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c 最近的內容

  1. W

    筆電/桌機 華碩首款電競運算主機 Gaming Station GS30

    工作站裝遊戲顯示卡拿來玩遊戲的意思, 只是要包裝一下才不會那麼Low
  2. W

    處理器 AMD Ryzen 2000 系列規格型號曝光

    AMD的命名邏輯真是..能不能再更彆扭一點 如果是按照Intel的方式, 是以CPU系列為主, Core i3系列, 第六代發表時就稱為 6th gen Core processor, 為六開頭型號:6100H; Core i5, Core i7等以此類推, AMD卻是以型號為主, 發表"Ryzen 2000"系列, 理所當然會覺得型號是 2xxx, 但AMD又要在中間卡一個3,5,數字, 那麼到底要理解成 "Ryzen 2000, 7系列" 還是"Ryzen 7, 2000系列"? 顯示卡的命名更亂, 居然R5跟R7都有一樣的型號240跟340, 缺乏一致性跟規則...
  3. W

    顯示卡 NVIDIA 推出 TITAN V , Volta 架構

    也就是說, 拿來玩遊戲的話AI就會深度學習, 而玩家沒有贏的可能...(誤)
  4. W

    電玩/軟體 Windows 10 免費升級仍有效的持續著

    意思應該是破解版的用戶還是能夠免費升級?
  5. W

    處理器 微軟收購AMD?可能嗎...

    看看微軟有沒有高層入主AMD去當CEO就知道了
  6. W

    搭載10GbE網路介面, Thecus N7710-G NAS開箱

    一般來說實際表現能達到30%-35%就算正常, 在GbE的環境單路能上到70MB/s那已經是不得了了
  7. W

    電玩/軟體 微軟正式發佈 Windows 10

    太好了, 以後只要有系統漏洞, 手機平板電腦全部都要更新一次, 有一隻重大病毒一口氣就可以感染所有裝置, 從桌機直接跳到手機竊取用戶資料...etc 微軟從2004年Windows XP Tablet就開始想做平板, 到現在還是沒有搞清楚兩件事, 還想照著這個錯誤方向蠻幹下去 1. 平板, 手機的操作方式, 距離跟設備和桌上型電腦完全不同 平板和手機的螢幕小, 用的是手指, 操作距離在50公分以內, 點擊的精確度不比滑鼠, 只能用手指, 圖示和按鈕要盡量大, 螢幕上顯示的東西越精簡越好 桌上型電腦螢幕大, 操作距離離螢幕在60~100公分, 使用鍵盤滑鼠做精確點擊跟輸入...
  8. W

    顯示卡 AMD FirePro W9100, Hawaii 核心16GB 記憶體

    繪圖卡主要還是強在即時運算的"正確性", 這點是遊戲卡辦不到的, CAD類工程用繪圖比較需要, 需要超高面數, 大量物理模擬運算, 分子模擬運算; 至於動畫跟電影主要還是靠Renderfarm在做最終輸出渲染, 一般都用中階繪圖卡比較多
  9. W

    處理器 世界第四超級電腦用兩天半僅能模擬人腦一秒

    並不是只有想事情的時候大腦才在運算啊, 人身上的所有動作, 眼耳口鼻接收到的訊息, 皮膚接觸到的東西都要透過大腦運算
  10. W

    顯示卡 NVIDIA GTX 760 各家彙整賞圖

    還是ZOTAC GTX 760 AMP! Edition最有誠意, 短板加雙風扇, , 不懂為什麼很多廠商一定要搞到PCB這麼長, 裝機不好裝又影響散熱
  11. W

    顯示卡 喜歡嗎?單槽版HD 7850來了

    "依靠PCI-E介面供電的話,該卡的TDP就必須控制在75W以下,不知道是怎麼實現的。" 說不定是Remark的7750
  12. W

    主機板 Z87的mini-ITX, GIGABYTE Z87N-WIFI

    雙HDMI實在沒甚麼意義, 透過DVI就可以轉接, 為什麼不做Displayport
  13. W

    質感!Tt Urban S71 高直立式 Full Tower 大機殼開箱

    Tt的空間規劃一向都很怪, 這款的側窗還算正常一點, 但是以Full Tower的尺寸, 磁碟空間安排居然只有4大5小?? 後面風扇下方留那麼大一塊, 為什麼不做14公分風扇, 或是把水冷孔移到12公分風扇下面, 然後擴充槽再增加一條; 會用到Full Tower基本上有比較高的擴充需求, 感覺上很多空間都浪費掉了
  14. W

    顯示卡 Adobe Premiere Pro將支持OpenCL:A卡爆發

    就算支援OpenCL也只有在輸出時有點幫助; Premiere本身設計不良, 效能低落的根本性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15. W

    顯示卡 這下省錢了,GTX 690改個電阻變身專業級的Tesla K10

    以前6800GT可以改成Quadro FX 4000, 剛開始是改電阻, 最後甚至只要刷BIOS就可以, 到了8800GTX時代只能偽軟改, 只有名稱變了, 效能沒有增加, 完全改卡應該需要從BIOS, Driver跟硬體三方面同時配合, 但是依靠特定版本的Driver又有不能更新的問題, 這次表面上看起來是成功了, 但實際上要看在專業軟體上的應用才能知道 光是名稱變了, 專業軟體對應功能跟效能沒出來也沒用 俄國佬還真強, 每次改卡都是他們先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