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高速讀取200MB/s與寫入130MB/s並包含1台讀卡機。 2、讀卡機支援USB 3.2傳輸,外觀輕巧簡約。 3、台灣三星電子公司貨,品質保證,10年保固! 4、UHS-I(U3) A2 V30規格,支援運動攝影/360°相機/無人機/遊戲機/智慧型手機等設備。...
  9. A

    羽毛般的重量、油庫般的容量~ 美光Crucial X9 Pro 2TB外接式固態硬碟開箱及使用心得

    小弟上班時用筆電ASUS ROG G533ZW (INTEL i9-12900H),由於蠻多大檔案資料需要傳輸,所以需要容量大一點的SSD, 桌機PC用INTEL i9-11900F配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主機板,以上主機都有USB Type-C連接埠含 Thunderbolt 4 連接埠與傳輸速度上有著高度“一致性”,才買有讀寫速可達 10 Gbps的外接式固態硬碟! 目前用ASUS ROG STRIX ARION外接盒,裡面裝有ADATA XPG GAMMIX S70 BLADE 1TB SSD,故這次購入X9 Pro 2TB版本。...
  10. A

    如同開外掛般的精準~ ROG RAIKIRI PRO電競手把開箱及對比XBOX原廠手把心得

    小弟目前用著XBOX Series X/S無線手把於PC平台使用,其實還算滿意,缺點就是質感欠佳、外觀太低調, 由於本身桌機PC用INTEL i9-11900F配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主機板, 筆電用ASUS ROG G533ZW筆電(INTEL i9-12900H + RTX3070Ti顯卡),就會想有“一致性”, 而且可以帶著遊戲手把到處走,實現“走到哪、玩到哪”的那種感覺, 於是就決定用同為ROG系列的"替代方案"~ ROG RAIKIRI PRO電競控制器(手把),官網售價$4590元 對我個人而言,會想要用這款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1. A

    海盜船突擊玩家共和國~ CORSAIR H55耳機開箱並對比ROG耳機心得

    小弟目前用著ASUS ROG Delta S(USB Type-C)及STRIX GO 2.4無線耳機(USB Type-C),其實還算滿意,唯一的缺點就是單價偏高, 想帶著到處走,有點不捨得,於是就開始找尋合適的"替代方案"~ 後來就找到CORSAIR 海盜船 HS55 SURROUND 電競耳機(以下簡稱HS55),售價$1990元 會想要用這副耳機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適用3.5mm耳機孔,手機ROG Phone 5S充電時也可以用。 2、耳機是有線連接,免除無線耳機需要充電。 3、低調,不用太花俏,居家、外出兩相宜。 4、價格低於$2000,不小心壓壞、遺失比較不心疼。...
  12. A

    "骨董級"玩家當2022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素人嘉賓

    首先,感謝INTEL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小弟有機會能搶先體驗即將上市的新硬體、軟體。 從以前用INTEL Pentium 100Mhz 玩文字線上遊戲"萬王之王"到1Ghz玩"紅色警戒3", 再來到Pentium4世代,還增加了HT技術,演變成單核、雙執行序;進化至Core 2 Duo雙核世代, 這時代也是我第一次購入"電競筆電",當年買ASUS G1S(這部目前還活著,可以進博物館了); INTEL的技術持續進化,來到"CORE"時代,當時我第一部CORE CPU即是用上i7-950,接下來就換 i7-5820K,還有ASUS 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