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設備 Seagate 強調硬碟關鍵定位 三大迷思不攻自破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0,855
互動分數
1,922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硬碟擁有價格、供應及工作負載等三大優勢,成為資料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Seagate Technology Holdings plc(NASDAQ:STX)深入探討 AI 對資料領域帶來的變革性影響,強調硬碟因具備價格、供應和工作負載等三大優勢,在 AI 主導的未來不可或缺。

seagate_mozaic_3_1.jpg


資料增長規模正值歷史新高,推陳出新的 AI 應用凸顯大型資料集的價值。其中,生成式 AI 所產生的資料量目前佔總資料量不到 1%,但據 Gartner 預測,此一比例將在 2025 年成長至 10%。

Seagate 台灣區總經理黃又青強調:「企業和大型雲端資料中心儲存著全球絕大多數的資料集,將成為資料增長趨勢的關鍵儲存地點。這些資料中心儲存其 EB 級資料量的主要媒介始終是硬碟,此一核心角色今後也不會改變。」


Seagate 強調硬碟的關鍵角色與核心優勢 破除常見迷思

針對「 SSD 的價格競爭力即將趕上硬碟」相關討論,Seagate 透過 IDC、TRENDFOCUS 和 Forward Insights 的研究成果證明硬碟仍將是多數企業儲存需求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預計至少到 2027 年以前,企業級 SSD 與企業級硬碟的每 TB 價格將維持在 6 倍以上。

對於「NAND 產業可能迅速取代硬碟所提供的儲存容量」的迷思,Seagate 指出硬碟有效為資料中心提供儲存容量之優勢顯而易見且無庸置疑。根據產業分析機構 Yole Intelligence 發布的《2023 年第 4 季 NAND 市場監測報告》,並以 Seagate Technology 作為硬碟產業的代表性樣本進行統計,2015 年至 2023 年間,NAND 每 ZB 生產成本約為 670 億美元,而硬碟的每 ZB 生產成本則約為10 億美元。硬碟能以經濟實惠的方式,滿足近 90% 的資料中心儲存需求。Seagate 預測 2024 年硬碟的 EB 級儲存容量產出將達到 SSD 的將近三倍。

有關「僅憑快閃記憶體(Flash)即可滿足現代工作負載」的說法,Seagate 進一步釐清此說法忽略工作負載與效能需求,以及總持有成本(TCO)等關鍵層面的綜合考量。在現代資料中心,混合式儲存系統即是透過將多種儲存媒介無縫整合至單一設備達到卓越效能,突顯Flash和硬碟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可預見的未來,硬碟仍將是 EB 級儲存環境的主要儲存媒介。

在大規模環境中,不同媒介持續協同運作,並視儲存需求進行部署,以支援各種服務。產業分析師預測,硬碟將成為資料持續以 EB 規模成長趨勢的最大贏家,預計從 2022 年至 2027 年間,硬碟提供的儲存容量將增加 6,996EB,而 SSD 將成長 1,363EB[1]

黃又青補充:「數十年來,硬碟和 SDD 始終是全球數位基礎架構的支柱,未來也將持續在市場上共存。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尤其隨著 Seagate Mozaic 3+ 平台等產品的磁錄密度提升,硬碟在提供 EB 級儲存容量方面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1]IDC,《Worldwide Global StorageSphere Forecast,2023-2027》文件編號 US50851423,2023 年 6 月
 

laudmankimo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709
互動分數
81
點數
28
seagate被中共捏的死死的,先潤出來再說,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的死雞牌硬碟新技術,兩組獨立動作的讀寫頭帶來兩倍的隨機讀寫的IOPS量,這是邪魔歪道,不要跟SSD去拼IOPS,機械硬碟能跟SSD比拼的只有容量與出貨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另外那種22TB有大量碟片的旗艦產品的備份(讀)與重建(寫)要超過24小時的產品恐怕不會有人買,也可能是我窮的關係,這種硬碟光是整顆硬碟掃一次磁區去掉C5警告(先寫,再讀確認讀出來的是你寫進去的),也就是完整格式化就要超過1天,我真的很懷疑會有人想買這種產品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